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交流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交流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5-09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导致的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黄文政教授常运用清心莲子饮治疗劳淋之气阴两虚,兼有湿热下注之证,此类病人淋证常年纪稍大,淋证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多导致情志不舒,气郁化火。心中有积热,热扰心神则心情烦躁,兼之脾气虚弱,心火下移膀胱,膀胱热则淋。尿涩痛。热邪伤阴,津液不得上潮,则口干燥。气阴两虚,四肢不得禀受其气而倦怠,乏力少气常见。此类病人虚实夹杂,单用八正散,柴苓汤等不能有效,当攻补兼施,宜清心莲子饮。清心莲子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清心利湿,益气养阴的作用。方中石莲子清心火而交心肾,为主药。地骨皮、黄芩退虚热,清肺热,其为辅药。淋者,热下注也,解热者可利小便,闭者,行气则水自下。心火盛者,邪在上焦,热邪伤阴,阴伤无资其化源,故用黄芩,石莲子之类。人参、黄芪益气扶正,麦冬养阴清心,健旺脾气,滋补阴液。茯苓、车前子分利湿热,止淋治带,共为佐药。炙甘草既可以养心补脾,又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清心止淋之功。只要对证服用此方后,患者不仅淋证缓解迅速,而且伴随兼证也能快速去除。
  • 摘要:张大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肾病专家,从事中医医、教、研四十余载,在长期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继承了古代先哲的理论和经验,系统地提出了肾虚血瘀论和补肾活血法等新理论.慢性肾衰的病程冗长,病机错综复杂,目前,大多数医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其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然而它的最基本的病机是什么呢?张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疾病的患者,在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产生相同的病理机制,即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肾虚和血瘀的表现,且肾虚与血瘀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肾虚必兼血瘀。肾虚是本,血瘀是标;肾虚为因,血瘀为果。反过来血瘀又构成新的致病因素,从多方面加重肾虚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而产生各类虚损症候。张老的补肾活血法它综合了补肾法与活血化瘀法的长处,并发挥其独特的内涵和疗效。愚生治疗慢性肾病过程中,常在张老的法思路的基础上,辩证配以温阳药。《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五脏的功能要靠肾阳的蒸腾气化,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通过温通阳气,祛邪外出,活血化浊,能降低肌酐、尿素氮。虽巳到透析标准,但患者经过中西药有机结合治疗后,能带毒延年,疗效显著。突出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整体观。
  • 摘要:目的:通过温肾化痰方与立普妥随机对照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为温肾化痰方减轻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及脂质过氧化作用提供客观依据.rn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岳阳医院肾内科、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高血压肾损害患者60例,中医辨证符合肾虚固摄无权,瘀血湿浊阻滞,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人,均给予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化痰方,每日两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立普妥20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质过氧化指标(ROS、SOD、MDA)、肾功能[(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UMA),尿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脂、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终点事件(血透、腹透、肾移植、死亡)及不良反应.rn 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0%(24/30),优于对照组73%(22/30 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高脂质过氧化指标(升高SOD、降低ROS、MDA)、升高eGFR、CCr、降低Scr、UMA、TG、TC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温肾化痰方能减轻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脂质过氧化作用,改善脂质代谢,并能改善肾脏功能。
  • 摘要:本实验拟用ELISA法观察加味黄芪赤风汤对ECM中ColⅣ的影响及Western Blot法观察加味黄芪赤风汤对LPS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外基质MMP-2/TIMP-2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对ECM降解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LPS炎性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发现MMP-2的蛋白表达均增高,同时TIMP-2表达更高,致MMP-2/TIMP-2比值下降。替米沙坦组与加味黄芪赤风汤药物血清均能调节LPS诱导的MMP-2/TIMP-2比例失衡,且替米沙坦组、中药高剂量、中药中剂量的作用均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加味黄芪赤风汤通过调节MMP-2/TIMP-2的比值,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从而防治肾小球硬化。
  • 摘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起病及复发常常发生在固有粘膜感染后,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清热健肾验方(以下简称验方,PPF)是刘宝厚教授"湿热不除,蛋白难消"学术思想指导下,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主治肾小球疾病上焦湿热证(西医上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方.本实验探讨清热健肾验方提取物对大鼠咽部粘膜组织β防御素-2(rBD-2)表达的影响,从而从基因及蛋白质水平分析验方除湿热(抗感染)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清热健肾方对大鼠咽部粘膜组织β防御素-2具有诱导表达作用,且其作用呈量效关系。这可能与清热健肾方能够清除上焦湿热(上呼吸道感染)有关。也同时提示,通过诱导增强机体局部固有粘膜组织β-防御素-2的表达,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能是中药抗感染的作用机理之一。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前人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方剂组方用药的规律.rn 方法:收集中医肾脏病专著及中医内科专著中有关肾性贫血的有效方剂,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贫血程度划分为"中-重度"、"中度"、"重度"三组统计.rn 结果:总共有203首治疗肾性贫血处方被录入,排列药物出现的频次,归纳使用频率高的药物,提取出治疗中-重度、中度、重度肾性贫血的核心药物分别为14味、7味、6味。rn 结论:治疗各种程度肾性贫血的核心药物组成明显不同,治疗原则有差异,但补气、化湿法是治疗各阶段肾性贫血的主要方法。
  • 摘要:环磷酰胺(CTX)和霉酚酸酯(MMF)是治疗狼疮性肾炎主要的免疫抑制剂,近来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他克莫司(TAC)在治疗狼疮性肾炎,尤其减少尿蛋白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笔者认为,TAC可有效治疗狼疮性肾炎,尤其以大量蛋白尿为主的Ⅴ型狼疮性肾炎,且较低的TAC血药浓度已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不必追求达标的血药浓度。相对于降尿蛋白程度而言,TAC能较快提升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有利于尽快缓解水肿等临床症状。尽管TAC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用时仍应监测肾功能,因其能收缩入球小动脉,损伤肾间质血管,导致肾缺血使Scr↑,但多为可逆的。
  • 摘要:目的:通过寻找芪术胶囊干预DN大鼠肾组织的差异性代谢标志物,对差异性标志物进行分析,从代谢组学技术初步探讨芪术胶囊干预DN大鼠的作用机制。rn 方法:利用普通饲料喂养加中剂量(50mg/kg) -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8周,将正常和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芪术胶囊组、科素亚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8周后,进行生化指标测定;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最小二乘法-判别(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分析方法分析各组DN大鼠肾组织的代谢轮廓,找出显著性代谢标志物,观察芪术胶囊干预DN大鼠肾组织显著性代谢标志物的变化轨迹,分析其意义。rn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芪术胶囊组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芪术胶囊组(P<0.05),而科素亚的调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芪术胶囊可以显著降低DN大鼠HbAlc水平。rn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和24小时尿蛋白(24hPro)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术胶囊(P<0.01),科素亚组(P<0.05),表明芪术胶囊不仅具有降低大鼠血清BUN、Scr、Cys-c和24hPro的作用,而且在改善肾功能方面作用优于西药治疗组。rn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有9个内源性代谢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甜菜碱、肌酸酐、腺苷、甲酸,尼克酰胺,牛磺酸含量升高,而酪氨酸,色氨酸,谷氨酸含量下降(P<0.05)。芪术胶囊较模型组能够不同程度的回调这9种差异性成分;科素亚组能够不同程度的调节5种差异性成分,表明芪术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更好的疗效,与生化、病理结果一致。rn 结论:本研究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与代谢组学观察结果基本一致;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芪术胶囊对DN大鼠肾组织的差异性代谢标志物的调节优于科素亚,分析这9种差异性代谢标志物的变化,可初步探讨DN发病机制及芪术胶囊治疗DN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讨DN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药物疗效评价做了有力的铺垫。
  • 摘要:目的:涌泉、内关穴贴敷交泰丸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失眠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肾病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2-4期失眠患者113例,随机分治疗组56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3d后有失眠症状者均采用常规指导患者调畅情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有度,忌烟、酒、辛辣之品,睡前不宜食用茶水、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并适度锻炼,做到劳逸结合.同时对治疗组使用穴位贴敷交泰丸,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纠正的效果并对比.rn 穴位贴敷方法:选穴:双侧涌泉、内关穴。贴敷方药:交泰丸,组成为黄连、肉桂等份。制法:上药捣末醋调,做成药饼。用法:睡前用温水洗净双足,将89药饼贴敷于穴位上。用双层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每次贴6~8 h,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rn连续观察2个疗程。rn 观察指标:失眠改善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4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等级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rn 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X2=23.34,P=0.03差异具有显著性。rn 2.两组患者PSQI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及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3.不良反应rn 治疗组治疗期间,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rn 结论:穴位贴敷交泰丸不仅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失眠,且能提高睡眠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摘要:通过回顾-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比分析传统中医汤药治疗方案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有效性与安全性.IMN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虽然目前西医首选环磷酰胺联合激素进行冲击治疗,但是仍存争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在整体疗效、缓解率等方面的比较发现两组组间未见差异,表明西医治疗不会比中医治疗增加更多的人数。(2)在检查值的变化方面,血肌酐在研究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提示观察期内患者肾功能稳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血白蛋白的组内前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都具有明显的降低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的作用。(3)终点事件发生率的统计结果提示中医治疗不会比西医治疗增加更多的终点事件。综上所述,在本次研究中,单纯中医治疗方案显示可能效降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保护肾脏功能,升高血白蛋白,并且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方案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提示可以将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单独治疗作为治疗IMN时选择的治疗手段之一。
  • 摘要:本实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以及动态观察0、4、8、12、16、20、24周不同时点变化的临床研究,以CKD3期为研究对象,观察健脾清化方联合基础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根据慢性肾脏病临床表现,可归属祖国医学“虚劳”、“关格”、“水肿”等范畴。大多患者为本虚标实夹杂,“夫精者,身之本也,宜藏不宜泄”。本虚主要为脾肾亏虚,脾肾功能失调,封藏失职,固摄无权,精微外泄。标实有水饮、湿热、瘀血等因素。健脾清化方由党参、生黄芪、黄连、制大黄、草果、苍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的作用,治疗由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所致的慢性肾脏病。在本次研究中观察到治疗2个月后替米沙坦加中药模拟剂总有效率35.1%。中药加替米沙坦模拟剂组总有效率35.9%。替米沙坦加中药组总有效率35.6%。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加中药模拟剂总有效率70.3%。中药加替米沙坦模拟剂组总有效率76.4%。替米沙坦加中药组总有效率86.6%。治疗6个月三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治疗2个月(P<0.01)。治疗6个月后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三组均有改善(P<0.01),中药加替米沙坦模拟药组改善优于替米沙坦加中药模型组组(P<0.05)。动物实验表明,健脾清化方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肾脏炎症损害和肾纤维化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白细胞介素6 ( IL-6)的信号通路有关。
  • 摘要:本文介绍了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病因,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理表现,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思路,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几种常见类型:止痛剂肾病、马兜铃酸肾病、环孢素肾病等.探讨了慢性间质肾炎的治疗以及中医药在防治间质纤维化方面的进展.
  • 摘要:探讨从风论治肾病的理论和经验.重新提出"从风论治肾病"这个命题,并赋予其更多的内涵,命之曰"肾络伏风论".1、论述了肾病风之因.以"风为百病之长"立论,认为在肾病治疗中,风是主因,风的主动性,善变性使风成为六淫之邪的主导者,风可携带寒、湿、火、燥等邪成为肾病的复合病因,如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2、论述了肾病风之机.风邪进入人体导致肾病,可从皮毛而入,可从太阳经而入,也可从五脏六腑而入,虽风邪进入人体途径各异,但致病则同,由于风邪所夹六淫之邪的不同,风邪及各邪中人的程度、时间、地域、季节的不同,其邪有在表,在血脉,在脏腑之络之异,但最终风伏于肾络而致肾病.3、论述了体质与不同风证肾病的关系.由于人之体质各异,如有寒湿型,有热燥型和风火型等,风邪夹各邪中人则形成不同之证型,或如风寒型肾病,或如风湿型肾病,或如风热型肾病等等.4、论述了治风五法.肾病之风伏肾络,笔者提出治风五法:首当其冲为御风之法,其功在于把风邪等六淫外邪御挡于体外;其次为祛风之法,其功为祛除皮毛肌表之风邪;第三是搜风之法,若风邪入留血脉,则须搜通血脉之风;第四是剔风之法,若有风邪驻留肾络,寻常之法难以奏效者,则须剔除脏络之风;最后,当风邪传变形成风动之象时,便是熄风之法,如此肾病治风五法就呈现在眼前:御风法、祛风法、搜风法、剔风法和熄风法.5、论述了治风方药。法立则方药出,有五类治风药即御风药、祛风药、搜风药、剔风药和熄风药,将传统中药按对风的不同作用而分为此五类,大有异于传统之处。药必成方,又论述了治风之方。治风之方亦有五类即御风方、祛风方、搜风方、剔风方和熄风方,将传统方剂按对风的作用不同亦分为此五类,似有别开生面之象。6、介绍了祛风通络方。最后,笔者集诸治风法于一体,创制出祛风通络方。该方由黄芪、防风、海风藤、乌梢蛇、生地、桑寄生组成。黄芪御风,防风祛风,海风藤搜风,乌梢蛇剔风,生地熄风,桑寄生既补肾络之虚,又祛风除湿通络,诸药合而治肾风,通肾络,补肾虚,是一首治疗肾病的良方。笔者凡遇肾病,用此方随证加减,坚持服用,多有良效。结论:肾络伏风乃肾病之本,从风论治则多有良效。
  • 摘要:慢性肾衰是因为各种肾脏病变,迁延日久,病及它脏,而致诸多脏腑功能受损而起,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特点,可归属中医学“水肿”、“溺毒”、“关格”、“癃闭”等范畴,以脾肾虚衰为本,水湿、湿热、湿浊、瘀血为标,标本互为因果,虚实相互夹杂。刘渡舟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的形成,乃是脾肾之清阳不升,而湿浊下注于肾,则肾脏气化功能失常,浊毒停留体内,最终形成慢性肾衰。故认为脾肾亏虚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内在关键因素,湿浊、毒邪互结留滞体内是慢性肾衰竭发病及加重的因素。脾胃功能失调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的病程始终,治疗当以治脾为先,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脾得健运,升清降浊功能正常,精微生化有源,才能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的防治或延缓慢性肾衰竭的病程发展。
  • 摘要:介绍了徐蒿年教授对血尿、水肿、肾风、关格、虚劳的病机的认识。从治肺、治脾、治肾治疗水肿。治疗血尿上主张以清热泻火、滋阴凉血为基本原则。慢性肾衰是脾肾两虚,湿毒缩留所致,因此治疗必须邪正兼顾。常以东垣之补中益气汤及自拟之固肾方为主方治疗蛋白尿。并擅于运用虫类药物活血化瘀,运用本地草药优势,诊疗因地制宜。
  • 摘要: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初步确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虚证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rn 方法:本研究参照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期限为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其中涉及中医、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IMN的临床研究及阐释IMN方面文献,建立数据库,对文献中涉及的症状、舌脉象、证型、证候要素进行评价.rn 结果与结论:rn 1.症状及舌脉特点:统计表明,常见症状均属虚证的临床表现。舌脉象体现IMN病性以虚为主,存在湿热,虚实夹杂。rn 2.证型特点:统计表明临床辨证论治中以虚证证候更为多见,尤其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两个证型。同时,证候类型虽高达92个,但其中有34个证候仅出现一次,22个证候仅出现两次。且各医家对证型描述的观点不一致,如脾肾亏虚方面就有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脾肾两虚、脾肾气阳虚等多种证型。可见本病存在着“各医家临床辨证各异、证型纷杂”的特点,辨证分型的复杂性将影响本病的治疗的系统化、规范化以及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故有必要将本病中医证型进行单一化,按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rn 3.证候要素特点:文献中本病涉及的证素共有23个,相较92个中医证型,把本病简洁化。研究显示超过50%为虚证证素,且肾、气虚分列第一、第二,这与前面统计症状、舌象、脉象的结果是相一致的,同时也与当前临床上对本病的辨识多从此论治的观点相一致。病位性证素为肾、脾、肝、肺,值得指出的是肾、脾出现频次远远高于肝、肺,提示本病病位主要在肾和脾。统计过程中发现,邪涉及瘀、湿、热、水、风、浊、毒及火等。这与目前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报道是相符合的,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证素“风”(频次百分比13%),近年来在IMN的辨证论治中逐渐被提及,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瘀(频次百分比66%)、湿(频次百分比64%)、热(频次百分比54%)。
  • 摘要:肾病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属中医"水肿""尿浊"等范畴.其病机总属脾肾虚损为本,邪实内侵为标.治疗上主要包括培补脾肾、清利余邪、活血化瘀等.顽固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病情缠绵,激素抵抗或耐药,往往在激素撤减过程中因外感出现蛋白尿反跳,继而重新调高糖皮质激素剂量,周而复始甚至疗效甚微.发汗解表法临床多用于急性外感病风水相搏证,笔者导师王怡主任医师利用发汗解表法治疗一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型),疗效满意。rn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特征是正气虚损,卫表不固,加之多数病理类型服用激素治疗,伤阴损阳,因此目前临床治疗上多重于补虚,略于祛邪。发汗解表法往往因患者出现外感表证时才临证使用。然而由于正虚邪凑,肾病多兼多种病理因素,如风、湿、瘀、毒等,虚实夹杂,缠绵伏踞于肾,故而虽外感表证己解,邪并未除。麻黄类方剂临床疗效卓著,麻黄辛温发散,祛风且能宣解肺郁,开泄腠理,提壶揭盖,水道自利,不论是否合并表证,均可应用。《金匮要略》云“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水,发其汗即可,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谓其破瘕瘕积聚者”,强调麻黄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发挥引经作用。在激素撤减后期,多数患者出现阳虚征象,发汗不得太过,而且必须配以附子、细辛等温性亢奋、强壮沉衰之药助正驱邪,临证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必拘泥于“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如脉细、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全身浮肿、畏寒等均可运用。
  • 摘要:中医该如何“法古融今,求实创新”,却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领域。本文从与肾脏病相关“医案”这一视角,对近古、当代及工作室的部分医案进行探讨。包括《回春录》的近古医案,《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的当代医案,以及笔者工作室关于肾风病伴药物伤肾,致关格、溺毒、水气凌心射肺急症;消渴水肿;遗传性肾元虚损,伴肾内微癥积等。
  • 摘要: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膜性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治疗程序为与思路为:能中不西,撤减及撤停西药,加用中药,先治水肿,后治蛋白尿。提出治疗水肿,注重调理脾胃,可应用活血利水法,气阴双补兼以涩精治疗蛋白尿,配合食疗经验方-黄芪鲤鱼汤。
  • 摘要:王耀献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的形成过程,基本伴随肾之卫气不固密,脾之气虚不统摄,以致水液不循常道,溢出脉外,形成水肿,蕴湿生毒,久病入络,微型症瘕成矣。辨证用药和现代药理结合,常用固密卫阳健脾气、利水渗湿解尿毒、软坚散结防骨病、通瘀消肿护正气的治疗原则遣方用药。
  • 摘要:孙伟教授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潜心研究肾脏疾病三十余载,立足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肾性蛋白尿屡获良效,具体方法包括:益肾为本,辅以健脾;清利湿热,佐以疏风;活血化瘀,兼通肾络;辨证辨病,综合治疗;重视调护,防止复发.
  • 摘要:探索建立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控制的作用.科室组建专业团队,全员通过腹膜透析专科培训,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认真学习TTM理论.根据TTM理论,由腹透医生和专科护士制定出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进行计划实施和数据收集,专科护士进行数据分析,护长全过程参与并质控.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置管并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71例(男33,女38)作为对照组,年龄介于22-70岁之间.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置管并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65例(男29,女36)作为实验组,年龄介于18-74岁之间.两组患者均使用百特公司生产的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液进行PD治疗.结果表明,通过TTM理论能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从而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PD患者的PD质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总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慢性肾脏病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为素体脾胃虚弱,致湿邪内壅,阻滞三焦,气机不利,肝脾(胃)不和。治肾之病,当先实脾,从脾胃论治是治疗肾病的重要环节。韩老师选用钱乙的七味白术散加黄芪、桂枝而成芪桂白术汤,用于慢性肾脏病辨证为脾气亏虚、水湿内停者,临床颇有疗效。本方体现了益气健脾、温阳化气,温通血脉、化湿行气,补泻并施,通调升降之功效。用于慢性肾脏病辨证为脾气亏虚、水湿内停者。rn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基本病因病机为脾肾气阴两虚为主,兼夹血瘀及痰湿等。张锡纯谓十全育真汤,“补助人身之真阴阳、真气血、真精神,故日十全育真是也。”而“治虚劳门诸证”。该方选用治疗消渴病肾病早中期,辨证为脾肾气阴两虚、瘀血内阻之证。rn 慢性肾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虚为主,实邪常见湿、毒、瘀及风邪等,尤以湿邪为多。治疗应以调和气机,调补脾胃,调和寒热为法。故凡肾病日久,脾胃虚弱,以致虚中夹实,寒热互见,湿阻中焦,气机痞塞,均可用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临床上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枳壳,方名柴胡半夏泻心汤。
  • 摘要:慢性肾炎可归属祖国医学之水肿、腰痛、虚劳、血尿等范畴。许筠主任医师认为本病多在脏腑亏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复受外邪或内伤而成。内如饮食不洁、久病劳倦、疮毒内犯或禀赋不足,导致脾失转输,肾失开阖;外如感受风寒、风热或湿邪,导致肺失宣通。内外相和,使肺脾、肾三脏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受损,而发为水肿。而肾阳虚湿阻为其主要病机。肾气足则邪自祛,肾阳足则外邪不能入侵,内邪也无立足之处。肾阳气虚则脏腑机能损伤,病理产物生成,故本虚标实为其病机特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根本在于机体脏腑功能的虚损。肺、脾、肾气虚,必然导致三脏气化功能障碍,引起水液代谢功能失常。肾虚水泛,逆于肺,则肺气不降,失其通调水道之职,使肾气更虚而加重水肿;脾虚不能制水,水湿雍盛,必损脾阳,久则导致肾阳亦衰;肾阳衰不能温阳脾土,脾肾俱虚也可使病情加重。其中以肾为本,肺为标,以脾为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rn 遵先贤“阴常由余,阳常不足”之旨,老师认为温补阳气为其关键。本病常缠绵难愈,和湿邪阻滞相关。周小梅研究认为温补阳气,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慢性肾炎的基本原则。湿邪为病往往可以生热邪,故治疗时候应再兼以燥湿之药,则使湿去而无以容身。老师临床善用自拟温阳固肾燥湿汤加减治疗本病。
  • 摘要:骆老认为中老年泌尿系感染的中医病机为:1、脾肾气阴虚两虚为本,年老体衰,脾肾不足;或因消渴、水肿等病伤及脾肾;或疲劳过度、房事不节等原因耗伤脾肾;或热淋病延日久,耗气伤阳,均可导致脾肾亏虚,脾失健运,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肾气不固,膀胱气化失司;又或淋病日久,伤及肾阴;或渗湿利尿太过,伤及肾阴,终致脾肾气阴两虚湿热留恋,膀胱气化不利,致中老年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2、膀胱湿热为标,中老年人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外感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下注膀胱;或病属它脏传入,如心移热于小肠,致分清泌浊功能紊乱而传入膀胱;或七情郁结,房劳过度,精竭火动,相火偏亢,湿热蕴结于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发为淋证。3、急性泌尿系感染和慢性泌尿系感染急性发作阶段常以下焦湿热为主要证候,临床治疗当以驱邪为主,病情缓解期则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候,治疗当以扶正为主。紧扣本病的发病机制,以自拟柏凤汤为基础方,明辨患者正虚、邪实的轻重,补脾与益肾双管齐下,并强调平素调护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措施,骆老治疗中老年泌尿系感染临床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 摘要: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最基本的特点是大量蛋白尿,常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其中"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其诊断的必要条件.本病当归属中医"水肿"范畴.导师张宁教授从事临床肾脏病治疗30余年,认为该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当标本兼顾,以健脾益肾、利水祛瘀泄浊为法,临床收效显著。
  • 摘要:运用仲景偶方为君,在肾脏病治疗中可化顽疾,起沉疴.rn 桂枝甘草汤为仲景治疗心阳虚急重症候而设,故用药量大,且服法为“顿服”。对慢性肾病仅出现心阳虚之心悸,而无“自冒心,欲得按”,也可用本方加味治疗,且不需用原方剂量和服法,同样有效。本方是从桂枝汤化裁,又可从其配伍角度理解、探求仲景用含桂枝甘草方剂所治病证特点及用药规律。rn 甘草干姜汤被后世称为“温中祖方”,理中汤、四逆汤等方均在此方基础上加味而成。对心肾阳虚的水肿,寒厥及肺气虚寒的呼吸道疾病、中焦虚寒的消化道疾病等均可投以本方,并结合年龄、病情轻重及病位之不同,合用它方,治疗效果更好。rn 小半夏汤被冠以“治呕祖方”,专以和胃止呕。还有由本方衍生的方剂。在临证中,以呕吐为主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可依证选用各止呕之方,如小半夏汤和大黄甘草汤,对一些肾脏疾病中出现急重呕吐,是有机会运用的。但多数情况,呕吐常兼有它症,故需根据辨证治本,或健脾化痰,或温中止呕,或清胆和胃等。rn 水肿是肾病常见病证,一般而言,水肿伴有表证,或肾炎急性发作的水肿,多从肺论治。所用方剂,多含有麻黄。甘草麻黄汤证病机单纯,此方更适宜与它方联用,随证加味,不仅水肿减轻,也可减轻蛋白尿。rn 淋证亦为肾系常见病,常易反复发作。仲景偶方在治疗淋证中各有所长,如蒲灰散以凉血行瘀为主,而治湿瘀互结之血淋。赤小豆当归散以清热解毒见长。葵子茯苓散主以滑利通窍,治下焦湿热之热淋。rn 仲景百合汤系列方,既反映了疾病在不同阶段病情递进,症状各异;又体现了医圣辨证精准,“各随证治之”的灵活性。阴虚内热是慢性肾病的常见证型,尤其在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更突出,不仅心肺阴虚,更有肾阴亏虚,气阴两虚等证。依证选方,有助于缓解糖尿病肾病。
  •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肾脏是维持液体代谢平衡的重要器官,慢性肾脏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人体代谢有害物质排出障碍和体内有益物质丢失,造成液体代谢失调,有害物质在体内堆积,类似中医的水湿内停病症.临床上,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治疗时,采用化湿、燥湿、渗湿、利湿等方法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 摘要:柴平汤方剂出自《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是小柴胡汤和平胃散两经方的合方,该方具有和解少阳,燥湿和胃功效.《景岳全书》描述此方证病机为"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原方主治湿疟,表现为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等,对确有肝胃失和、少阳枢机不利、寒湿困阻等证候表现者均可选用本方.孟如教授善于运用该方剂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属于肝脾不调、湿邪中阻表现者。孟老认为柴平汤重在清除表邪、湿邪,可以调整机体两种主要致病因素:饮食因素和情志因素。孟老处方药味较少,主张两方或三方交替使用。一般该方加苏梗、大腹皮解表;加瓜萎皮宽中;炒山楂、烧神曲消食化积;加茯苓白术健脾:加葛根、寸东滋养胃阴;加地榆、诃子收涩止泻;加秦艽清虚热,利关节。联合或交替服用藿香正气散、连朴饮等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实证,入里化热者则联合千金苇茎汤,有顽疾、体质虚弱、经常外感者,前方清实邪后,再以玉屏风散善后调理;联合枳术丸、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治疗脾胃不和,脾虚湿阻引起的胃脘痛等症;联合保和丸治疗饮食积滞,湿阻中焦,化热者联合温胆汤、小陷胸汤等;联合逍遥丸、柴胡舒肝散、金铃子散等以治疗肝气郁结导致的胁痛:联合薯蓣芣苜粥、痛泻要方、四神丸等治疗土虚木乘、湿邪不化之泄泻;联合瓜蒌瞿麦丸、五苓散、真武汤等治疗脾肾两虚,湿邪中阻之水肿;联合四妙散、三仁汤、九味羌活汤等治疗湿热痹阻型痹证;久病入络者联合桃红四物汤、失笑散、活络效灵丹等。临证中孟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临证加减运用,均收效良好。
  • 摘要: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消化道症状就诊者较多,聂师针对该类患者运用调理脾胃法给予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香砂六君子汤适宜于慢性肾衰患者出现呕恶频繁、纳呆者。该患者症属脾胃虚弱,兼夹寒湿,使用该方可甘温补中益气兼以理气降逆。中焦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畅通,不但症状可明显缓解,指标亦可下降。rn 西医治疗紫癜性肾炎常给予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有些患者因无法耐受西药的副作用而中断治疗。或者医药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甚理想,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聂师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为主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确实令人满意。聂师治疗本病时强调主要抓住截断诱发因素、改变患者的过敏体质、注意儿童患者稚阴之体的特点、辨识肾脏受累表现的侧重面、分清急性期与迁延期的治疗重心,结合患者个体的证候动态变化、坚持长期治疗等几个环节,从而达到控制紫癜复发、减轻或治愈肾病病变的目的。rn 对于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肾病患者,西医治疗往往局限性很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非常慎重,患者治疗的机会就会很小。很多患者会寻求中医药治疗,若辨证准确,往往会达到很好的效果。聂师对于辨证为气阴两虚者;往往使用参芪地黄汤加减。但强调,临证还应仔细辨证每一位患者究竟是属于气阴两虚偏于气虚、偏于阴虚还是气阴两虚并重,据此选择不同剂量的相应药物,如此方能药证结合。
  • 摘要: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刘教授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风、湿、热、瘀合而为邪,导致肾失封藏,精气下泄,尿中出现蛋白。这是蛋白尿形成的基本病机。刘教授还强调,蛋白尿的形成不外乎邪实和正虚两个方面。治疗时需审证求因,辨明是以肺、脾、肾功能虚损为主,还是以风邪、湿热、血瘀等邪实为主,实施相应的治疗法则。由此他提出了“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刘教授曾通过对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在365例慢性肾炎中,湿热证209例,占57.26%,209例肾病综合征中,湿热证147例,占70.33%,可见湿热证的发生率是很高的。故欲消除蛋白尿,务必要重视对湿热的清除。湿热形成的病变部位,有上焦湿热(包括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疔疮疖毒等)、中焦湿热(包括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及阑尾炎等)、下焦湿热(包括急慢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及盆腔炎等)。上焦湿热他采用清热健肾汤(刘教授经验方)加减治疗;中焦湿热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下焦湿热采用通淋健肾汤(刘教授经验方)加减治疗。这就为临床医生判别湿热的病位和选择用药指明了方向,值得人们深刻领会和学习使用。他还常常告诫人们,临床中必须根据湿热的轻重缓急,采用标本兼治,或者急则治标的方法,彻底清除湿热,才能收到好的疗效,否则湿热留恋或者湿热未净,而过早使用温补之品,就会造成助纣为虐,导致患者蛋白尿缠绵难消。
  • 摘要:根据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肾病水肿的临证经验结合跟师侍诊体会,从五个方面总结其从中焦脾胃论治肾病水肿的学术思想,包括脾湿胃热,湿热互结于中焦,健运失司;寒湿凝聚中焦,升降失司;脾胃虚弱,湿热留恋,清阳不升;脾虚不运,气滞水蓄;脾肾虚损、水湿泛滥等。
  • 摘要:本文介绍韩素萍主任医师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了韩素萍主任医师对肾性血尿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以及临床治疗基本思路,同时对其用药经验做了介绍.提出外感是肾性血尿的诱因或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与其发生相关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湿热、血瘀、肾虚,涉及肺脾肾等脏器,其证型复杂多样,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以辨证为主,同时与辨病相结合,临床疗效显著。肾炎血尿是一种迁延难愈的疾病,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有限,而中医药以其个体化的治疗手段,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另外,血尿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会导致肾脏进行性损害,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因此,对于早期的血尿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复发可有效地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只有做到对疾病的未病先防,和已病放变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对疑难病的治疗有所突破。
  • 摘要:目的:总结广东省名中医罗仁教授治疗急慢性肾病常用"肾病方"的立法方药及临床应用范围.方法:跟随导师罗仁教授门诊,收集急慢性肾病病人临床资料,对处方及用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罗仁教授治疗急慢性肾病常用"肾病方"包括4个方,即肾病Ⅰ、Ⅱ、Ⅲ、Ⅳ号方,分别对治疗肾病蛋白尿、肾病血尿、慢性肾衰、急性肾病有良好效果.结论:罗仁教授常用"肾病方"对治疗急慢性肾炎有良好效果,费用低廉,是急慢性肾病患者的福音.
  • 摘要:在慢性肾脏病(CKD)的治疗中,现代医学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因激素的药理特性和疾病特点,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在激素用量变化时所出现的病理改变,孙伟教授提出了:使用激素全程中医药联合策略:①诱导期:使用有“热象”才能有效,②使用期:养阴清热为基本策略,③撤减期:益气助阳渐行渐进(补阳先补气)④维持期:温肾助阳,缓图缓减。
  • 摘要:导师孙伟教授根据长期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临床从“水肿”来分析本病病因病机并辨证论治善于运用雷公藤多苷联合激素中西医辨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减少复发及相关副作用。
  • 摘要:对于肾病水肿童老吸取先贤“少火生气”之理论,认为温补肾阳乃恢复人体水液正常气化之根本,常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以温肾助阳药物以助气化,但又不过于辛热以防“壮火食气”。水液得以气化,水肿自然易于消退;肾中元气充足,水肿自然无以反复。《金匾要略》肾气丸方中即有少量桂、附温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生少火以生肾气。《医宗金鉴》有云“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毛炜等对现代名中医肾性水肿医案分析发现,肾性水肿的病位主要依次为肾、脾、肺,病因中常见的为水湿和久病正虚,病机中本虚主要是以脾肾阳(气)亏虚为主,阳(气)亏虚水液蒸腾气化无力,变生水湿,泛溢肌肤而成水肿之证。现代研究表明,以真武汤温肾阳而散水气,可以减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肾功能,升高血清蛋白,从而缓解水肿。
  • 摘要:心系疾病隶属传统医学“心悸”、“胸痹”、“水肿”、“喘证”等症范畴,多表现为乏力发绀、心慌胸闷、气短气急、心前区阵痛、下肢水肿等症。历代医家曾从虚、寒、痰、瘀等不同角度论述发挥心病之病机,皆执一端,治疗亦各有偏重,然疗效参差,目前普遍认为心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包括阳虚、阴虚、气虚,标实则包括寒凝、痰阻、水饮、血瘀、热毒、气滞,诸病理因素往往相兼为病。童老认为,心病发病很少源于本脏之因,诸邪皆来自其他脏腑,因此病机多不单纯,常为两脏或多腚合病,故而分析心系疾病仅从以上病理因素入手尚有不逮,应结合他脏通盘考虑病机,方能切中肯綮,治疗亦应与它脏同治以提高疗效。对于各种心系疾病,童老常根据其特点不同而结合不同脏腑施治。
  • 摘要:介绍了徐蒿年教授对血尿、水肿、肾风、关格、虚劳的病机的认识。从治肺、治脾、治肾治疗水肿。治疗血尿上主张以清热泻火、滋阴凉血为基本原则。慢性肾衰是脾肾两虚,湿毒缩留所致,因此治疗必须邪正兼顾。常以东垣之补中益气汤及自拟之固肾方为主方治疗蛋白尿。并擅于运用虫类药物活血化瘀,运用本地草药优势,诊疗因地制宜。
  • 摘要:导师李顺民教授力倡"脾肾相关理论",善于从脾着手治疗肾脏疾病,提出糖尿病肾病从"毒"论治的新思路,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毒瘀互结,祛邪务尽,健脾益肾,贯穿始终,提高了临床疗效.
  • 摘要:抑郁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其发病率高。非工作状态,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差,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都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其中,经济收入是促成血液透析患者抑郁障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障碍是造成其生活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医师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应当密切关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这类特殊人群,密切关注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发展,及时给予必要的干预和治疗,以此降低抑郁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肾病综合征病机以本虚为主,正气亏虚,气化失司,则水湿内停,水湿内停,湿浊阻恶,气机不畅,则瘀毒自生,湿浊内盛、瘀血阻滞,又使正气不断耗伤,致病情缠绵难愈。辨证分水肿、虚损两型,治分两步,水肿分阳水、阴水,治疗以祛邪利水为要,虚损分肺脾肾三脏辨治,常可见气血阴阳俱虚,治以扶正补虚为务。对水肿未去,正己虚或正先虚者,就应分清主次灵活权变。病程中尚可兼夹湿、热、瘀、外感等证,致临证中常出现虚实并见、寒热夹杂的复杂情况,因此在立法处方时要标本同治,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做到滋而不腻,利湿而不伤阴,清热而不克伐阳气,补气而不壅滞,从而改善病情,促使疾病痊愈。
  • 摘要:通过结合现代医学和名老中医诊治慢性肾炎的经验,探讨临床分型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方法:结合现代肾病临床实践指南以及名老中医黄春林教授病证结合治疗肾病的经验,通过跟师方式进行经验收集,并运用访谈、定性等方式,总结黄春林教授治疗肾炎的中医对策.结果:慢性肾炎中医临床分型为单纯血尿型、血尿蛋白尿型、肾功能异常型三大类,其基本病机为"肾络受损,精血外溢".结论:慢性肾炎的辨证分型对策为其中西医结合治疗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水肿按发病原因的不同分为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性水肿、炎性水肿、特发性水肿等.肾性水肿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所致的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部位,如晨起时发现眼睑和面部水肿,然后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等.肾性水肿的治法及经典方药:肾阳虚者予济生肾气汤;脾阳虚者予实脾饮加减;阳虚者,用五苓散合右归饮加减,利水兼温肾阳;脾肾阳虚,水湿泛溢型,宗实脾饮、金匮肾气丸立法,以温肾健脾,化气利;五苓散的通阳利水法;附子汤的温阳散寒利水法;茯苓桂枝自术甘草汤的健脾温阳利水法;真武汤的益肾温阳利水法。笔者认为温阳利水法作为治疗肾性水肿的一大法,在历代医学著作中记载相对较少,现代临床中应用温阳利水法治疗肾性水肿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中药服用方法是影响疗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现代中医师往往只重视中药的配伍及剂量,而轻视中药的服用方法,尤其是服用次数。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实践中对方药服用次数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其禀承《伤寒论》的用药理念、切合慢性肾脏病病机特点及合乎中药药效学的作用特点。1.《伤寒论》中有顿服、一服、二服、三服、四服、五服、六服、十服、少少频服、少少含咽、日夜连服等多种方法,但统计后最多的还属日三服。《论》著以六经辩证,由太阳病误治失治导致疾病内传生变,或两经合病等属疾病较久,病情复杂,正虚邪实之证仲景均叮嘱日三服。2.慢性肾脏病病机不外乎正邪相搏,邪实正虚,虚实夹杂,其中肾络失和、枢机不利为其病机关键,主要以“和法”为治疗大法。3.中药药效学:中药需达到一定血药浓度才能维持足够的靶器官浓度,而欲使血药浓度维持在较高稳定的水平可以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来实现,日服三次,可以使药力接续,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和临床疗效。
  • 摘要:通过临床实践应用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23例患者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包括对主要临床症状落实辨证施护措施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开展健康指导等.进一步验证本方案在临床的实用性及有效性.研究表明,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用性好,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患者依从性、满意度高。本方案应用护理效果满意。作用主要体现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肾病进展、以及预防(减少)疾病复发。方案中不足的是效果评价标准过于主观,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另外,由于本案收集病例较少,方案尚需要进一步临床应用观察。
  • 摘要:目的;自拟保肾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湿浊血瘀.rn 方法:1)保肾汤药物组成:黄芪、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积雪草、制首乌、杜仲、枳壳、半夏、猪茯苓、车前子、炮甲珠、制大黄、陈皮、甘草、砂仁.2)艾灸穴位:肾腧穴、足三里、中脘、命门、关元、气海.rn 结果与结论:保肾汤联合艾灸对血液循环、机体免疫等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整作用,治疗慢性肾衰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 摘要:慢性肾衰竭在中医辨证属“虚劳”、“关格”等病,其病机演变过程常常由肾及脾,由脾及肝,后累积肺和心,或五脏相兼致病。临床上辨证为本虚标实。本虚常见: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脾肾气虚。标实可见细读厥阴寒热错杂的形成,慢性肾衰竭几乎所有症状发展演变与之甚同;且病因病机也与之一致。慢性肾衰竭常常起动于少阴肾阴或肾阳的不足,临床表现腰酸、腰痛或浮肿,实验室检查可见蛋白尿等:继而可见水不涵木、肝经失养,肝郁胃失和降而恶心、呕吐,肝火上炎而头痛、头晕、心烦,血压常常高,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肌酐增高,肾功能受损;再进一步气上冲心、水饮凌心而见胸闷憋气、喘促、紫绀等心衰症状。rn 导师冯世纶教授多年研究伤寒论提出了厥阴病为半表半里阴证,而少阳病为半表半里的阳证,而治疗半表半里阴证的方子除了乌梅丸,还有柴胡桂枝干姜汤。半表半里阴证是三阴证之一,本应“阴不得有热”,当“但寒不热”,但病在半表半里不同于在表和里,邪有直接的出路,可从汗、吐、下解,故少阴表、太阴里不见热症,而半表半里厥阴病邪无直接出路,故极易寒郁化热。可知厥阴病的上热下寒确实来源于在下的寒邪或有水饮,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也合拍来,寒饮郁久而化热,热势必也不著,为此第329条曰:“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正是在说明厥阴有渴的特点,更证实冒似消渴而不是消渴。正是因为寒邪和水饮停留,究其原因,一方面“血不利则病水”,一方面少阴、太阴寒盛转化而致,故临床上慢性肾脏病除了本虚,常常合并水湿、淤血、痰浊等标实。鉴于此,胡希恕老先生常常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同用,除了调理寒热阴阳,同时兼顾血虚、血瘀寒盛,与慢性肾衰竭病机甚是合拍。
  • 摘要:本文介绍了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及分期,探讨了中西医双重诊断问题,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中医切入点问题。重点阐述了中医益气活血法的运用。慢性肾脏病主症:体倦乏力,水肿,蛋白尿,血尿,易感冒,或腰酸膝软,胃纳呆,小便或浊或少或夜尿清长,大便调或结,舌质淡红或淡胖暗,苔薄白或薄黄或浊腻,脉细或细数或沉细,尺弱。该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本虚证主要为肺、脾、肾气虚;标实证为湿热,水湿,湿浊,浊毒,血瘀等。而气虚血瘀贯穿疾病全过程。列举了益气活血法为主防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益气活血利水法为主治疗肾病综合征,益气话血蠲毒法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最后说明了预防调护与中医治未病思想。
  • 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正常和不正常病理损伤、血液和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ml/min/1.73m2)>3个月.rn 中医学无慢性肾脏病这一病名,根据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一般多归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虚劳”等范畴。多数中医学家认为慢性肾脏病病程较长,根据中医理论“久病必瘀”、“久病入络”,慢性肾脏病多存在瘀血,并且瘀血既是肾脏病病情发展的病理产物,又是肾脏病发展变化的致病因素,因此常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用放血疗法治疗属于血瘀证的CKD患者,往往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rn 根据经络理论,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其十二经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因此肾脏病变必然在足少阴肾经及相表里的足太阳膀胱经体表的循行部位上有反映。CKD血瘀证的患者,往往在下肢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处,出现络脉瘀阻的临床表现如丝状红缕,青筋显露。用三棱针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对瘀血阻络的部位放血,能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往往起到药物难以起的作用。因此对于肾内科医生在诊察CKD患者下肢有无水肿等症状外,还应注意患者下肢是否有瘀血阻络的表现,若经辨证为血瘀证再排除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给予放血疗法。
  • 摘要: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并结合个人用药经验谈谈雷公藤在难治性肾病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技巧,供临床医生参考。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其中生物碱类、二萜类和三萜类的单体大多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研究较多的是二萜类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又称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和三萜类化合物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它们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除了免疫介导的作用机理外,还存在非免疫性机理的参与,显示出多方面作用。包括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抗炎作用,保护和修复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及机械屏障,对足细胞的保护作用等。雷公藤的毒副作用是导致部分临床医生不敢贸然使用的主要原因。雷公藤草药全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以嫩芽及叶毒性最大,根皮次之,根心部分毒性相对小,故生药的入药的部位是去两层根皮的根心木质部分,须用文火煎2小时以上,生药的使用剂量成人控制在每日20g以内为宜。古籍及现代文献中记载的雷公藤中毒多是因为使用了植物的地上部分,或误服大量生药。现代多使用雷公藤多甙片,按规定剂量使用很少出现严重中毒事件。本药常见副反应与剂量及使用时间呈正比,同时不同生产厂家的药品由于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副作用发生率也不尽相同,需要临床摸索。
  • 摘要:本文进行了IgAN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病理等微观辨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在继承传统中医宏观辨证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探索IgA肾病中医微观辨证,通过疗效判定,明确结合IgA肾病微观辨证能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临床诊疗效果。通过对IgA肾病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宏观辨证与大部分临床病理微观辨证指标间特别是预后相关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推测临床病理损伤程度以及通过临床病理表现间接指导中医辨证,在此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望真正达到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之间相互促进和加强临床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更有待更深入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和寻找另外的切入点;经中医微观辨证论治,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将肾脏病理引入到IgA肾病中医微观辨证的范畴中来,不但丰富了传统中医的辨证依据,同时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可为临床其他证型微观辨证论治的研究提供借鉴。
  • 摘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RNS)是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标准激素疗法病情不能缓解,治疗中遭遇激素抵抗(经正规足量激素治疗12周病情无缓解)或激素依赖(足量激素可使病情缓解,激素减量病情即复发),或频繁复发(1年内复发3次或半年内复发2次)的病例.RNS的难治性现代医学主要在于肾脏病理类型的难治、合并感染、高凝状态等,中医角度考虑其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病邪缠绵、难于祛除,体内正气不足及湿、热、瘀等邪气侵袭有关.rn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其病理类型多,且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方法都在临床探索中。现代医学常采用激素、细胞毒药物、吗替麦考酚酯等联合治疗,虽能提高其疗效,但由于副作用大、停药易复发、价格昂贵等,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并存在很多弊端。从现有的临床证据看,传统免疫抑制药物尚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难治问题。因此,寻找有效安全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导师孙伟教授根据长期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善于运用雷公藤多苷联合激素中西医辨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减少复发及相关副作用。
  • 摘要:营养不良定义:因热量和/或蛋白质缺乏而导致的营养缺乏症,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进行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常伴有多脏器官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相关的消耗(PEM/w)在腹膜透析(PD)中最常见,是病死率高的一个强烈危险因素.营养不良问题较多,涉及因素广泛;评估方法灵敏度、特异性均存在问题;营养不良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综合判断、动态跟踪分析、个体治疗方案是改善营养、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提出中医药治疗——薏苡仁有较好的前景。
  • 摘要:活血化瘀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治则.血瘀的病因有气虚、气滞、因寒、因热、痰湿、水蓄、风气的不同,临证时须随证求因,审因论治,予以益气活血、行气活血、温阳散寒活血、凉血活血、化痰除湿活血、逐水活血、养血祛风活血等治法,不可一味活血破血,否则不仅无益反为害.张琪教授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五脏疾病及内科杂症,尤其在治疗肾系疾病时运用灵活,每收良效,包括活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凉血化瘀法治疗IgA肾病之血尿,清热活血止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利水活血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之水肿,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活血化瘀法贯穿慢性肾衰竭治疗的始终,活血疏郁法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活血通淋法治疗尿路结石等。
  • 摘要:本文通过综合措施的应用有效延缓CRF的进展.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CRF发展到终末期,维持患者生存的最有效方法莫过于血液净化治疗和肾移植等替代疗法,但由于治疗费用很高,加之国情以及人们对此项技术的认知不高,很难被大多患者接受.本病属于中医"水肿"、 "虚劳""哕逆"、"腰痛"、"关格"、 "癃闭"、"溺毒"、"肾风"等范畴.病程中存在着"虚、瘀、浊、毒"四大病机.因此,综合治疗措施和中国独有的中医药就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借助循证医学和大数据的优势,总结归纳出临床治疗CRF的综合非替代治疗的优化方案.重点针对CRF早中期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以期延缓肾衰的进程.主要包括辨证治疗,单味药治疗,复方中药及中成药的研究及应用,中药抗纤治疗。研究表明,对CRF采用大数据以及循证医学验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优于任何一种单一非替代治疗方法。
  • 摘要:国内外多项研究资料证实尿微量白蛋白是测定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一个敏感可靠指标DN早期以肾小球损害为主,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蛋白尿,尿中最早出现的是白蛋白,故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对于糖尿病肾损伤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反映肾小球的早期的轻微损害。因此选用24h尿微量白蛋白等为主要观察指标,判断芪丹地黄颗粒在减轻糖尿病肾损害中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芪丹地黄颗粒明显降低了患者的尿24h微量白蛋白,而且对气虚阴虚血瘀等证候的改善有明显效果,但芪丹地黄颗粒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确切机制和有效成份还不清楚,因此尚需对其开展进一步研究。
  •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特点是肾元衰微,命门火衰为发病之本,水毒湿浊、脉络瘀阻是病证之标,是一种本虚表实之证。所以临床表现以脾肾阳虚,水毒湿浊,脉络瘀阻证最为多见。根据这一病机特点,笔者组成了温肾健脾泄浊汤,多年来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对早期慢肾衰患者疗效尤为显著,有抑制和延缓CRF的进展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组方思路:附子有补火助阳之功效,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用于肾、脾、心阳虚之证最为适宜,故为本方之君药。大辛大热之附子配苦寒泻下之大黄,温阳通络,温脾泄浊;附子配肉桂、干姜,相须为用,既温肾壮阳,又兼暖脾土。附子配山萸肉,温阳而不伤阴,益阴而不留邪。附子配茯苓、白术,温肾健脾利水,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附子配水蛭、莪术、红花,温通经络,改善肾脏血流量。
  • 摘要:肾系肿瘤临床并不少见,大部分患者发病过程缓慢,平时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中发现.若出现无痛性全程血尿、腰痛、上腹部肿块等症状时,已属中晚期.本病属于中医学"尿血"、"腰痛"、"肾积"、"癥积"、"肾劳"等病的范围.肾系肿瘤术后慢性肾功能不全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肾,涉及于脾,早期多为脾肾气虚,后期伤阴损阳,出现气阴两虚、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者。在脏腑虚损的基础上形成水湿、浊毒、瘀血血等病理产物,虚实兼夹,使病情错综复杂。肾癌的治疗,总体上应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旦发现,诊断明确,应尽量考虑手术治疗。中医药的辨证治疗适应证主要为手术后,化疗、放疗或抗癌药物服用后出现体质虚弱及各种副反应的处理,并增强体质,保护肾气,抑灭残留毒邪,防止复发、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术前服用中药,使患者增强体质,并为手术打下基础,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错过手术时机或年老多病、难于手术以及转移而带瘤生存(与癌共存)的患者,或术后不能忍受化疗、放疗等抗癌治疗的患者,都可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 摘要:张春艳教授对治疗泌尿系结石,首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西医的一些诊断方法,对其鉴别诊断,结合中医病因病机,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临床表现随证加减,整体辨证施治,在对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 摘要:朱良春教授从医70余载,为中国首批"国医大师"之一,学验俱丰.多年来,朱良春教授致力于肾脏病的研究.本文对其治肾常用药,如附子、桑螵蛸、台乌药等,从药物特性、使用方法、相关现代研究等角度进行介绍,以飨同道.
  • 摘要:减少上行感染所致急性肾孟肾炎,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争取解除可逆性损害肾脏的因素。急性肾盂肾炎常发生在女性的逆行性上行感染,易感因素有尿路感染、肿瘤、妊娠子压迫输尿管等,加强在护理方面干预易感因素,减少患者发生上行感染所致的急性肾盂肾炎。医嘱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上行感染所致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体症消失,外周血白细胞正常,非复杂性尿感者尿检正常,尿培养转阴。
  • 摘要:总结李侠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探讨取类比象思维在IgA肾病中的应用以及症-法-药之间的关联性与规律性.取象思维是中医认识生命现象的逻辑原点,同时也贯穿于中医之诊、治、方、药每一环节中。笔者跟师临证的过程,其实亦是一种中医文化与思维的传播与继承的过程,反思发现:运用取类比象思维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案可以由象及理地阐释疾病形态的本质,改善血尿、蛋白尿、水肿及炎性症状等临床表现,有效延缓肾衰竭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症-法-药-之间的关联性与规律性。为践行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提供依据。对中医思维与临证关系的探索同时也为践行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提供依据,为肾脏病的治疗开拓更广阔的临床思路,是运用中医理论指导诊疗决策、提升临床疗效的又一力证,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并推广应用。
  •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以对症处理及延缓疾病进展为主,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本文重在探讨毒与肾络的理论基础、毒损肾络学说与DN的关系及其指导DN的治疗,说明肾虚毒邪瘀滞,导致肾络受损为其基本病机,益肾解毒、活血通络为其基本治则.
  • 摘要:许筠主任在肾脏病的治疗上一直遵从刘宝厚教授的指导:倡导宏观及微观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祛,肾气难复”的理论学说;导师主张中西医双重诊断、提倡中西药有机结合,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平衡阴阳、调理脏腑、调理气血、三因制宜、治病求本、扶正祛邪。但在治疗过程中,当适可而止,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可药到病除。
  • 摘要:对于肾脏疾病,于师认为临床运用升降散应随证变通,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原则,“临证查机,谨守气宜”,抓住气机不畅,清浊升降失常的关键,在升降散基础上,灵活加减,既突出该方个性之专长,又顾及合方之妙用。
  • 摘要:“经络学说”作为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文阐述的肾性蛋白尿一症给予了确切的指导和阐释。“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曾被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提出。从肾性蛋白尿的发病以及病变规律来看,符合久病入络的特点。肾性蛋白尿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络病,病位应该在肾络。其病因病机为肾虚络阻,邪阻肾络。治疗采用补肾固摄,祛邪通络法。
  • 摘要:本文论述了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认为中医辨证分为本虚与标实两端,本虚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肾阳虚衰为主,标实以寒湿困脾、中焦湿热、痰瘀互结多见;强调辨证应将全身表现与肾脏局部的病理改变有机结合,治疗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重视活血化痰散结类药物的选用.
  • 摘要:IgA肾病多有咽炎、肠炎等系列黏膜反应,中医则可解读为热、毒、瘀而致的一应症状,米杰教授着眼与此,以补肾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辨证施治,药石并用,同时结合西医疗法,收效颇著.
  • 摘要:猪苓汤由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五药组成。历代诸多医家对其方药均有释义,如清王子接在《绛雪园古方选注》云:“五者皆利水药,标其性之最利者名之,故日猪苓汤。治阳明、少阴热结,利水复以滑窍育阴,是通而利者也。盖热邪壅闭劫阴,取滑石滑利三焦:泄热救阴淡渗之剂,唯恐重亡其阴,取阿胶即从利水中育阴,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伤寒论释义》:“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无口干舌燥,而有小便不利证,是津伤兼水热内蓄,用猪苓汤利阴养水。方义:阿胶滋阴润燥,滑石去热,二苓、泽泻淡渗利水,为滋阴利水方剂。猪苓汤虽兼滋阴,究系利水之剂。”《伤寒论方古今临床》:“猪苓汤用于阳明客热津伤或少阴阴虚受邪的水热互结之证。邪客膀胱,水热互结,气化失司,小便不利;水热上逆肺胃,故咳呕;虚热上扰心神,心烦不眠;水渗大肠,故下利;余热未清,脉浮发热。乃以猪苓、茯苓健脾淡渗利水,泽泻滑石清热利尿,阿胶滋阴养液。本方以平淡之品,清热利水而无伤阴之弊,甘平之物,滋阴润燥尚无助湿之碍,从而利尿清热阴润燥除,湿化气行,三焦通调,诸证得消”。
  • 摘要:目的:探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及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位导师、肾内科主任医师高惠然研制的"肾宁康"治疗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的中医理论原理。rn 方法:依据中医药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低蛋白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从理论上阐述"肾宁康"治疗慢性肾脏病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rn 结果:根据高惠然主任医师的长期临床经验,提出慢性肾脏病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气化失司,水湿内阻或湿热内蕴,本虚标实,以邪实(水邪)为主;治疗以补益脾肾,化气行水或清热利湿或攻逐水饮为法,选用张仲景《金匮要略》己椒苈黄汤和五苓散为主研制出"肾宁康"治疗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rn 结论:"肾宁康"治疗慢性肾脏病低蛋白血症具有一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临床疗效满意.
  • 摘要:目的:通过对韩履祺教授诊治糖尿病肾病中医辨治思路的梳理,总结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rn 方法:通过学习韩履祺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技术资料,医案分析,跟师面授等,探析韩教授对该病的中医因、机、证、治的认识,总结其辨治思路.rn 结果:1.活血化瘀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终始之法。rn 2.益气养阴是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大法。rn 3.健脾补肾,犹重健脾,实后天补先天治疗糖尿病肾病。rn 结论:韩履祺教授形成了较成熟的糖尿病肾病早中期的中医因机证治的认识。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是糖尿病肾病早中期的基本病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大法;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是韩教授提出的学术观点。
  • 摘要:李琦教授认为,瘀血是CGN发病过程中的主要病理产物之一,可出现在本病的各个阶段。CGN初发激素治疗阶段,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影响血管收缩活性及血液黏稠度,从而形成高凝状态,类似中医“瘀血”症状,李琦教授认为此阶段为因实致瘀。激素使用时间过长可助火生热,热盛耗血,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瘀;或者阴虚生火,虚火灼伤脉络,乃至络伤血溢阻滞局部而为瘀。CGN中后期大抵病势迁延,病程日久,故其气、血、阴、阳俱虚: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虚则血脉不充,阳虚则脉道失于温通而滞涩,阴虚则血脉失于柔润而僵化,且久病者,其津液必亏,津血同源互化,津液亏虚则无以充血而血脉不利,此为因虚致瘀。临床上均可表现为舌下瘀斑,舌质暗红,腰部刺痛,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肢体麻木等症状。若瘀血阻于肾络,肾中血气不能畅流,长久如此,常导致肾功能衰退,影响其肾藏精功能,则使所藏之精气不固而随尿液外泄出现蛋白尿,若不活血化瘀使肾中血脉复通,则蛋白尿顽固难消。另外,CGN主要是外邪伤及日久,脏腑功能虚损,尤其是脾肾虚损所致,起病隐匿,病程较长,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标实多以瘀血为主,而本虚多以脾虚多见,且脾虚亦可致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气不足则血液失去推动之力,停而为瘀。瘀血内留,阻滞气机;瘀血阻滞脉管,血溢脉外,可致出血,于慢性肾炎即可见血尿。瘀血日久不散,影响气血的运行,可见肌肤甲错、肢体麻木等症状。针对这一特征,李琦教授提出“补土化瘀”的治疗原则治疗CGN同时配合使用补肾益气之品,使气血充盛流畅,脾健肾得荣养,标本兼治,每获良效。
  • 摘要:痛风之病名首见于朱丹溪《格致余论》,但类似的“历节”、“白虎历节”“痹症”等等,可散见于历代各家文献。程师总结病因不外“本虚标实”,本虚为“脾气虚或脾肾气虚”,标实为“湿浊、痰、瘀”。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痛风性关节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梁肥甘之人。因为中老年人,往往脾胃、脾肾之气不足,加之嗜食肥甘之品,助湿生热,更伤脾胃之气,脾胃益虚,导致运化无力,湿邪留于体内,变生湿浊、痰湿之邪,阻于关节,郁而化热,热极生风或因外风引动,风性最为迅捷,故疾病暴起,表现为痛风发作迅速,痛势急迫,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痛风日久,后期久痹入络,瘀血凝滞,络脉阻塞,致痛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局部关节肥厚,畸形、僵硬、活动受限,也可见结节或痛风石形成。以上痰湿瘀浊之邪,久存体内,内舍于脏腑,虚实夹杂,病情迁延,损伤脾肾,运化开阖失司,浊瘀内留,穷必及肾,则石淋、呕恶、关格诸症丛生。程师将临床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但湿浊、痰、瘀之邪贯穿疾病始终,既为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在治疗上,祛湿行瘀,化痰泻浊。除此之外,尚需补气养血,标本兼治。急性期,治标为主,则祛湿行癖,化痰泻浊,阳证随证选用四妙散、白虎加桂枝汤。如伴有痛风石和肾损害,则需加用泻浊化疲之药如桃仁、制军之品。
  • 摘要:宋立群教授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肾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承担10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发表论著30多篇。宋立群教授根据本病多见于形体肥胖或有饮酒史,平时喜食肥甘厚味的中老年人,关节疼痛以夜间加重,关节处有结节,或破溃流脂液等特点,认为本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而外受寒湿之邪只是诱因,不是主因,内生的湿浊、瘀血阻滞关节血脉才是发病的关键,故在治疗上以泄化湿浊,化瘀通络为法则,随证加减,使浊瘀逐渐泄化宋立群教授又认为“久病多虚”、“久病及肾”,本病在后期患者多表现为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故在泄化浊瘀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补益气血的药物,痛甚者加延胡索、五灵脂、蒲黄以化瘀定痛;漫肿较甚者,加僵蚕、胆星、半夏等化痰药,可加速消肿。另外,宋立群教授在治疗上强调用药不可过于苦寒,他认为湿浊久蕴可伤阳气,也可损伤阴津,用药过于苦寒会损伤脾肾阳气,使旧湿未去又出新湿,同时过于苦燥又易伤阴动火,使旧热未除又动相火,因此治疗原则是“用寒不远热,用热不远寒”,在祛除实邪的同时,也要保护脾阳,固护阴津,而在缓解期,虽以本虚为主,却不可早补、峻补,应重视疏通气机,气行则湿行,气化则湿化,以免壅滞留邪,重点是应分清正邪虚实的轻重缓急,以一个“调”字为度。
  • 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病变进展缓慢,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短时间内难以控制,且易迁延反复,是加速肾损害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蛋白尿可以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形成过程中,肾虚为本,湿热和瘀血之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贯穿于病程的始终,是致使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孙伟教授临证善于辨证求机,临床选方择药,常常以证立法。益肾清利活血法是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方法,针对肾虚湿瘀证而设,其治法兼顾标本,并调虚实,重在维护人体脏腑阴阳的平衡。益肾清利活血基本方的组成:生黄芪309,太子参159,炒白术15g,淮山药15g,石韦20g,虎杖20g,藤梨根20g,积雪草30g,土茯苓30g,炒当归15g,广郁金15g,大川芎15g,厚杜仲20g,川断肉15g,山萸肉15g,鬼箭羽20g。全方补肾健脾,清利湿热,化瘀和络。
  • 摘要:吾师孙伟教授在糖尿病肾病本虚标实的基础上,结合西医临床分期,提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浊为标”是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病机。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具有进展性、反复性,甚至短期加重性,故在临床诊疗上切不可拘泥于西医的临床分期,因糖尿病肾病病程中湿、热、瘀、浊等病理因素可在病变一定阶段同时并存或相继出现,则因实致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治疗上应遵循扶正祛邪,虚实兼顾的的原则,拟以益肾清利,活血利水,泄浊解毒之法,在择药选方上应以中医辨证为纲,西医分期为目,随证加减方可。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早期以控制蛋白尿来延缓和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为主,而晚期则以保护残余肾功能为主。中医药不仅具有降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疗效,弥补了西医在这些方面的不足,而且在辅助降糖降脂,延缓患者病程进展,提高其生存质量上有着独到的作用,相较于西医治疗有较大的优势。
  • 摘要:邹燕勤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过程中继承孟河学术思想,提出虚劳内伤皆气血补益培本重脾肾,提出“补肾必用健脾”,宗扶正祛邪之原则,倡“和法缓治”,用药平淡清灵,善于“轻药重投”,要注重食疗,善用药膳。
  • 摘要:急性肾损伤临床症状重,起病凶险,预后不佳,为临床危重症之一,在祖国医学属于"关格"、"癃闭"、"水肿"等病的范畴.徐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rn 1.病因不离感受外邪、药毒伤肾、饮食失节、肝阳上亢、劳倦过度导致病理损害加重,脏腑机能严重失调有关.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漫长的病程的不同阶段其病机有所侧重.脾肾亏虚为其本.湿热、水饮、瘀血、浊毒为其标,肾虚血瘀则是导致病情演变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内外夹杂而致病.rn 2.从三焦辨治:湿热弥漫三焦,升降失司,可致膀胱气化无权,水气凌心犯肺,上扰清阳则眩晕,内侵胃肠则食减,结于胁下则硬满,最终出现尿少尿闭、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周身水肿等临床症状。上焦在治疗上以宣肺为主,拟疏风解表,清热散邪,方用:银翘散加减。中焦治疗上拟健脾化湿泄浊,方用:三黄泻心汤加减。下焦拟化气行水,消肿泄浊,方用:五苓散加减。rn 3.从虚实论治:虚证则扶正护肾: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驱邪救肾: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坐。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