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复合
功能复合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91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13438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中国城市林业、城市建筑、规划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国际研讨会、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功能复合的相关文献由6254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超、李伟等。
功能复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13438篇
占比:99.99%
总计:1613617篇
功能复合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超
- 李伟
- 俞建勇
- 凌仕刚
- 朱卫泉
- 李山山
- 苏迎春
- 陈龙
- 张伟
- 张帅
- 王振宇
- 祁和亮
- 罗兴富
- 罗锦
- 赵义平
- 于坤弘
- 代兵
- 仪忠平
- 何乃昌
- 侯福仁
- 刘斌
- 叶淼
- 吴荣超
- 唐昆仑
- 姚海祥
- 孙玲红
- 张强
- 张晟
- 张超
- 彭明友
- 文梦娟
- 曹文鑫
- 朱嘉琦
- 李刚
- 李博弘
- 李振生
- 杨婧鳐
- 杨濡
- 杨磊
- 汤艺文
- 王云伍
- 王在贵
- 王晓磊
- 王永杰
- 盖志
- 芮黎宁
- 苏初旺
- 莫祥银
- 袁全平
-
-
蒋彦之
-
-
摘要:
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公园作为城市“有机体”的重要部分,也面临着产生——成熟——衰退——更新的历程。目前部分老旧城市公园开始暴露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现代人较高的生活需求,已进入亟待更新的阶段。以昆山市城市生态森林公园更新改造为例,研究城市老旧公园更新改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改造策略。
-
-
刘思琪;
刘斌;
宁玉杰;
刘术辉;
解辉;
宋轶涵
-
-
摘要:
海洋生物污损给海洋工程与装备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低表面能型海洋防污涂料由于环境友好,近年来已发展成为防污涂料研究与开发的重点。通过在低表面能防污涂料中引入抗菌剂,制备具有复合功能的防污涂料,可进一步提高涂料的综合防污能力。针对该技术背景,首先对海洋防污涂料的技术原理和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该类型防污涂料的技术优势,同时提出了其静态防污能力差、对细菌型污损生物抗污性能弱的技术短板;然后,围绕低表面能防污涂料抗菌复合改性这一焦点问题,从添加型和结构型2种抗菌复合改性方式入手,分别阐述了各自涂料的适用抗菌剂种类、主要制备方式和改性后涂料综合防污性能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以上2类抗菌复合防污涂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途径;最后,提出了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应用于防污涂料的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抗菌低表面能复合型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
王伟;
周鸣;
李嘉越
-
-
摘要: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文章通过介绍长汀县行政服务中心的规划与设计,以"宏大叙事"和"公共需求"为出发点,从复合型功能、空间的公共性以及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探讨如何改变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宏大的主题与尺度,转而重新审视公众的需求与日常的意义,致力于营造出关注民生、充满公共趣味以及开放包容的空间场所。
-
-
方志权
-
-
摘要: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明确要在城市发展阶段上认清空间稳定、地位凸显、功能复合“三个趋势”,在整体布局上优化新城、镇域、乡村“三个空间”,在价值取向上凸显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三个价值”。作为超大城市,乡村是上海未来发展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上海乡村软实力是城市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在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总目标下提升上海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意义重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
-
-
张翊宁
-
-
摘要: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为了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乡村书屋和文化礼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文化发展有实际的帮助,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村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基于这一状况,文章提出乡村文化公共空间可以向传统的乡村书院这一持续更新发展的文化机构学习。通过对传统的乡村书院的发展与演变、制度与功能、选址与营造等方面的研究,文章总结了乡村书院可供当前乡村文化公共空间借鉴和参考的优秀经验,主要从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和认知度、置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综合功能以及乡土意象与园林意境的营造三点,希望对当前的乡村文化公共空间营造有所借鉴与启示。
-
-
黄琳;
赵芹
-
-
摘要:
将体育设施与商业、办公、酒店结合,打造集生活、健身、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活娱乐体验逐渐成为趋势。结合项目实践,对此类体育商业综合体深化设计中的相关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
林燕;
黎翰林;
黄骏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学生学憩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功能复合化和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成为高校学生居住建筑发展的新趋势。书院作为复合了学习、生活等多种功能的高校学生居住建筑,如何发挥书院在学生生活中的优势,将其打造成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场所,已成为当今高校学生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重点。书院底层空间是实现功能复合化和建筑景观一体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亦是文章主要的研究对象。文章从粤港澳地区高校书院的气候应对及功能复合化趋势出发,通过对澳门大学第三书院、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峻德书院等案例的分析,提出对书院底层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分析与思考,以期为粤港澳地区高校书院底层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
-
朱寿佳;
代欣召;
陈俊仲
-
-
摘要:
当下海洋经济发展以船舶制造、海工装备、文化旅游等为主,港口岸线资源急缺,伴随着海洋港口码头的复合化功能需求的逐年提高,对海洋管理科研港口码头整合有益于提高海岸线绩效。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海洋综合保障基地的现实意义和广州承担南部海洋经济圈在海洋国际交流、宣传展示等重要领域的可行性。总结海洋综合保障基地建设新趋势,阐述广州海洋综合保障基地的核心功能和重点任务,提出港口码头与管理服务区联动发展,海洋产业专业化展示交流,人性化不间断科普体验,海洋管理服务与产学研一体化,强化基地创新创意与文化展示等建议,提升海洋综合保障基地功能复合性,为类似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
-
毕文华
-
-
摘要: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原始的自然水体面积骤减,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面临逢雨必涝的现状,因此,园林景观建设应注重生态与环境问题。通过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以自然生态为基底、以创造多功能景观为核心、以大众为主题,集休闲、娱乐于一体并多元文化融合的低碳可持续性新型创意社区生态公园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结合案例,就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
金云峰;
张悦文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提高城镇化质量是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创建绿地空间功能复合,能够为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而城镇绿地空间寻求拓展的发展矛盾寻找到解决途径,推进城镇绿地整体优化.从功能角度分析,绿地空间的复合模式研究重点在于复合用地功能的选择、不同功能用地空间的配置关系,以及具体的功能复合实现途径。从空间角度分析,绿地空间的立体化复合模式研究重点在于立体空间的选择以及对应的功能配置等,是主要对应绿地功能复合途径中立体化途径的具体实践。而立体化复合的绿地空间因其有别于传统的空间位置,需要特别对其功能效益进行评价。基于功能分类的绿地空间复合,为绿地空间的总体规划布局提供新思路,基于空间分类的绿地空间立体化复合,为地块详细设计中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和创新提供施展平台。多种功能并存,是城市发展的原始状态,却也成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状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功能复合带来的传统城市空间活力将在现代城市中再次涌现,复合、拓展、优化,将为城市发展带来高效、便捷、可持续的新优势。
-
-
刘飞;
张容芳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产城融合是高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产业园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需求.本文首先对产城融合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浅析,然后通过具体分析肇庆高新区产城融合的现状特征和面临的主要瓶颈,进而从空间结构、功能复合、产业转型、环境提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肇庆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规划应对策略,以期为同类高新区发展提供借鉴.
-
-
-
SU Yunsheng;
苏运升;
DING Yuxin;
丁宇新
- 《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4年
-
摘要:
高密度城区往往是对城市能源问题挑战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城市中最需要保护生态的地区.本文以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广州市萝岗区长岭居和广州教育城项目为例,研究如何在生态视角下对高密度城区进行城市设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构建山水相融的生态格局,创设功能复合的产城单元,倡导TOD模式主导的用地开发以及通过软件模拟优化城市物理环境等理念出发,积极探索与生态城市相适应的规划思路和方法,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指引.
-
-
谢灿;
邵挺;
张鸿
- 《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城市的更新,老城区内部分道路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保障居民的基本出行,更是支撑沿线区块更新的纽带、城市形象展示的轴线、居民公共服务及休闲游憩的依托.老城区道路在运行多年以后,势必需要改造提升,但由于此类道路建设时间较早、建设标准较低、宽度预留不足等原因,实现整体提升的难度较大.基于此,本文以典型的城市主干路综合整治为案例,旨在探索路内与路外空间的整合与统筹考虑,同时协同轨道交通建设、沿线建筑后退空间整治等,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综合整治与协同规划弱化了道路红线的界定,它由道路红线内的控制与红线外的引导两部分组成,红线内控制主要进行“道路交通一体化设计”,确定实现道路复合功能条件的平面、横断面布置、竖向设计以及与轨道交通、地面常规交通、市政管线的协同规划等;红线外引导则充分利用红线与建筑后退间的开放空间完善各类慢行系统设施、市政基础设施、街头绿地等.
-
-
谢灿;
邵挺;
张鸿
- 《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城市的更新,老城区内部分道路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保障居民的基本出行,更是支撑沿线区块更新的纽带、城市形象展示的轴线、居民公共服务及休闲游憩的依托.老城区道路在运行多年以后,势必需要改造提升,但由于此类道路建设时间较早、建设标准较低、宽度预留不足等原因,实现整体提升的难度较大.基于此,本文以典型的城市主干路综合整治为案例,旨在探索路内与路外空间的整合与统筹考虑,同时协同轨道交通建设、沿线建筑后退空间整治等,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综合整治与协同规划弱化了道路红线的界定,它由道路红线内的控制与红线外的引导两部分组成,红线内控制主要进行“道路交通一体化设计”,确定实现道路复合功能条件的平面、横断面布置、竖向设计以及与轨道交通、地面常规交通、市政管线的协同规划等;红线外引导则充分利用红线与建筑后退间的开放空间完善各类慢行系统设施、市政基础设施、街头绿地等.
-
-
谢灿;
邵挺;
张鸿
- 《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城市的更新,老城区内部分道路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保障居民的基本出行,更是支撑沿线区块更新的纽带、城市形象展示的轴线、居民公共服务及休闲游憩的依托.老城区道路在运行多年以后,势必需要改造提升,但由于此类道路建设时间较早、建设标准较低、宽度预留不足等原因,实现整体提升的难度较大.基于此,本文以典型的城市主干路综合整治为案例,旨在探索路内与路外空间的整合与统筹考虑,同时协同轨道交通建设、沿线建筑后退空间整治等,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综合整治与协同规划弱化了道路红线的界定,它由道路红线内的控制与红线外的引导两部分组成,红线内控制主要进行“道路交通一体化设计”,确定实现道路复合功能条件的平面、横断面布置、竖向设计以及与轨道交通、地面常规交通、市政管线的协同规划等;红线外引导则充分利用红线与建筑后退间的开放空间完善各类慢行系统设施、市政基础设施、街头绿地等.
-
-
谢灿;
邵挺;
张鸿
- 《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城市的更新,老城区内部分道路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保障居民的基本出行,更是支撑沿线区块更新的纽带、城市形象展示的轴线、居民公共服务及休闲游憩的依托.老城区道路在运行多年以后,势必需要改造提升,但由于此类道路建设时间较早、建设标准较低、宽度预留不足等原因,实现整体提升的难度较大.基于此,本文以典型的城市主干路综合整治为案例,旨在探索路内与路外空间的整合与统筹考虑,同时协同轨道交通建设、沿线建筑后退空间整治等,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综合整治与协同规划弱化了道路红线的界定,它由道路红线内的控制与红线外的引导两部分组成,红线内控制主要进行“道路交通一体化设计”,确定实现道路复合功能条件的平面、横断面布置、竖向设计以及与轨道交通、地面常规交通、市政管线的协同规划等;红线外引导则充分利用红线与建筑后退间的开放空间完善各类慢行系统设施、市政基础设施、街头绿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