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历史景观

历史景观

历史景观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旅游经济、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7100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贵州民族研究、艺术科技、园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三届旅游高峰论坛暨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14学术年会、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历史景观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冼宁、张敏、陈湘等。

历史景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7100 占比:99.36%

总计:27275篇

历史景观—发文趋势图

历史景观

-研究学者

  • 冼宁
  • 张敏
  • 陈湘
  • 刘锋
  • 张凯
  • 张妍
  • 张杰
  • 张雪
  • 张青萍
  • 李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凡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历史景观的美学价值,随后介绍了风景园林规划中历史景观保护与利用思路,包括延续性设计、空间内容整合、历史人文风情保护、景观更新与时代融合,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 臧盛囡
    • 摘要: 所谓城市形象,通常是指城市带给大众的整体印象和感受。包含一座城市的文化传统、历史景观、现代文明等内容。当城市的形象被大部分人所认同时,城市形象本身就有了社会文化意义,变成了这个城市的文化资源。动漫文化是城市的形象进行宣传的一个有效且有力的途径,通过这种轻松幽默又易于被接受的形式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风俗特点等,可以提升城市的正面形象,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动漫文化对城市形象宣传的方式与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创作者通常会通过在故事中融入城市或城市某地或直接创作城市主题动漫来进行城市形象宣传,而这类动漫有着可以促进城市文化传播、提高当地经济发展并且帮助当地建立代表性建筑的重要作用。
    • 苗力; 程磊; 李冰
    • 摘要: 辽宁省域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具有明显的轴线型发展特征,以中东铁路辽宁段为轴线,沿线形成多种形态和文化内涵的遗产密集区。本研究从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出发,提出“区域历史景观”的研究方法,将铁路沿线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卫城—附属地的区域发展模式,解释区域历史景观形成的内在动因,以此为基础构建大尺度、综合性遗产廊道,并提出相应保护策略。研究表明,通过构建中东铁路辽宁段遗产廊道,可以整合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进行遗产综合研究和系统管理的重要途径。
    • 董菲
    • 摘要: 我在学生时代的研究方向是历史城市及建筑修复,无论是城市价值体系挖掘,还是历史建筑的修缮、历史景观的空间塑造都要求做到“真实性”和“完整性”。这六个字,看似很简单,但当我真正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后,方觉好说不好做,因为对任何事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追求,需要持续不断的认知追问和实践探索循环,永无止境。
    • 贺思齐
    • 摘要: 拉夫·迪亚兹的作品因缩合残酷的历史景观以及书写个体生命的心灵图景而获得了各大国际电影节的青睐。对于这两种叙事视角的追求使得拉夫·迪亚兹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陌异性:对菲律宾历史与当下富有哲思的互文式解读,基于写实主义创作的诗意影像,长镜头美学下的类静物式的运动风格和沉寂缓慢的时间感知。这些关于文本内涵、影像美学、时空序列的特质和拉夫·迪亚兹的个体身份和国族认知息息相关,同时也构建了拉夫·迪亚兹创伤叙事中对受难者的心灵描摹与生存关怀。
    • 刘少才
    • 摘要: 走在维多利亚(Victoria)的大街小巷,感觉这里的花太多了,导游说这里是世界有名的花园城市,经他一说,更让我留心路边的花花草草了。维多利亚的自然环境及历史景观维多利亚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省会,位于加拿大西南的温哥华岛南端,地处北纬48°25′,西经123°22′,是温哥华岛上最大的城市和海港。维多利亚气候温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686毫米。1月份气温4-5°C,一年霜冻期只有20天。市内秀美宁静,繁花似锦,一年四季绿草如茵,城市把街道绿化成花园,更不用说居民的房前屋后了,所以维多利亚素有“花园城市”的美称,这么美丽的城市自然成为一个旅游城市,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白立敏; 张丹彤; 邵敏; 魏玉芝
    • 摘要: 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早在1968年就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然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乌拉古镇的历史景观面临着逐渐衰败的困境,其满族文化的历史延续也同样面临挑战。以乌拉街满族镇为例,将文化维度与历史城镇演变的"空间一时间"动态演进分析相结合,探究乌拉古镇历史空间格局演变的动因,以便历史城镇的“景观”与“文化”能够真正在活态发展的过程中“动态演进”,打破传统历史城镇被动僵化保护造成的城镇景观遗存随时间演替逐渐衰败的困境,为历史城镇活态保护提供分析方法,促进历史城镇实现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
    • 江施云; 乐志
    • 摘要: 城市滨水风景作为山水风景体系中一种不断演进、始终活着的文化形态,亟需对其历史形态进行识别、了解和管理。南京作为滨水风景发展集大成者之一,其历史智慧值得学习。但现有文献缺乏对其开发历史和发展规律深入探究。针对以上不足,以金陵组景视角下的滨水风景变迁为出发点,结合历史地图转译,总结从先秦至明清的滨水风景演进脉络和开发序列,探究其历史规律和驱动要素,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南京滨水风景开发受到自然变迁、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功能变更和文化风尚的综合影响,并最终形成以秦淮河为代表的线性风景体系;(2)城市内部水景格局整体呈现南多北少、河多湖少的状况,这与城市扩张和官方政策密切相关;(3)城市内河水系中开发的人文景点居多,这与三国时期开始沿秦淮河进行的建设以及文化风尚的变化密切相关。对补充南京风景史和认知中国风景发展规律性有一定意义,并为后续风景遗产保护奠定基础。
    • 马夏怡
    • 摘要: 中国的革命老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文化对历史的见证为其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红色旅游与其他形式旅游业大相径庭,融入历史景观的同时汇聚了革命精神,传播更具情感文化,有利于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建立夯实的基础。广西兴安地处"湘桂走廊"要冲,灵渠为兴安的名片,通过兴安红色文化切入,对红色文化旅游业进行分析,实现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文化并行。
    • 梁简文; 林中衍
    • 摘要: 以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青秀山历史文化在风景区景点中的表达现状,分析历史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探讨历史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