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脂肪酸组分

脂肪酸组分

脂肪酸组分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专利文献153010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国现代中药、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 脂肪酸组分的相关文献由556位作者贡献,包括俞春莲、党照、冯玉明等。

脂肪酸组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53010 占比:99.92%

总计:153127篇

脂肪酸组分—发文趋势图

脂肪酸组分

-研究学者

  • 俞春莲
  • 党照
  • 冯玉明
  • 刘力
  • 单良
  • 夏国华
  • 孙君明
  • 李斌
  • 林在芸
  • 王利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文静; 张威; 黎松松; 张红梅; 刘晓庆; 崔晓艳; 陈新; 朱月林; 陈华涛
    • 摘要: 分析大豆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有效掌握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豆品质育种工作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本研究以765份大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蛋白质以及5个脂肪酸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在29.70%~49.32%,棕榈酸含量在8.98%~13.37%,硬脂酸含量在1.81%~6.03%,油酸含量在15.95%~42.52%,亚油酸含量在35.16%~59.11%,亚麻酸含量在4.92%~11.71%;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18%,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油酸,为18%;最小的是亚油酸,只有6%。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综合为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92.82%,同时也逐个分析了每个主成分中主要的特征向量,反映出每个主成分与蛋白质和脂肪酸组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分析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为后期优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 袁青丽; 苗红梅; 马琴; 琚铭; 张欣童; 张海洋
    • 摘要: 为准确建立芝麻子粒脂肪酸组分的近红外光谱(NIRS)模型,实现子粒品质的快速、精准检测,选用116份代表性黄白芝麻种质,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国标法)和NIRS法,测定了成熟芝麻子粒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并采用改进偏最小偏二乘法技术(MPLS),成功建立了定标模型以及上述指标的NIRS模型。结果表明:芝麻子粒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的定标决定系数(RSQ)分别为0.981、0.986、0.898和0.780,标准偏差/交互标准偏差(SEC/SECV)分别为0.648、0.578、0.587和0.728;绝对误差均控制在1.5%以下。该模型可稳定反映出黄白芝麻种质的脂肪酸组分含量,为加快芝麻品质遗传研究提供了可靠技术。
    • 王梓凡; 塔娜; 张晓庆; 萨其日; 潘强
    • 摘要: 将3~3.5月龄、体重相近的16只乌珠穆沁羔羊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典型草原放牧,另一组在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荒漠草原放牧,放牧99d后屠宰并采集背最长肌测定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分析不同草原类型对放牧羊产肉力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草原类型对放牧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典型草原放牧组干物质采食量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荒漠草原放牧组(P<0.05),采食行走里程显著减少(P<0.05)。(2)荒漠草原放牧组肉色较浅而剪切力较大(P<0.05),且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典型草原放牧组(P<0.05)。(3)荒漠草原放牧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典型草原放牧组(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典型草原放牧组(P<0.05);荒漠草原放牧组氨基酸总量、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赖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典型草原放牧组(P<0.05),其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及C10∶0、C12∶0、C14∶0、C15∶0、C16∶0、C17∶0、C18∶0、C20∶0、C14∶1、C16∶1、C18∶1trans-11和C18∶1cis-9均显著低于典型草原放牧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典型草原放牧组CLAcis-9 trans-11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荒漠草原放牧组PUFA/SFA比例显著提高(P<0.05)且达到理想推荐值0.44以上。由此可见,荒漠草原有效提升放牧羊肉中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有益脂肪酸组分沉积。
    • 芦晓芳; 严强; 王海香; 郭冬冬; 高春艳; 张永坡; 杜维俊; 岳爱琴; 赵晋忠
    • 摘要: 采用亚临界法提取百香果籽油,基于单因素试验(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通过正交试验及统计方法优化亚临界法提取百香果籽油工艺参数及获得影响提取率因素的主次顺序,结合百香果籽粉末SEM表征及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的重复实验结果,验证优化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百香果籽油的FT-IR和GC表征,确定百香果籽油主要组分及含量;通过TG/DSC表征,探讨百香果籽油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亚临界法提取百香果籽油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50°C、提取3次、50 min/次,该工艺条件下百香果籽油提取率(23.78±0.178)%,高于超声和索氏提取。亚临界提取中的温度和次数、温度和时间及次数和时间二因素作用对百香果籽油提取率可见显著正协同效应;温度、次数和时间三因素的正协同效应促进百香果籽油提取率显著增加。亚临界法提取所得油的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88.88%)更高。百香果籽油在氮气气氛下热稳定好,超过347°C开始热分解。
    • 谢亚萍; 齐燕妮; 党照; 杨婷; 王斌; 雷康宁; 剡斌; 崔政军; 吕忠诚; 王利民; 张建平; 宋满刚; 史学芬; 赵玮; 赵利; 李闻娟
    • 摘要: 为明确适用于灌区胡麻高产优质生产的密度和氮肥施用量,以内亚9号为材料,于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播种密度与氮对胡麻籽粒木酚素及脂肪酸组分含量及其产量的影响.播种密度分别为3.0×106、6.0×106和9.0×106粒每公顷,现蕾前结合灌水进行的氮肥追施量分别为每公顷0、16、32和48 kg氮.结果表明:在同一播种密度下,随施氮量增加,籽粒产量增加;在同一施氮情况下,随播种密度增加,籽粒产量提高.随氮肥增加,油酸含量减少,亚油酸含量增加.随密度增加,亚麻酸含量也显著提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和氮对油酸含量影响显著;密氮互作对木酚素含量影响显著.相关性结果显示,籽粒木酚素、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两两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增产增效和胡麻籽粒特殊品质,灌区种植胡麻的推荐播种密度为每公顷6.0×106粒,追施氮16 kg·hm-2.
    • 向娜娜; 赵江涛; 陈丽; 王晓琼; 陈林; 夏超笃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BRUKER MATRIX-I仪器快速检测和监控大豆油新鲜度及脂肪酸组分的新的检测方法.选择310份大豆油样品,新鲜度指标酸价(AV)、过氧化值(POV)和脂肪酸组分分别采用国标的方法检测,并结合近红外光谱进行定量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结果表明:新鲜度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及5种特征脂肪酸模型决定系数R2均接近1,其中酸价、过氧化值及亚油酸的模型决定系数R2>0.9,校正均方差(RMSECV)与预测均方差(RM-SECP)数值接近,且两者均较理想.同时能够根据脂肪酸组分含量,对大豆油进行掺假鉴别,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模型能够较好地监控大豆油的质量,从而保证原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安昊; 段玉; 张君; 梁俊梅; 张婷婷
    • 摘要: 【目的】明确氮磷钾肥对食用向日葵籽实灌浆和油分积累的影响。【方法】试验在内蒙古武川县进行,设FP(农民习惯施肥)、NE(养分专家推荐施肥)、NE-N(不施氮肥)、NE-P(不施磷肥)和NE-K(不施钾肥)5个处理,于食用向日葵开花后定期取样,测定籽实干物质积累量、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结果】食用向日葵籽实干物质积累量呈“S”形曲线变化规律,开花后19~20 d达到最大值,之后干物质积累量逐渐降低,NE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缺素处理,缺N、P、K肥处理的拐点干物质积累量是NE处理拐点干物质积累量的89%、90%和91%。籽实粗脂肪含量变化也呈“S”形曲线变化规律,NE处理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缺N、P、K肥处理拐点粗脂肪积累量是NE处理的99%、94%和93%。籽实棕榈酸含量和硬脂酸含量的变化呈乘幂曲线关系,棕榈酸含量在开花后37 d趋于稳定,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8%;硬脂酸含量在开花后29 d趋于稳定,占总脂肪酸含量的0.3%~0.5%。籽实油酸含量开始灌浆时较低,开花后22 d有一个高峰期,收获时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3%~17%;亚油酸含量从灌浆初期的50%左右一直增加,收获时亚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5%~80%。【结论】食用向日葵籽实干物质积累量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S”形曲线变化规律,开花后19~20 d和28~30 d分别是籽实干物质和粗脂肪积累最大时期。籽实中的脂肪酸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施肥对脂肪酸组分的影响不大。
    • 王云超; 董华; 高健; 闫军剑; 周万祥
    • 摘要: 选取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棕榈液油配制成煎炸专用调和油,对煎炸油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考察煎炸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分、极性组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专用调和油的过氧化值、酸值、极性组分含量显著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该煎炸油含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组分,煎炸得到的鸡腿品质好,试验所得煎炸专用调和油是一种既营养又健康的耐煎炸的调和油。
    • 安昊; 段玉; 张君; 梁俊梅; 张婷婷
    • 摘要: [目的]明确氮磷钾肥对食用向日葵籽实灌浆和油分积累的影响.[方法]试验在内蒙古武川县进行,设FP(农民习惯施肥)、NE(养分专家推荐施肥)、NE-N(不施氮肥)、NE-P(不施磷肥)和NE-K(不施钾肥)5个处理,于食用向日葵开花后定期取样,测定籽实干物质积累量、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结果]食用向日葵籽实干物质积累量呈"S"形曲线变化规律,开花后19~20 d达到最大值,之后干物质积累量逐渐降低,NE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缺素处理,缺N、P、K肥处理的拐点干物质积累量是NE处理拐点干物质积累量的89%、90%和91%.籽实粗脂肪含量变化也呈"S"形曲线变化规律,NE处理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缺N、P、K肥处理拐点粗脂肪积累量是NE处理的99%、94%和93%.籽实棕榈酸含量和硬脂酸含量的变化呈乘幂曲线关系,棕榈酸含量在开花后37 d趋于稳定,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8%;硬脂酸含量在开花后29 d趋于稳定,占总脂肪酸含量的0.3%~0.5%.籽实油酸含量开始灌浆时较低,开花后22 d有一个高峰期,收获时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3%~17%;亚油酸含量从灌浆初期的50%左右一直增加,收获时亚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5%~80%.[结论]食用向日葵籽实干物质积累量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S"形曲线变化规律,开花后19~20 d和28~30 d分别是籽实干物质和粗脂肪积累最大时期.籽实中的脂肪酸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施肥对脂肪酸组分的影响不大.
    • 王云超; 董华; 高健; 闫军剑; 周万祥
    • 摘要: 选取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棕榈液油配制成煎炸专用调和油,对煎炸油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考察煎炸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分、极性组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专用调和油的过氧化值、酸值、极性组分含量显著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该煎炸油含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组分,煎炸得到的鸡腿品质好,试验所得煎炸专用调和油是一种既营养又健康的耐煎炸的调和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