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日常

日常

日常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27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36篇;相关期刊786种,包括信息系统工程、医疗装备、中国水产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日常的相关文献由4306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陈增新、高晋等。

日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5 占比:36.8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736 占比:63.08%

总计:2752篇

日常—发文趋势图

日常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陈增新
  • 高晋
  • 刘亚清
  • 李明
  • 付绍梅
  • 于雅婷
  • 刘勇
  • 华建彬
  • 张春明

日常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罗蓓蓓
    • 摘要: 随着社交媒体迅速发展,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表演”以不同形式和状态呈现,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为人们的日常“表演”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和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每一个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体也在网络的个性化呈现中展示了自我的不同状态。朋友圈的“圈子”式关系使得个体对自己的身份有明确的圈子意识和身份归属,连接并呈现不同的“表演”;微博“舞台”演绎着不同头像与标签化的内容呈现;网络受众日常生活的视频化呈现也连接着符号化设置下的“前台”与“后台”。
    • 周晓艳; 史金茹; 唐思
    •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次仁罗布为代表的作家深入到西藏人的生活内部,以极其平实的、客观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还原真实的西藏,并从西藏人自身的生活态度出发去解释和表现在西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发展理念影响下的日常生活,体现出新世纪藏族文学不一样的地域风貌和文学诉求。而神性,作为发现人性、映照人性的一种超越性维度,在新世纪的西藏文学表达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诗意空间的营造和道德力量的求索。
    • 曹秀玲; 李东芳
    • 摘要: 家长工作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工作开展得好,班级工作将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由于家长不能进园接送孩子,家园沟通可能存在不及时、不畅通的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引发一些误会,导致家长对班级工作不满甚至引发事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呢?我园在日常家园沟通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 王伟; 周鸣; 李嘉越
    • 摘要: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文章通过介绍长汀县行政服务中心的规划与设计,以"宏大叙事"和"公共需求"为出发点,从复合型功能、空间的公共性以及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探讨如何改变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宏大的主题与尺度,转而重新审视公众的需求与日常的意义,致力于营造出关注民生、充满公共趣味以及开放包容的空间场所。
    • 李旭阳
    • 摘要: 宋代是中国审美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同时也是诗歌总集编纂的繁盛时期。宋代诗歌总集所反映的是以宋代诗人与诗集编纂者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及其时代普遍的审美意志,从诗歌总集这一文本类别出发,我们能够进一步探究宋代美学的发展特征。相较于前代,宋代美学呈现了两种新的审美趋向,其一是雅致化,以文人审美为主导;其二是审美日常性,体现了对格物的注重。题画诗总集《声画集》的出现体现的是宋人对于诗画关系的注重以及文人审美精神;现存最早的咏物诗总集《草木虫鱼杂咏》的出现所反映的则是宋人对于日常审美的关注。宋韵是宋代文化精神风貌的概述性范畴,而宋代诗歌总集中的审美趋向,亦是宋韵文化的一种表现。
    • 杨乐怡
    • 摘要: 随着短视频等新型网络景观的发展,景观进一步完成了对日常生活的全面嵌入、融合和建构。一方面,景观持续将自己刻画到生活中去,广泛描绘无数个体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意蕴,承载当代人的生活图谱和心路历程,呈现“景观日常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景观的触角延伸和价值转化过程中,网络景观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影响着现实和自我的建构,甚至成为整个社会的基础系统,走向“日常景观化”的深层次社会建构。
    • 周益琳
    • 摘要: 本文以日常生活和行为学为视角,图解分析使用者自发设计及建筑师介入的沿街界面改造案例,以期在城市更新进入“以人为本”阶段之时,打破平面化的沿街立面,提供一种将城市沿街界面空间化、并激活其公共性的设计思路,创造向内生长或者向外沿伸的公共空间,实现城市街道为公众服务和享有。
    • 田莉; 李诠林
    • 摘要: 葛亮小说主要以都市为背景,关注历史、当下和普遍的人性。他通过对城市的书写,展现了浓厚的宿命意识、智慧民间和历史选择,着力探索都市和人性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切关怀。在当代文学的城市书写中,葛亮的都市小说以现代思想为参照,考察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提出以友爱关系辅助血缘为主的亲亲关系,为都市题材的拓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 冯云飞
    • 摘要: 日常思政教育是指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促进作用的思政教育活动,其具有生活化、经常化、潜隐化等特点。当前,高职院校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忽视学生主体性、开展方式单一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应采取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想、创新日常思政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质校园文化氛围等措施开展日常思政教育工作,构建高职院校育人新格局。
    • 王丽娜
    • 摘要: 贝克特的荒诞剧《啊!美好的日子》的戏剧形式特征并非有的研究者所说的“反叙事性”。实际上,贝克特反对的不是叙事本身,而是传统戏剧以因果关联来组织诸故事元素的既成惯例。可以说,《啊!美好的日子》是贝克特面对新的时间经验进行情节惯例创新的一部剧作,它在观演时间中构造了一个新的心理时间。传统戏剧的心理时间是整一的,跨越了较长的宇宙论时间,而贝克特在《啊!美好的日子》一剧中构筑的心理时间仅仅涵盖“当下”,并且该剧构筑的一个个心理时间相互之间是不连贯的。传统戏剧的心理时间图式像抛物线,而《啊!美好的日子》一剧的心理时间图式则像没有端点的向两端无限延伸的虚线。这种心理时间经验被“日常”这一时间模式所容纳,“日常”以其现在性和重演为混乱赋予了新形式,这正是《啊!美好的日子》一剧对情节惯例的创新所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