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1368~1663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9793篇,会议文献有164篇,学位文献有1569篇等,明(1368~1663年)的主要作者有陈宝良、胡梦飞、谢贵安,明(1368~1663年)的主要机构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明成弘时期(1465-1505)走私活动与沿海豪势及权贵——兼论15世纪下半叶东亚海洋贸易体系
摘要: 明初自实行"海禁"政策后,海上走私活动一直零星存在,但到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东南沿海的走私活动则开始活跃。与以前主要为沿海卫所军卒不同,这时期...
2.[期刊]
摘要: 自明后期以来,基督教逐渐深入中国民间,教士们试图通过一系列慈善救济活动拉近与中国民众间的关系,舒解由于东西文化观念冲突而带来的传教压力。明清传教士慈善救济的实...
3.[期刊]
摘要: 剧烈而持久的党争是晚明政局的突出特点。党争造成官员集团的分裂和内讧,辽东边臣也被卷入党争之中,其军事行动和个人命运深受党争影响。政治立场取代军事才能成为明朝选...
4.[期刊]
摘要: 明清时期,新安吕氏科举功名鼎盛,代有闻人,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中州望族。该家族世代接续编修家谱、兴建祠堂、设立祭田、兴办家塾,努力进行全方位的宗族文化建构。通...
5.[期刊]
摘要: 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家族,自天顺四年(1460)南钊始,至天启二年(1622)南居仁止,百余年间,家族共出现10位进士,传承5代,是明代陕西最为庞大的进士家族。南...
6.[期刊]
摘要: 明代赘婚大致可以分为未婚女招婿和寡妇赘夫两类,而无论哪一种赘婚,都不被当时的社会伦理所承认,常被视作陋习。事实上,作为传统婚姻的一种补充形式,赘婚具有存在的现...
7.[期刊]
摘要: 王在晋作为晚明政坛较为活跃且颇有争议的人物,万历二十年进士及第入仕,官至兵部尚书、辽东经略。万历朝是王在晋仕宦生涯中的重要时期,其最初在部院任职,后赴闽省军旅...
8.[期刊]
摘要: 明代王府文官之设为例行辅导宗藩之外,又为中央政府削弱藩王力量之目的而得以加强与完善.在此目的得以达成之后,王官的政治地位便接踵衰落,具体表现为其迁转的困难.针...
9.[期刊]
摘要: 在大礼议当中,张璁不顾身家性命,维护世宗和兴献王的父子关系,与世宗建立了"相遇相保"的君臣关系.世宗接受了张璁提出的"君臣共治"的执政理念,张璁也因此获得了合...
10.[期刊]
摘要: 地方亏空一直被认为是清代财政无法根治的痼疾,其中尤以江苏亏空问题最为严重.造成亏空的原因,主要包括官侵、吏蚀、民欠三类.雍正六年(1728),清王朝在对江苏亏...
11.[期刊]
摘要: 闻湖盛氏是明清时期嘉兴著名“望族”之一,除了族谱之外,其家族早期文献散见于明代地方志中。这些早期文献对家族历史的叙事存在不同版本,透过对其文本细节的分析,不仅...
12.[期刊]
摘要: 明代婚姻的确立要经过纳征与亲迎两个环节。纳征是婚姻的定立环节。明代品官与庶民的纳征礼仪基本相同,纳征的仪物体现出等级差别,纳征的聘礼体现出地区差异。婚书是纳征...
13.[期刊]
摘要: 明朝法律虽对军户世袭制度作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但在长时段实行过程中,形成了皇帝意志下的非时恩霍与一定程度上可供遵循的豁除常例,反映出明代户籍政策实践中的宽容与弹...
14.[期刊]
摘要: 大明王朝建国之始,国都选址问题深深困扰着朱元璋。迁延十余年之久,朱元璋方折中以南京为国都。朱元璋对国都的思考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明朝草创之际,以应天为中心,图谋...
15.[期刊]
摘要: 靖难之役前后明代北部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洪武年间,明太祖为构建“塞王守边”的北边防御体系,在宣府创立卫所,并调入大批武官。永乐初,明成祖以调...
16.[期刊]
摘要: 晚明言路失序始于对张居正的清算,新进言官的崛起动摇了既有的权力与名分秩序,造成新旧对立与公论解体。以出位之禁为起点,明代言路政策屡次调整,士大夫亦提出重塑言路...
17.[期刊]
明中后期“国权下县”与基层社会治理——以海瑞《淳安政事》为案例
摘要: 明代中后期,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基层社会领域出现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效力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时,一批优秀的“亲民知县官”...
18.[期刊]
摘要: 明中后期州县田赋征收中的收头和柜头,是条鞭法推行后税银官收“自封投柜”过程中的主要执行人和实际操控者。头役从最初的看柜收银到拥有催科、倾锭、解运,甚至包征包赔...
19.[期刊]
摘要: 颁布御制官德教育文献是明代统治者对臣属进行规劝、申诫的重要途径。皇帝以“君师兼任”的身份亲自对臣属进行官德教育,其劝教形式分为实例鉴戒与箴言规劝二种,内容主要...
20.[期刊]
摘要: 通过中国传统形象画法的地图和大比例尺实测地图的实例比较,谈古旧地图怎样展现城市,又如何用古旧地图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传统形象画法的古地图通过城市等级显示区域内城...
1.[会议]
摘要: 《漂海录》是记录崔溥(1454-1504年)为了给父亲举丧,在成宗18年(1488年)闰1月3日,从济州岛乘船去罗州时,因在海上遇到风浪,经过13日的海上漂流...
2.[会议]
跨越地理环境之路:历史上的农业与贸易——以明清时期长城带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人类的活动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从古至今的历史学家对这一问题都给予高度重视.环境、资源与人口在当今世界各地的发展模式中都具有决定性的地位.这...
3.[会议]
摘要: 有明一代,中国烹饪技艺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菜肴品种丰富多彩,从留存的食谱类书看,常用的冷菜、热菜烹调技法有20多种.在那些繁多的菜肴中,其中有不少是运用多种烹...
4.[会议]
摘要: 根据J.V.G.米尔斯(J.V.G.Mills)1424年的记载,到明代皇帝明成祖去世时,以及在郑和宝船六次下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之后,中国的国力已得到该地区的...
5.[会议]
摘要: 长城是一个宏伟的世界奇迹,也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伟大象征.但是,对于明王朝来说,它是一项巨大的防御工程,也是一项开支浩繁、费时费力甚至有些争议的边防建设工程....
6.[会议]
摘要: 明朝中叶,太原镇长城偏关段共有六大隘口:红门隘口(今水泉村)、视远隘口(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小口子隘口(今万家寨镇正泥埝村北)、偏关西关河...
7.[会议]
摘要: 有明一代凡276年,无时不与北方游牧民族相抗衡.大同迫近京师,北部山势平缓,川地开阔,乃大股人马由草原南下之腹里之通途.“北虏”入大同,沿途攻城破堡,杀戮劫掠...
8.[会议]
摘要: 本论文将首先考察《四书大全》在明朝奉永乐帝的敕令命在内府编撰刊行的背景,同时根据传入韩国后在世宗年间初刊以后在全国刊行普及的状况考察由中国皇室刊行的宫廷本对朝...
9.[会议]
摘要: 随着后金的政权的建立,军事力量的不断壮大,努尔哈赤野心开始膨胀。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的金国与明朝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忠顺”从属变为“叛逆...
10.[会议]
摘要: 郑若曾,明代军事家和学者,参加嘉靖抗倭斗争和编著《筹海图编》.他这些方面的活动及贡献,学人多有评论.郑若曾还曾从关注中国海疆防守的角度,对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
11.[会议]
摘要: 本文以明代土鲁番地面与中原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和贡赐贸易为中心,分永乐三年至成化八年、成化九年至嘉靖七年、嘉靖八年至明末三个阶段,对明代土鲁番与中原地区的人员往...
12.[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葡、英数据中出现的情况,对英国商人初抵澳门商船的泊地“Monton de Trigo”进行了考证,本文虽尚未能确考“Monte de Trigo"的汉...
13.[会议]
摘要: 刘宗周选录王阳明文字为《阳明传信录》,黄宗义据之为《明儒学案》卷十之《姚江学案》.本文以《姚江学案》文本比勘《阳明传信录》及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原文,以见刘宗...
14.[会议]
摘要: 洪武三年(1370)三月,明廷遣莱州府同知赵秩宣谕日本.不料,怀良亲王以为赵秩系元世祖东征前夕的使者赵良弼(1217~1286)之后裔而拟加杀害.幸赵秩事先察...
15.[会议]
摘要: 《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宫廷编刊的重要典籍,流传广泛、使用者众多.本文选取其原刻内府刊本与万历间的万寿堂本进行比对,在阐述内府本特点的基础上,从版式、体例、断限、...
16.[会议]
摘要: 唐《五经正义》与明《五经大全》均为儒臣奉勅纂修之一代经学集成,然《大全》已成,虽上览而嘉之,亲造序于卷首,庶几以垂后世,卽遭后学斥其剽窃之讥.清儒尤甚恨之,诚...
17.[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故宫藏琴曲《秋鸿》图谱册的概况,分析了琴曲《秋鸿》的收录、刊传,并探讨了《神奇秘谱》与琴曲《秋鸿》的渊源,最后论述了琴曲《秋鸿》的作者为朱权而非郭楚...
18.[会议]
摘要: 论文围绕明代万历年间《闺范图说》、《忧危竑议》、《续忧危竑议》在宫廷内外的编纂、刊刻和传播,分析了晚明出版文化与宫廷政治之间的关系.晚明出版文化的繁荣不仅对社...
19.[会议]
摘要: 本文论述了甘州兵变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朝廷的应对策略,使一些细节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分析了李隆其人在甘州兵变中的主观意愿和责任,即巡抚被杀、城市大乱是全然由总...
20.[会议]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战争动乱与明朝灭亡——以华北平原为考察中心
摘要: 1644年明朝灭亡,原因复杂,尚无定论.明末气候突变,天灾人祸频现, "天一地一人"之关系有待解析.本研究试图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将天灾与人祸相结合,从定量化的视...
1.[学位]
摘要: 晚明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兴起,各个领域的文化环境皆受到影响。在书法上,晚明书家对“师古”与“师心”之间关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临古观念上主张独抒性灵、直抒己意,以...
2.[学位]
摘要: “海上丝绸之路”是联结古代中国域外各地的重要通道,沿海国家通过海上丝路进行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而频繁往来的商旅群体更是丝路繁荣不息的巨大推动力。来自海路的回回...
3.[学位]
摘要: 明显陵是明嘉靖帝为其生父兴献王营建的帝陵。兴献王生前作为藩王,去世后以藩王礼葬于封地安陆州。不久其子朱厚熜以外藩入继大统,发动“大礼议”将兴献王追封为皇帝,其...
4.[学位]
摘要: 本文以“明代晚期地方胥吏无赖化现象研究”为题,聚焦因无赖渗透地方胥吏集团,以及因胥吏与无赖在行政、司法、经济、监察等领域共谋利益,影响地方事务正常执行与社会秩...
5.[学位]
摘要: 考察明清时期女性的文学创作,会发现女性作者们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还创作了大量弹词、传奇、散曲以及戏曲批评等其他体裁的作品。其中,戏曲批评正是这一时期女性文学...
6.[学位]
摘要: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义”思想是处理家庭、家族成员关系及社会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是古代社会的重要伦理道德,深刻地塑造着国民的性格与古代文化。“孝义”思想对中国...
7.[学位]
摘要: 马文升是明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自景泰二年(1451年)进入仕途,初为山西、湖广等处巡按监察御史,继为福建按察使,陕西、辽东等处巡抚都御史,总制延缓、宁夏、甘肃...
8.[学位]
摘要: 袁水古称芦水、袁江、秀江、渝水等,为赣江下游支流,位于江西省的中西部,源出萍乡市东南武功山西侧,向东北流经宜春、分宜、新余、新干等市县,在樟树市注入赣江,全长...
9.[学位]
摘要: 李焕章,字象先,号织斋先生,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明代诸生,“青州四杰”之一。出生官宦之家,祖、父均在朝廷任职,兄弟五人都有杰出的文学才华,均有诗集传世,地方...
10.[学位]
摘要: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对明朝中后期的发展影响颇深。学界对张居正的研究,多集中于政治改革、财政思想、教育整饬、文学创作等方面。张居正的奏疏不仅数量众...
11.[学位]
摘要: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自然灾害中,旱灾和水灾发生最多,山西历来就有“十年九旱”之说,明代又是一个特殊时期,所以研究明代山西旱灾...
12.[学位]
摘要: 鄂豫皖交界地区位于大别山区,长期处于中央政府管辖的边缘地带,历代多遭兵燹,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都比较缓慢。明清时期,鄂豫皖交界地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商品...
13.[学位]
摘要: 明代驿递机构由驿站、递运所与急递铺三部分组成。急递铺作为三大驿递机构之一,专司公文递送,密布于各省的府州县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4.[学位]
摘要: 自明英宗正统年间施行“金花银”制度以后,明朝财政从征收实物逐渐转向为征收白银,及至“一条鞭法”的推行,实物之征向白银之征的转变更为明显。但是在财政大规模征收白...
15.[学位]
摘要: 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缩影。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时称边墙,以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明朝的长城根据作用...
16.[学位]
摘要: 中国历代王朝更迭之际,总会有一批人矢志不从新朝,无论许以高官厚禄还是以死相逼,都不能改变他们以死报效故国的决心。古人称之为“节臣”,即殉国之臣。为世人所知的文...
17.[学位]
摘要: 本文在搜集和整理“明清徽州谱载墓产纠纷文卷”的基础上,以这批文献为核心史料,鸟瞰明清徽州墓产纠纷的总体情况,再将其作为一个纠纷类型放到明清徽州地方社会作深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