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活态保护

活态保护

活态保护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400339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文化遗产、中国名城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建筑历史研究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2011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等;活态保护的相关文献由4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虞昕、吴荃、庄碧幼等。

活态保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0339 占比:99.93%

总计:400609篇

活态保护—发文趋势图

活态保护

-研究学者

  • 张虞昕
  • 吴荃
  • 庄碧幼
  • 张婉娜
  • 李和平
  • 林纯
  • 黄芸璟
  • 余辉
  • 刘一萍
  • 刘庆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春阳; 岑虹萱; 黄烨勍
    • 摘要: 随着我国可建设用地日益减少,城市建设已进入精细化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特色和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如何平衡好城市开发与历史遗存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城市更新面临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厦门市马銮湾新城片区旧村改造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在城市更新中活态保护村落历史文化遗存的设计策略,为类似开发背景下的历史保护提供参考。
    • 罗琼
    • 摘要: 对旅游型古镇的保护和开发,既是我国遗产资源的保护趋势,又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大量古镇盲目开发,各地古村落被毁事件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对旅游型古镇进行可持续性的保护与开发,对于更好地满足这个市场的期望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为旅游型古镇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和操作框架,以“活态保护”为视角,总结旅游型古镇开发过程中的问题,重点是提出更好的保护策略和开发措施,用于减轻旅游型古镇开发的负面影响,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邵珍珠; 卜颖辉
    • 摘要: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风情使山东的民居聚落有着丰富的文化景观,出现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但由于城乡发展的变迁,传统的民居聚落逐渐被推翻重建,只遗留下一些较为典型的民居聚落,反映了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居民在此地的栖居方式。就保护层面来说,一般的方式难以做好物质和文化的全面保护,本文从活态保护的角度,探讨朱家峪文化景观的建筑特征与文化价值,并对民居聚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 沈国仁
    • 摘要: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动态性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历史。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传承必须结合历史文化趋势和艺术发展规律来稳步推进。各族民间舞蹈文化艺术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下,正受到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容易导致某些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逐渐衰落。对此,需要深入分析当代社会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求,对此类珍贵资源进行活态保护
    • 吴开松; 郭倩
    • 摘要: 传统村落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以湖南湘西州泸溪县为研究样本,从自然生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活力和保护机制五个层面,构建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考察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现状。研究发现,传统村落存在活态保护理念与创新脱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与外向拓展不够并存、村落传统文化边际效益递减、保护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应从重塑活态保护理念、创新传统村落保护新业态、利用社会资本打造PPP模式、“活化”民族文化记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激发村民参与等方面着手。
    • 鲁世豪; 余昊卿; 匡君; 周子皓
    • 摘要: 在充分了解浚县泥咕咕制作流程和传承村落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初步总结此项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泥咕咕手工艺与其所处村落的现有关系与矛盾,提出“活态保护”与“共生保护”的保护策略,并通过对村落空间环境和民居的改造,在保留其传统特色的前提下,为更好地在传统村落环境下传承和保护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一定的策略与建议。
    • 张箴虹
    • 摘要: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人们的乡愁与回忆,是中华民族根和魂的物质寄托。渝东南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传统村落众多的区域,地域特色十分浓厚,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成为研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宝贵样本。在“活态保护”视角下,以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等方式,分析其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活态化相应策略,以期为渝东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石晓凤; 张笑天; Beau Beza
    • 摘要: 传统村落是我国在全球遗产保护意识形态流变背景下,面对文化全球化、城市化冲击,基于本土遗产特点,着眼于中华文化传承振兴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所提出的新遗产类型。根据遗产属性,活态保护传统村落应是基于时间维度来确定、理解和管理这一文化演进动态过程。其中,遗产社区是遗产活态表达的践行主体。本文基于国际遗产思潮中原真性认知转变和遗产社区作用观点梳理,以及传统村落遗产特点讨论,分析现行保护中社区作用问题,探讨遗产社区对村落保护的意义并提出社区参与建议。本文认为:村落动态变化发展是村落活态的表现。遗产社区参与及主导保护是尊重村落自然活态的举措。确保遗产社区的保护参与度与话语权,通过改变过去遗产社区“形式化”参与为“实质性”参与,转变“外力输血”帮扶式保护思路为“内生造血”责任性守护,激发遗产保护内生动力,是实现保护目标的根本路径。
    • 马潇潇
    • 摘要: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善田歌现在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田歌自身特殊的口头性质、传承人断代风险、无法很好地融入当代社会等方面。文章主要论述嘉善田歌应以人为本,活态保护传承人;培育苗子,政府主导挖掘民间接班人,走进校园培养下一代;继承与创新并行,传唱田歌老调子,同时也要不断谱新词,真正让田歌融入时代。
    • 于毅; 田悦; 张毅
    • 摘要: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伴随封建统治衰败而流入民间,作为集国画、织锦、刺绣、建筑装饰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该项技艺已出现日渐式微之境况。文章通过文献查阅与田野调查法对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历史进行归纳梳理,概括其织造用具和技艺流程,并基于当下非遗技艺活态保护理念对北京宫毯存续发展展开思考,得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发展步入困境的因由,继而提出合理对策。研究认为,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创新意识,有助于拓展宫毯织造技艺与产品传播的路径,同时可以优化技艺存储方式,提升产品现代属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