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界面相互作用

界面相互作用

界面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7076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复合材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五届学术会议、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等;界面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贾德民、李震、郭少云等。

界面相互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7076 占比:99.89%

总计:87174篇

界面相互作用—发文趋势图

界面相互作用

-研究学者

  • 贾德民
  • 李震
  • 郭少云
  • 刘莉
  • 刘雷
  • 曾汉民
  • 麦堪成
  • 刘冬梅
  • 刘富
  • 吴一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申请公布号:CN113502004A介绍了一种纳米有机纤维复合天然橡胶母胶及其制备方法.将纳米级有机纤维与胶乳同步絮凝,解决了普通混炼方法不易分散的问题;加入硅烷偶联剂以增强两者的界面相互作用,制备好的母胶可直接与天然橡胶、加工助剂、补强填充剂和硫化剂等利用密炼机或开炼机共混以得到模量高、生热低、弹性好的复合材料,同时可以拓宽纳米有机纤维的应用领域.
    • 魏贤凤; 刘珉; 文韬; 杨光成; 郭长平
    • 摘要: 为得到表面活性剂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AOT)对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结晶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MD)对TATB与AOT溶液的界面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Morphology模块中的Bravis⁃Friedel⁃Donnary⁃Harker(BFDH)模型和Adhesion Energy(AE)模型,确定了真空中TATB晶体的7个主要晶面,然后建立了TATB晶面与AOT溶液的界面模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并运用修正后的AE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真空中TATB晶体的主要晶面分别为(001)、(10-1)、(1-10)、(100)、(1-11)、(01-1)和(010)面,AOT溶液对TATB的结晶速率具有整体促进作用。通过分析TATB晶面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认为(001)面的特殊平面结构,导致其与AOT溶液的相互作用较弱,附着能较低,为119.832 kJ·mol^(-1),因此在结晶过程中生长速率相对较慢,而(10-1)、(1-10)、(100)、(1-11)、(01-1)和(010)晶面附着能较高(均高于119.832 kJ·mol^(-1)),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因此,在结晶实验过程中,TATB首先呈现叶片状结构,随着时间推移,(001)面逐渐生长,最终呈现长叶片状结构。
    • 蹇亮; 张会珍; 刘冰; 潘成思; 董玉明; 王光丽; 钟俊; 郑永杰; 朱永法
    • 摘要: 利用太阳光在常温常压下驱动光催化反应高效进行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从而实现绿色化学的理想方案之一.然而,兼顾效率、成本和稳定性的高性能光催化体系的研究依然存在巨大的挑战.石墨氮化碳(g-C_(3)N_(4))基光催化剂由于高稳定性、无毒无害和适合的能带结构,在光催化制氢方面存在巨大潜力.然而,表面的慢反应速率导致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限制了其实际引用.而助催化剂的负载对光催化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助催化剂能降低光催化反应的过电势;其次,能加快界面的电荷分离和迁移并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最后,还可以抑制光腐蚀并且增强光催化剂的稳定性等.因此,开发合适的助催化剂提高表面反应速率对高效光催化制氢极为重要.助催化剂的研究急需新的设计思路,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助催化剂定向锚定在半导体的电子富集区域捕获电子;(2)与半导体界面形成强且稳定的界面相互作用转移表面电荷;(3)高度分散的非贵金属助催化剂.本文以具有天然表面官能团和空隙的超薄氮化碳纳米片作为载体,设计了光化学还原制备单分散的镍原子簇新策略,可同时满足沉积在电子富集区域、高度分散的非贵金属、界面结合作用强的要求.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吸收近边缘结构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结果表明,单分散的过渡金属Ni簇活性位点锚定在石墨氮化碳上.原位光化学还原沉积法制备单分散的Ni簇锚定在石墨氮化碳表面的复合光催化剂,可以实现高效的光催化反应制氢活性,光催化制氢速率达到16.5 mmol·h^(-1)·g^(-1),并且展现出461.14 h^(-1)的总周转频率(TOF(H_(2)))值,说明单分散的Ni簇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和极大地提高了金属原子利用率.Ni-cluster/CN的CK边缘XAS光谱、NK边缘XAS光谱、XPS光谱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基底物质石墨氮化碳可与单分散的Ni簇形成强且稳定的界面相互作用,其中C可充当电子受体,N可充当电子供体.光致发光光谱、荧光寿命、瞬态光电流、表面光电压和电化学阻抗表明,强且稳定的界面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迁移.本文可为原位光沉积法制备单分散稳定的Ni簇助催化剂、研究助催化剂与半导体载体之间稳定的界面相互作用及用于高效光催化反应提供借鉴.
    • 摘要: 魏涛,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任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助理院长(研究),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FRSC),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魏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软物质的可控制备及其与界面相互作用表征、胶体粒子的合成与自组装、Pickering乳液制备与应用以及生物骨材料和涂层的应用等,已在Angew.Chem.Int.Ed.,Chem.Sci.,Biomaterials,Langmuir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受邀为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出版集团撰写了著作《Particle-Stabilized Emulsions and Colloid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s》。魏涛教授长期活跃于国际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是国际胶体和界面科学家协会(IACIS)委员,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著名国际期刊Langmuir,Colloids and Surfaces A等的顾问编委会成员。
    • 朱永康(编译)
    • 摘要: 黄原酸盐是一种无毒、高速、环保的橡胶硫化促进剂,但由于其稳定性差、易分解,在橡胶工业中应用较少。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通过把SIBX化学结合于白炭黑表面,制备了白炭黑负载异丁基黄原酸钠(silica-s SIBX)。负载之后,silica-s-SIBX的初始降解温度(T_(0)),最大降解温度(T_(p))和最终分解温度(T_(f))分别提高了85.8°C、118.9°C和146.9°C。同时,silica-s-SIBX不仅可改善填料在橡胶中的分散性,而且还能促进白炭黑与橡胶基质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因此,它可以为制备橡胶工业绿色添加剂提供新的科技机遇。
    • 张文娟; 景培; 杜娟; 吴淑杰; 闫文付; 刘钢
    • 摘要: 碳催化是一类以碳材料本身为催化剂,无需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作为活性位参与的绿色催化过程,具有无毒无害的优势,该路线尤其适用于食品、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化学品的合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碳材料的孔隙结构和可接触活性位的数量是制备高效碳基催化剂的关键,然而由于C-C键固有的稳定性,碳材料表面通常呈惰性,活性中心仅存在于sp^(2)杂化碳表面边缘的缺陷处,但很多碳材料中这种边缘位置相当有限.为了获得更多的活性位,常采用浓HNO_(3)和H_(2)O_(2)对碳材料进行苛刻的氧化处理,该方法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还会破坏碳材料原有的孔隙结构,因此需要从合成角度出发,探索制备具有高密度活性位的碳基催化材料的新方法.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生物质无疑是最理想的碳前驱体,但在高温炭化过程中,其自身的氧元素很容易失去,如何在构建多孔炭过程中有效保护氧物种,并最终形成有效的含氧活性位仍然面临挑战.本文以生物质作为碳源,提出一种界面诱导策略构建和提升生物质基多孔炭(记作Bio-PC)本征活性位,将铝盐(主要是硝酸铝)与生物质(如淀粉等)混合形成铝盐/淀粉界面,高温炭化过程中形成氧化铝/炭界面,开发制备高活性的碳催化剂.氧化铝一方面可起到硬模板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铝和炭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部分氧基团被保护下来.在该过程中,氧化铝/炭界面可被视为保护含氧官能团的摇篮,在铝物种去除后,这些含氧官能团得以有效地暴露.研究表明,在没有任何氧化处理的情况下,Bio-PC上的表面氧官能团的数量可以达到1.27 mmol·g^(-1),明显高于熟知的基于传统硬模板法制备的CMK-3材料(0.24 mmol·g^(-1)).Bio-PC在催化胺氧化偶联合成亚胺(一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活性是氧化石墨催化剂的22倍.采用核磁共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等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氧化铝/炭界面在构建多孔炭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关联了反应活性与表面活性位数量间的关系.还可以根据本文策略在合成体系中简单引入其他组分,如磷酸、柠檬酸等,使所制备炭材料的孔径在微孔到介孔范围内有效调节,获得适用于催化不同分子大小反应物的多孔炭.综上,本工作将为开发高性能的碳基非金属催化剂提供新的思路.
    • 王林艳; 梁玉蓉; 亢晨晨; 周平德; 康泽平
    • 摘要: 采用己内酰胺(CPL)改性氧化石墨烯(GO)(CPL-GO),与天然橡胶(NR)复合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CPL-GO/NR复合材料。考察了CPL-GO用量对CPL-GO/NR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界面相互作用和气体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L改性GO后,X射线衍射层间距增加,片层堆砌更为松散,CPL-GO与水接触角增至91.2°。当CPL-GO的质量分数为2.0%时,CPL-GO/N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6.1 MPa,较纯NR提高了50.9%。随着CPL-GO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增加,损耗因子的峰值减小,表明GO经CPL表面改性后与NR复合,增强了两相界面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在40°C下,当CPL-GO的质量分数为3.0%时,CPL-GO/NR复合材料的气体渗透系数较纯NR下降了57.1%。
    • 摘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群峰团队联合南洋理工大学魏磊团队研发了一种连续且可控的工艺来制造具有高电导率、强度和韧性的超紧凑MXene纤维。首先,湿纺丝中的界面相互作用使MXene纳米片转移到致密的MXene纤维。然后,这些纤维在热拉伸的过程中被送入聚合物管中,通过拉伸诱导的可控压应力进而原位生成聚合物保护层,生产出超紧凑的MXene纤维。由于这种界面协同作用和热拉伸应力,产生的致密MXene纤维不仅提供优异的抗拉强度(585.5±2.1 MPa)和超高韧性(66.7±5.0 MJ/m3),还表现出高导电率(8802.4±30.8 S/cm)和优异的机械耐久性和稳定性。
    • 韩小兵; 高洁; 陈涛; 桑亚男; 胡国文
    • 摘要: 液相剥离法因为有望实现高品质石墨烯的宏量制备而备受关注.与纯溶剂剥离和小分子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液相剥离相比,聚合物辅助的液相剥离不仅可以使用低沸点的溶剂,而且所得石墨烯分散液浓度高、稳定性好.对聚合物辅助液相剥离制备石墨烯的机理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基于界面相互作用的剥离机理和基于空间排斥作用的稳定机理,并对聚合物辅助液相剥离制备石墨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刘捷
    • 摘要: 该综述系统地报道了利用刺激响应聚合物调控表面摩擦力与黏弹力的研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控制摩擦力和黏附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修饰刺激响应聚合物到基底上就可以实现在表面上的可控调节.由这些刺激响应聚合物组成的体系能够根据环境的改变来调控他们的理化性质,比如温度、光、pH、电场和磁场等.因此,这种响应性行为可以用于开发新型可控设备,例如智能镊子、机器手臂、人工肌肉等.系统性地综述了在液体环境下利用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调控表面摩擦力和黏弹力的研究现状,并着重阐述了接触面间特定的相互作用对聚合物溶胀及其摩擦学性能间关系的影响.因此,对不同环境下接触面间相互作用的细致表征对于设计有效的智能响应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对该体系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