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位改性

原位改性

原位改性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32313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煤炭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工程院第100场工程科技论坛——轻工重点行业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第六届全国橡胶环保型助剂生产和应用技术研讨会、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146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经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科协“废弃生物质资源化”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原位改性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贾德民、吴友平、张蕊萍等。

原位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2313 占比:99.94%

总计:132398篇

原位改性—发文趋势图

原位改性

-研究学者

  • 贾德民
  • 吴友平
  • 张蕊萍
  • 戴晋明
  • 牛梅
  • 连丹丹
  • 来国桥
  • 杨军
  • 毋伟
  • 罗蒙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修权; 张立; 张晋; 尤大海; 李国栋; 张朝宏
    • 摘要: 磷石膏(GP)基胶凝材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磷石膏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建筑材料,但相比于传统硅酸盐水泥,存在凝结时间长、强度低、抗裂性能差、长期稳定性差等缺点。通过研究发现,在现有磷石膏基胶凝材料体系中掺入少量聚丙烯酸系高分子材料(PAS),可有效提高其水硬产物的力学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能,且随着GP用量的增加,性能提升效果更显著。当外掺0.15%PAS,在GP质量掺比为20%时,试件28 d龄期抗折、抗压强度较未添加PAS的试件分别提高近10%和30%;在GP质量掺比为40%时,试件28 d龄期抗折、抗压强度较未添加PAS的试件分别提高20%和25%以上,90 d龄期抗折、抗压强度均提高30%以上;试件28 d龄期水硬产物抗水渗透等级达P6以上,早期抗裂性能达L-Ⅲ级,显示出良好抗裂性和长期耐久性等性能。
    • 贺茂勇; 乐庆玲; 陶莹; 任贤齐; 谢中元; 米嘉; 李娜娟
    • 摘要: 为了降低低生热聚氨酯(PUR)弹性体的制备成本,采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和废旧轮胎胶粉(GTR)为原料,通过原位改性法制备了聚醚型聚氨酯/废旧轮胎胶粉(PUR/GTR)弹性体,并研究了胶粉含量对PUR/GTR弹性体动态力学性能(DM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UR/GTR弹性体在高温阶段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保留率(SMRR)和较低的动态生热指数(DHGI),当GTR质量分数为1.25%时,PUR/GTR弹性体的SMRR和DHGI分别为92.20%和57.58%,而纯PUR的SMRR和DHGI为84.15%和75.68%,说明GTR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聚醚型PUR的动态生热。另外,DMA,FTIR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胶粉颗粒以网络状均匀分布在基体相中,降低了PUR的微相分离程度,致使PUR/GTR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 刘悦; 李国恩; 陈亚鹏; 闫皙; 焦其帅
    • 摘要: 笔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改性方法:原位改性和湿法改性,于室温下,通过添加用量为5%的改性剂SDS,对纳米硫酸钡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原位改性的方法分别考察了撞击流量和反应物浓度对改性后的纳米硫酸钡活化度的影响,湿法改性的方法分别考察了改性转速和改性时间对改性后的纳米硫酸钡活化度的影响。笔者分别采用了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进行了原位改性与湿法改性两种不同方法改性后的纳米硫酸钡的包覆情况、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撞击流量为23 L/h、反应物浓度为1.2 mol/L,原位改性可以得到活化度为48.34%的碎块状疏水性的纳米硫酸钡;改性转速为7000 rpm、改性时间为15 min,湿法改性可以得到活化度为78.76%的粉末状疏水性的纳米硫酸钡。
    • 郑涛; 邵红琪; 吴晓辉; 牛其强
    • 摘要: 制备3种硅烷偶联剂(Si69,Si75,NXT)原位改性白炭黑/溶聚丁苯橡胶(SSBR)复合材料,研究硅烷偶联剂对白炭黑/SSBR复合材料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NXT在降低善白炭黑填料网络化程度方面比偶联剂Si69和Si75的效果更明显;硅烷偶联剂NXT改性白炭黑/SSBR复合材料的剪切储能模量较低,Payne效应较弱,加工性能较好,损耗因子和活化能较小,拉伸储能模量对温度依赖性较弱,硬度、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相当,撕裂强度较大,白炭黑分散性优异,白炭黑与橡胶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
    • 赵阳升; 梁卫国; 冯子军; 冯增朝; 杨栋
    •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开发非常规地质资源能源问题,提出了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方法,即在原位对矿体进行物理、化学性态改造,实施矿物的流体化开采的一种新型采矿方法,系统介绍了这一新型采矿方法的概念与内涵、科学理论、技术原理与关键技术、工程应用领域等核心内容.其突出内涵是在原位,采用物理与化学方法改造矿体与矿物,改造后的矿体多孔化、矿物流体化、矿物提质改性,实现矿物流体化开采.根据矿体性态变化特征,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问题可分为残留骨架和无残留骨架两类问题.科学理论主要包括固流热化学耦合作用下矿体物理与力学特性演变规律、两类问题的固流热化学耦合的非线性理论模型.技术原理包括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的适用性判据、物理改性原理和化学改性原理.建立的三维孔隙裂隙双重介质逾渗理论是该方法适用性确定的主要依据.概括介绍了覆盖的工业与工程领域及其相应的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技术、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这些工业与工程领域包括煤层气、盐矿、油页岩、放射性及有色金属矿产、天然气水合物、低变质煤、干热岩地热等.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方法将有力推动极为广泛的、新型的、下一代非常规地质资源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
    • 梁兴唐; 李凤枝; 钟书明; 张瑞瑞; 焦淑菲; 汪双双; 尹艳镇
    • 摘要: 为了制备具有胺基利用率高、结构稳定、使用方便的Cr(Ⅵ)吸附材料,以聚乙烯亚胺(PEI)为胺基改性剂,具有类海绵多孔结构的灯芯草(JC)为支撑基材,将吸入JC的PEI通过环氧氯丙烷原位接枝于其纤维表面,获得可整块使用的多孔吸附材料(PEI-JC).采用元素分析、SEM、FT-IR、XPS表征PEI-JC的组成与结构,分析PEI-JC对Cr(Ⅵ)的吸附机理.考察PEI浓度、溶液的pH、Cr(Ⅵ)浓度与共存化合物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0%的PEI所制备的PEI10.0-JC,在30°C与pH为2.0的条件下,其Langmuir模型的最大吸附量为474.6 mg·g-1;PEI10.0-JC可将含各种共存化合物溶液中的Cr(Ⅵ)从10 mg·L-1降至排放标准(0.5 mg·L-1)以下;PEI10.0-JC可重复使用,其结构在吸附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化;吸附与还原作用是PEI-JC去除水溶液中Cr(Ⅵ)的主要机制.
    • 田庆丰; 唐源; 刘亚兰; 张春华; 丁涛; 李小红; 张治军
    • 摘要: 采用液相原位修饰技术,制备了表面接枝有机硅烷的纳米SiO2(HB-2200)、表面接枝氨基的纳米SiO2(HB-2205N)、表面接枝不饱和双键的纳米SiO2(HB-2205D)、表面接枝氨基和双键的纳米SiO2(HB-2205ND).利用TEM、SEM、流变仪对纳米SiO2/溶液聚合丁苯橡胶-顺丁橡胶(SSBR-BR)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与未改性的纳米SiO2相比,表面功能化纳米SiO2与橡胶基体相容性改善,Payne效应降低,纳米SiO2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其在SSBR-BR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提高.HB-2200/SSBR-BR复合材料的混炼扭矩降低了35.7%,混炼能耗降低了15%,结合胶含量增加,填料/橡胶之间的界面结合作用增强,拉伸强度提高了60%.动态热力学和磨耗性能分析表明:纳米SiO2表面引入可反应性双键(HB-2205D),使HB-2205D/SSBR-BR复合材料的抗湿滑性能提高了40%,滚动阻力降低了43%.纳米SiO2表面接枝可反应性双键,可在不牺牲HB-2205D/SSBR-BR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基础上,降低其滚动阻力,提高其抗湿滑性能,为高性能轮胎的制备提供基础原材料.
    • 马滨; 韩飞雪; 闫普选; 王梦沂; 李艾浓; 王玉峰
    • 摘要: 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了黑色页岩粉,利用在天然橡胶中预先混入的硬脂酸于混炼过程中原位改性的方法制备了黑色页岩粉与炭黑复合填充的天然橡胶,研究了黑色页岩粉用量对天然橡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断面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用10份(质量,下同)硬脂酸原位改性的黑色页岩粉替代炭黑,与20份炭黑并用填充的天然橡胶表现出优于完全由炭黑填充者的拉伸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在同等用量情况下(40份),填充有原位改性黑色页岩粉天然橡胶的硫化特性和力学性能均优于用传统方法改性黑色页岩粉填充的天然橡胶.
    • 程江龙; 刘延磊; 吴胜明; 孔德玉; 王腾飞; 赵健
    • 摘要: 将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均匀分散于溶解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四氢呋喃溶剂(THF)中,反溶剂法得到氧化石墨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因为超临界CO2对许多低分子物质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可以使大多数聚合物发生溶胀,可实现固态基体中氧化石墨烯的原位改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改性效果进行表征;热重量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等方法表征改性后复合材料的热学、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成功实现了氧化石墨烯在固态聚合物基体中的原位改性.氧化石墨烯与改性后氧化石墨烯均对聚合物基体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起到改善作用.填料含量达到3%(质量分数)时力学强度提高22%~31%,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10°C左右.%The graphene oxide/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composites were obtained by dissolving graphene oxide (GO) prepared by the Hummers method in tetrahydrofuran (THF) solvent.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was also dissolved in tetrahydrofuran.Because supercritical CO2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dissolve many low molecular substances,most of polymers can be swollen so that the in-situ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oxide in solid matrix can be realized.The effect of the modific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t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situ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oxide in solid polymer matrix is realized successfully.Both graphene oxide and modified graphene both improve oxide enhance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mors.When the content of filler reaches 3%,the mechanical strength increases by 22%-31%,an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s by about 10 °C as compared to neat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