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专利文献279300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学化学、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等;
化学平衡状态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敏、周奎、张忠等。
化学平衡状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9300篇
占比:99.96%
总计:279414篇
化学平衡状态
-研究学者
- 于敏
- 周奎
- 张忠
- 杨永红
- 王维元
- 肖中荣
- 万强
- 乐清春
- 仇争霞1
- 付俊艳
- 何大明
- 兰建祥
- 冯作贵
- 刘树领(指导)2
- 刘羽中
- 刘锋
- 刘青
- 勾黔萍
- 包宏升
- 卢文秀
- 叶振华
- 吕军丽
- 吴玲
- 吴超
- 周亚军
- 周伟琴
- 周勇
- 周塔芝
- 周春雨
- 周晓林
- 喻建军
- 姚秀梅
- 宋晓敏
- 尤永石
- 左传鹏
- 康国平
- 张允淼
- 张军
- 张宝珠
- 张新中
- 张景文
- 张桂娟
- 张永久
- 张红卫
- 张英锋
- 张荣明
- 张超
- 张金娣
- 张阳林
- 徐启桉
-
-
郝丹;
马善恒
-
-
摘要:
可逆反应知识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深刻认识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对于学习可逆反应至关重要。化学平衡内容较为抽象,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成为学习中的难点。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1.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
-
-
邱长恩
-
-
摘要:
笔者总结了几类特殊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标识的判断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一、反应物为固体的平衡状态标识的判断例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
-
周春雨
-
-
摘要: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探索"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文章以"化学平衡状态"的教学为例,围绕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目标设计问题,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对问题分析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
-
何大明
-
-
摘要:
本文以"化学平衡状态及影响因素"复习课为例,论述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途径,提出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回归教材,自主建构概念,真题再现,提升思维等教学建议,优化教学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系统化,形成以变化观为核心的基本观念,帮助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概念内涵,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
-
徐启桉
-
-
摘要: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化学必考内容,其中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更是考试中的一大难点。尽管形式多样,但考查的知识点不变,本文从“逆向相等”“变量不变”两个方法进行阐述如何快速突破该难点。
-
-
黄志煌
-
-
摘要:
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所达到的最大限度,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各级各类考试常考的考点,为使学能够快速求解此类试题,现举例说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供参考。一、“v(正)=v(逆)”标志法根据“v(正)=v(逆)”的含义可知,“v(正)=v(逆)”主要有以下标志:1.用同一物质表示的v(正)、v(逆)相等。
-
-
-
-
陈志高;
李翠萍
-
-
摘要:
化学动力学表明多重平衡体系中大多数的化学反应不是基元反应,而是非基元反应,这些反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总反应方程式只表示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不说明反应过程,本文讨论多重平衡体系中的化学计算问题.很多反应体系中,经常有一种或几种物质(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同时参加几个不同的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反应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同时平衡或多重平衡.
-
-
杨永红
-
-
摘要:
对于化学平衡状态这一块的课程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反馈出难度大、学不会、内容太过于抽象等情况.据此,针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解析,并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化学教学在进行化学平衡状态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一些理论参考,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