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子论

原子论

原子论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物理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780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学术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中国技术史论坛、第五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等;原子论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玉春、何义珍、徐欢等。

原子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1.8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780 占比:98.16%

总计:13019篇

原子论—发文趋势图

原子论

-研究学者

  • 张玉春
  • 何义珍
  • 徐欢
  • 厚宇德
  • 聂锦芳
  • 阎康年
  • 刘珂
  • 姚安泽
  • 徐开来
  • 李亚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文特
    • 摘要: 本文分析了传统宿命论中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以及宿命论的现实危害,之后介绍了马克思《博士论文》所描述的德谟克利原子论中隐藏的宿命论思想以及伊壁鸠鲁原子"偏斜"理论对于旧唯物主义宿命论的抗争,最后探讨了无因"偏斜"作为原子的本质属性以及人和原子一样也有摆脱宿命实现自由和独立的必然趋势,以期为当代社会批判宿命论思想提供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
    • 何建津
    • 摘要: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借助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以最符合人的生命活动特性的思维形式——哲学,为“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出场准备了一件以“自我意识”为底色,以“感性知觉”为醒目标志的理论华服。在此,我们可以通过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原子论、时间论、天体论的哲学剖析,感受到“人”基于“感性知觉”成长为“自我意识的人”的初始过程,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的人学观具有重要的理论胚胎学意义。
    • 贾利军; 徐韵; 贺达豪
    • 摘要: 历经经验科学、理论科学及计算科学等发展阶段的西方科研范式,在近现代人类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独领风骚。“可重复性危机”的出现使得这种以“抽样”为主要特征的科研范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特别是其对“整体”把握的无力感使得其又面临着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考验。日臻成熟的大数据范式以囊括近乎“整体”的数据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网络镜像,使之似乎离“真理”更进一步,抽样型科研范式也终结于能够实现“全样本研究”的大数据范式。但所谓的“镜像世界”根本不等于真实世界,接近“整体”也并不能真正代表“整体”,大数据范式仍旧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以有机整体论世界观为基础的易经范式,其构建的整体为世界和万物的“全息模型”,通过对现实世界进行“易经模型化”能够进行更高层次、更高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因此,可以说大数据范式的进阶方向是拟象天地的“易经范式”。未来的科学研究将殊途同归,统一于大数据范式向易经范式的进化的过程中。
    • 诸翰飞; 冯文心
    • 摘要: 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早期人类很难理解这种非具象的存在。希腊文明作为人类早期时代文明的巅峰,其哲学中对“空间”的认知反映了“空间”概念的内涵演变。从早期伊奥尼亚哲学中将“空间”视为实在属性,到爱利亚学派对空间内在本质矛盾性的思考,再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中“虚空”概念的确立,以及柏拉图的“接受器”,哲学家们逐渐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空间”概念。通过对“空间”概念演变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空间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
    • 陆灵鹏; 任丑
    • 摘要: 西方虚无主义思潮纷繁复杂,但有一种以本真性为核心的虚无主义理论一直以较为隐蔽的方式否定中国革命道路和颠覆历史共识.“认识你自己”“创造你自己”和“叙事你自己”是本真性的三种理论形态,此三种理论形态在我国有特殊的表现样态.为此,有必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本真性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展开批判.个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原子”,而是现实的、实践的,以社会关系为本质的社会存在物.形而上学方法论的错误在于从孤立、片面和静止的眼光解释人和社会,将个人“原子化”;叙事学方法论的错误在于从叙事语言和叙事方式出发研究个人和社会历史,夸大语言和人的主观性,随意解释和“拼接”历史,陷入了唯心主义历史观.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阶级分析法重构本真性,恢复本真性的合理内核,使其成为个人美德和社会美德.
    • 罗丁豪
    • 摘要: 公元前5世纪,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了最早的原子论,利用亘古不变的原子解释千变万化的事物——这其中不仅包括宇宙、星球、生物,还包括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德谟克利特认为,听起来抽象的意识实际上是由“火原子”(fire atom)构成的,思想则是这些原子运动的产物。
    • 冯雪雪
    • 摘要: 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终生关注的问题,也是他思想的落脚点和理论的归宿.我们通常较为重视马克思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直接论述,较易忽视其早期思想与后期思想关系的问题,这其中尤以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与后期思想的关系的忽视最为严重.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一般被认为仅仅是研究自我意识的、带有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特征的理论成果.但是,我们认为这篇博士论文虽然研究的是自我意识,但它通过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原子概念的对比,隐喻了抽象个别性形式的原子与绝对的、自由的自我意识的对应关系,得出了实现个体自由和人的解放的具体方式.论文从两人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不同态度中得出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不同理解;从对原子直线运动、偏斜运动和排斥的不同定位中揭示出原子概念自身包含矛盾且个体有内在的反抗和斗争精神;从在结构中完成了的原子即天体与原子概念相背离中看到个体自由的死亡;最后个别性要冲破普遍性的束缚,成为独立的、自由的个体,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等等.以上所有对原子概念和自我意识的研究一起构成了马克思后期思想的理论支点,也是其批判理论的阿基米德点,是其人的解放思想的理论萌芽.
    • 时若水; 初维峰
    • 摘要: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观思想.在本体论上,马克思认为,自然既起源于物质,又由物质构成.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层面,马克思批判了宗教神学,突出人的自我意识,实现了从神化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自然界是有限的,这启发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利用自然,应合理适量地开发自然资源.
    • 摘要: 1808年,近代原子论之父约翰·道尔顿发表了他的原子理论,他认为物质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的。原子概念的深入人心,为19世纪末的另一场学术革命——统计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统计力学是将微观物理定律转化为对宏观日常世界的描述的艺术,它确立了概率数学在物理科学中的作用。
    • 摘要: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460BC-370BC)和留基伯(Leucippus,500BC-440BC)被视为原子论最早的建立者。约瑟夫·约翰·汤姆逊(J.J.Thomson)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1990年,马克斯·羔朗克(Max Planck)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能量可以表现出离散的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