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河湖水系

河湖水系

河湖水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2238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旅游纵览、中国国家地理、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水论坛、2013第五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跨流域调水与区域水资源配置学术研讨会等;河湖水系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左其亭、吴修锋、吴时强等。

河湖水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2238 占比:99.70%

总计:42365篇

河湖水系—发文趋势图

河湖水系

-研究学者

  • 左其亭
  • 吴修锋
  • 吴时强
  • 张宇
  • 戴江玉
  • 杨倩倩
  • 王芳芳
  • 薛万云
  • 高昂
  • 李宗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洋; 赵进勇; 张晶; 彭文启; 纳月
    • 摘要: 河湖水系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河湖水系生态连通工程技术是生态修复工程补短板的重要手段。通过阐述河湖水系连通性的内涵,构建了基于三流四维生态模型的河湖水系生态连通工程技术体系,包括纵向连通工程技术、横向连通工程技术与垂向连通工程技术,并针对各连通维度具体阐述了各项工程技术。河湖水系生态连通规划工程技术体系的构建,可为国家及水利行业开展河湖水系连通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李磊
    • 摘要: 江河湖泊是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近些年河湖水系面临着“侵占河道”“非法采砂”“超标排放”“乱采乱挖”等复杂的水安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各省市全面建立河长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 降向端
    • 摘要: 依水生活、生产是人类原发性、惯常性的生存模式,谋事水滨、营城择址、协调人水关系,建构安全、健康、优美的滨水环境是古今一直研究、探索、更新、推进的内容。中国古代先贤管子所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即是关于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与自然山水“因借适用关系”的经验表述。近现代工业化进程和大规模人类开发活动,加剧了对水环境及“近自然”滨水景观形态的改变,近现代工业化发展模式使自然人文系统遭到破坏、空间行为扭曲、人地矛盾突出。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推行绿色低碳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了对河湖水系环境的系统研究与综合治理,推进滨水生态环境优化提升、人文艺术品质内力孕育和景观精细化设计营造,开创“善治为民”的诗意滨水环境和活力幸福的滨水休闲生活成为新时代的追求。
    • 杨素; 万荣荣; 李冰
    • 摘要: 水文连通性作为连接河湖水体间物质、能量及信息传递与交换的关键纽带,对水环境、水生态和生境状况具有联动与触发反馈作用,已成为水文学、水利学和生态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太湖流域作为全国典型的流域性密集平原河网区,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河湖水文连通关系变化剧烈并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本文以水文连通性概念与内涵为背景,对太湖流域水文连通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太湖流域水文连通性评价方法以图论法、景观格局指数及水文连通性函数等方法联合使用为主,且聚焦于区域尺度研究;演变过程按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大致划分为自然水系形成阶段、古代人类活动影响阶段和现代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太湖流域水文连通性变化,近百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尤为剧烈;良好的水文连通性有利于汛期减轻流域洪涝灾害及非汛期保障水资源供给,但水文连通性的提高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效应由于涉及因素众多尚存在争议.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1)平原河网区水文连通性的定量表征与评估是水文连通性研究的前提;(2)定量解析流域水文连通性的驱动机制是水文连通性研究的重点;(3)深入跟踪大型引水调水工程对流域水文连通影响及其效应是一项长期任务;(4)兼顾环境生态效应的水利工程生态化改造研究,开展工程控制背景下的流域水文连通多目标优化调控,是实现太湖流域洪水调蓄、水资源供给、水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提升的重要途径.
    • 摘要: 河湖水系自北京城诞生以来就与之密不可分,前门三里河水系是前门东区独特肌理的源头。项目以水系恢复为契机,秉承“老胡同,新生活”,提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文脉传承”的城市复兴思想,以800m的水系恢复带动周边18hm;街区的更新,传承历史文化,恢复生活气息,复兴地区活力,将水系、建筑及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其被誉为北京新十六景之首“正阳观水”,是北京新总规批复后老城内恢复的第一条水系,是历史街区保护复兴的典范。
    • 王崇臣
    • 摘要: 从古老岁月中蜿蜒走来的北京老城河湖水系,不仅塑造了一座城,也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水文化遗产。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建。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中,始终蜿蜒着一条水的主线。虽然城中并无丰沛的天然水资源,但匠心独具的古代北京城市建设者利用各种水利工程,巧妙地将“天然水系”与“人工水系”相融合,在老城内设计和创造出了令人震撼的河湖水系,构建出了北京完美的城市水利格局,彰显了治水、理水、用水方面朴素的环保思想与高超的工匠技艺。
    • 唐迎洲; 刘克强
    • 摘要: 水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上海城市建设和水务工作,介绍了崇明生态岛建设、上海市雨水排水+海绵城市建设历程,从水源地、河湖水系、污水污泥治理3方面介绍了水务工作中的生态理念,梳理分析了近10年生态与治水的融合情况,绘制出“+生态”的治水工作轨迹,以期为其他城市生态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 朱敏
    • 摘要: 一、背景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通过河湖水系,可以实现供水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水环境提升改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水资源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需要进行水系连通建设,形成一个“多因素、多层面、多功能”的复合水网,特别是规划利用现有的引调水工程,实现水系连通,增加工程可操作性,实现工程的综合效益。本文以“引江济淮-潜南干渠”水系连通和水环境工程规划为例,对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改善工作进行探讨。
    • 摘要: 8月16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部务会议,研究省级水网建设、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办法。会议指出,省级水网在国家水网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要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目标,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有机衔接国家水网和区域水网总体布局,全面分析省域自然河湖水系本底条件和水利工程建设基础,统筹谋划省级水网“纲、目、结”,科学确定省级水网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互连互通、联调联控的网络格局。要建立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管理制度政策,同步建设数字孪生水网。
    • 江施云; 乐志
    • 摘要: 城市滨水风景作为山水风景体系中一种不断演进、始终活着的文化形态,亟需对其历史形态进行识别、了解和管理。南京作为滨水风景发展集大成者之一,其历史智慧值得学习。但现有文献缺乏对其开发历史和发展规律深入探究。针对以上不足,以金陵组景视角下的滨水风景变迁为出发点,结合历史地图转译,总结从先秦至明清的滨水风景演进脉络和开发序列,探究其历史规律和驱动要素,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南京滨水风景开发受到自然变迁、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功能变更和文化风尚的综合影响,并最终形成以秦淮河为代表的线性风景体系;(2)城市内部水景格局整体呈现南多北少、河多湖少的状况,这与城市扩张和官方政策密切相关;(3)城市内河水系中开发的人文景点居多,这与三国时期开始沿秦淮河进行的建设以及文化风尚的变化密切相关。对补充南京风景史和认知中国风景发展规律性有一定意义,并为后续风景遗产保护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