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劈裂

劈裂

劈裂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36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92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资源环境与工程、科技资讯、爆破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中国第八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九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等;劈裂的相关文献由3328位作者贡献,包括袁大军、刘楷、傅炳煌等。

劈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12.1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1192 占比:87.52%

总计:1362篇

劈裂—发文趋势图

劈裂

-研究学者

  • 袁大军
  • 刘楷
  • 傅炳煌
  • 甘磊
  • 傅鑫源
  • 周明
  • 徐力群
  • 沈振中
  • 吴尧
  • 蓝顺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占峰; 满轲
    • 摘要: 岩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其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的准确核定及其破坏机理至关重要。借助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实验装置,对75块花岗岩试样进行了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动态劈裂拉伸实验,分析其动态强度与变形的应变率效应,以及冲击劈裂后的破坏形态,进而得到花岗岩试样的应变率、应力峰值、弹性模量等相关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动态劈裂实验中,应变率约在100 s^(-1)左右,花岗岩试样开始出现裂纹;应变率在100~150 s^(-1)内,花岗岩试样在冲击后为破碎状态;当应变率超过150 s^(-1)后花岗岩在冲击加载后试样为粉碎的状态。随着应变率的逐渐增大,动态拉伸弹性模量逐渐增加,但峰值应变却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表明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花岗岩的变形能力变差,更易破坏。同时提出了动态拉伸敏感性指标,该指标物理意义明确,能够准确反映岩石类准脆性介质在动态拉伸受力情况下的率效应。进而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冲击劈裂实验的应力波传播三阶段、试样破坏特性及裂纹衍生规律。进一步地,基于Hopkinson效应和冲击劈裂现象相结合的动态拉伸强度,其本质上是受岩石的不均匀性、应力速率、相邻微裂纹处释放的应力引起的裂纹止裂以及裂纹扩展速度等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 伍永康; 文申兵; 韦文森; 张天赐; 王晓宇; 车想想
    • 摘要: 使用超高速摄像机测试法对试件破坏过程进行全面观察,采用加载方式开展劈裂试验。在精确控制层裂发生时间和位置的基础上,提高混凝土材料拉伸强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DIC方法,在动态劈裂试验中,获得的临界应变率达到了10 s^(-1);在层裂试验中,获得的层裂拉伸强度应变率达到了10~100 s^(-1);在线性拟合法下,斜率较劈裂试验结果较高,混凝土拉伸强度所对应的增强因子超过5。
    • 宋振; 刘泉林
    • 摘要: 晶体场理论是理解稀土/过渡金属离子在无机固体中能级结构的关键。对八面体场,能级表达式及图像解释发展得较为完善,但正四面体、立方体和立方八面体中的能级劈裂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根据微扰理论详细推导了单d电子在上述规则多面体中的晶体场劈裂。基于等键长的几何模型,给出了晶体场势的准确形式。随后构建了久期方程并通过对角化得到了劈裂后的能级。正四面体、八面体、立方体和立方八面体的晶体场劈裂大小分别为40Dq/9、90Dq/9、80Dq/9和45Dq/9。最后,d电子轨道与配位离子的相对取向关系有助于形象地理解eg/t2g能级在不同正多面体中的反转现象。
    • 王声; 肖望东
    • 摘要: 复合材料的兴起丰富了现代材料家族,尤其是具备高强度、高模量、低比重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出现,使其成为各类军、民装备重要的候选材料之一。陕飞公司立足于自身的型号研制需要,开展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手工制孔与修边技术的工艺预研工作。详细阐述了陕飞公司开展此项技术预研工艺试验,以及通过工艺试验摸索取得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孔与修边技术的工程化研究与应用成果。
    • 刘振智; 赵彦; 鲁晓刚; 刘闯; 许斌; 宋丹戎
    • 摘要: 通过相场法研究了弹性各向异性对模型合金析出相演变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当各向异性常数δ>1时,析出相为立方状,相界面平行于立方晶系的方向,在晶格错配引起的弹性力场作用下,析出相发生劈裂,且随着弹性能的增大,劈裂源增多,劈裂相形状复杂;各向异性常数δ<1时,析出相为沿轴心旋转45°的立方状,在较大弹性力场作用下,二次相析出并长大.
    • 孟令波; 张维; 王迅
    • 摘要: 为了解氯盐类融雪剂的使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影响,通过黏附性试验以及弯曲、劈裂、冻融-弯曲试验,研究了不同状态的氯盐类融雪剂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沥青混凝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盐类融雪剂对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没有影响;显著降低了沥青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劈裂强度以及冻融抗弯强度等性能,并且随着氯盐浓度的增大,其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也呈增大趋势.
    • 李朋亮
    • 摘要: 软弱围岩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具有地质变化复杂,支护形式多样的特点,尤其在软弱围岩的施工过程中存在浅埋、富水、偏压等多种施工技术难题时,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在复杂地质情况下需对软弱围岩进行注浆措施,以将围岩施工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以哈牡客专爱民隧道为基础,按照"注浆渗透、劈裂、挤密"的注浆机理,对软弱围岩进行超前周边注浆加固设计,通过分析法和检查孔法对注浆效果进行评定,确保了注浆效果达到设计预期目的,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止水及软弱围岩加固的作用,降低了施工风险,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 张晓君; 王宇晨; 刘国磊; 李宝玉
    • 摘要: 针对岩爆应力松弛机理,采用透明亚克力板材对试样进行侧向约束,开展了具有岩爆倾向性的辉长岩试样在侧面约束情况下的单轴压缩应力松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透明亚克力板材作为侧向约束材料是可行的,满足试验要求;通过监测应力松弛过程中垂直临空面方向的位移可以反映围岩内部情况,其位移持续增加可作为岩爆的前兆信息进行岩爆预测预报;岩爆破裂位置主要集中在临空面附近,表现为以劈裂为主的劈—剪复合破坏;岩爆不仅可以发生在加载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应力松弛过程中;围岩产生垂直临空面方向的位移将形成拉应力,如果拉应力超过临界,则极易失稳产生劈裂破坏,拉应力的增加伴随着剪应力的增加,剪应力达到一定值,在围岩内部将产生剪裂纹,最终与劈裂纹一起形成劈—剪复合破坏.研究结果对岩爆机理、监测与防控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