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5336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中学化学、物理教学、科技传播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中国质谱学会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质谱仪器和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等;原子质量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苏宗涤、刘建峰、史淑梅等。
原子质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5336篇
占比:99.90%
总计:95427篇
原子质量
-研究学者
- 苏宗涤
- 刘建峰
- 史淑梅
- 张本爱
- 朱耀银
- 李支文
- 王书暖
- 王润芳
- 黄忠甫
- Simon R.Phillpot
- Б.М.斯米尔诺夫
- 何克明
- 冯仁发
- 刘俊
- 刘友文
- 刘永红
- 刘长增
- 刘雪峰
- 卢巧焕
- 吕雅文
- 吴世国1
- 吴海洋
- 吴铁民
- 吴锦泽
- 周建明
- 周敏
- 周春梅
- 唐国荣1
- 夏诗燕1
- 姚曼
- 孙茜
- 宋丽萍
- 巴雅尔
- 张兆华
- 张其欣
- 张平
- 张茂生
- 彭琴1
- 徐煜1
- 徐瑚珊
- 戴能雄
- 易洪
- 朱亚红
- 朱志超
- 朱钦红
- 李家福
- 李弘
- 李文生
- 李明非
- 李永舫
-
-
-
-
摘要:
碳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碳原子具有极轻的原子质量和极强的共价键。碳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多样化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与自身或者几乎所有的元素以多种杂化方式成键,获得结构丰富的碳网络,很多碳分子具有独特的π电子共轭体系,并展现出优异的力、热、光、电等属性。
-
-
郑胤飞
-
-
摘要: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 10^(-23) g(近似值为2× 10^(-23)g),假定一台天平的称量底限是1 g(小于1 g的读数为零),那么抓“一把”碳原子来称,这“一把”碳原子至少有几个?0.5×10^(23)个!这是个天文数字。之前我们已经有过一个基准值,“碳-12原子质量的1/12”,谁的基准?原子量的基准。
-
-
赵远;
胡建民;
王月媛;
牛丽
-
-
摘要:
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原胞中原子质量对一维三原子链色散关系的影响,建立了频谱宽度和频率禁带宽度随原子质量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在原胞内只有一个原子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声学波频谱宽度随任一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小,光学波的频谱宽度随小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大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小;两个频率禁带均随小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变窄,随大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宽;随中间原子质量的增加,低频光学波和声学波间的频率禁带逐渐变窄,而高、低频光学波间的频率禁带逐渐增宽.相关结果可为晶体带通滤波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
李永舫
-
-
摘要:
化学元素是构成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基础。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太阳乃至宇宙万物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所组成。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物质的组成。从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古原子论,到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的原子论,人类对物质组成的认识逐渐明晰。道尔顿的原子论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单质由相同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不同。
-
-
邹路遥1
-
-
摘要: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在物理学界掀起轩然大波。可是要验证爱因斯坦的惊人论断,在20世纪初并不容易。不过,实验科学家在研制更精良的仪器时,却不经意间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供了最好的证据。
-
-
魏清远1
-
-
摘要:
在中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分子式的求算问题。对此问题,若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把握有机物的组成规律,根据物质的量对应成比例、反应原理等思想,便可快速、准确确定相应的有机物的分子式。例1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
-
唐国荣1
-
-
摘要: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有五个“不变”,从宏观上看: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不变;从微观上看,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一定不会变化。两个“一定变”:从宏观上看,物质的种类一定变;从微观上看,分子的种类一定变。一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学变化过程中由于原子未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核的相关性质也不会发生变化。答案:C.
-
-
-
王英
-
-
摘要:
在中学数学当中平均值与平均数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将两个数的平均数控制在正数的范围之内则可以得到以下结果:若a>b>0时,则a>(a+b)/2>b。该性质在化学当中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平均值法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计算速度,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题目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