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诚
刘锡诚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风俗习惯、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民俗研究、资本市场、教育艺术等;
刘锡诚的相关文献由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锡诚、吕微、刘守华等。
刘锡诚
-研究学者
- 刘锡诚
- 吕微
- 刘守华
- 刘洋
- 叶川
- 叶涛
- 安丽哲
- 安德明
- 张礼敏
- 李丽丹
- 李修建
- 过伟
- 陈泳超
- 陶阳
- 丁大林
- 丁晓辉
- 万建中
- 何火任
- 俗韵
- 兰溪
- 刘五凤
- 刘守华1
- 单正平
- 周争艳
- 墨訇
- 大卫
- 宋遂良
- 庄振富
- 张永华
- 张炯
- 施爱东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记者
- 李稚田
- 杨柳
- 杨荣昌
- 武惠华
- 段宝林
- 潜明兹
- 王孝廉
- 王志清
- 王文宝
- 王淑琴
- 王雪
- 王雪1
- 田兆元
- 白丁
- 萧放
- 谢明德
- 谷尉年
-
-
韩冰雪
-
-
摘要:
20世纪早期,受民俗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等的影响,现代民间文学学科具有了多学科取向。此后的一百年里,诗学研究若隐若显地随着民间文学学科的嬗变而延续下来,成为我们理解现代民间文学学科属性的诗学逻辑。刘锡诚的民间文艺学的诗学研究正是在这一学科史背景下展开的理论总结,也是对近四十年来民间文学的民俗学、人类学取向越来越显著的学科反思,基本观点有:从体裁学出发,在历史文化语境中理解民间文学;坚持“双重文学观”,探索民间文学不同于作家文学的诗学特征;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中国的多民族史诗为世界史诗谱系增添了新样式;神话是史前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诗歌与原始乐舞共生。刘锡诚诗学观具有深刻的学科启示价值,体现了现代民间文学学科嬗变中的诗学传统,是对民间文学诗性智慧的学术史高扬,也是对构建中国民间文学诗学理论体系的有益探索。
-
-
张炯
-
-
摘要:
我在大学读书时便知道阎纲是《文艺报》的编辑兼评论家,但认识他却较晚。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噩梦后,我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被借调到红旗杂志文化组负责,经手发表了教育部写作组为教育战线“黑线专政”论翻案的文章。那时《文艺报》尚未复刊,阎纲、刘锡诚都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工作,他们来找我为《人民文学》也写一篇为文艺战线“黑线专政”论翻案的文章。后来这篇文章虽排成清样,没有发出来。不过,我们从此却成了朋友。
-
-
宋遂良
-
-
摘要:
我算是在劫后复苏的新时期正式登上当代文坛的,在我初登文坛的过程中,阎纲是我的伯乐之一。1978年,我还在山东泰安一中任语文教师时,写作了一篇《秀丽的楠竹和挺拔的白杨——漫谈周立波和柳青的艺术风格》,忐忑不安地投送到刚刚复刊不久的《文艺报》。当时任评论组编辑的阎纲、刘锡诚、雷达等人,不弃草味,独具慧眼,选用了我的稿子,文章在《文艺报》1979年第2期刊出,由此在文学评论界挂上了号。可以说,时任《文艺报》的编辑阎纲,还有刘锡诚和雷达,是他们把我引进文坛的。对此,我永远心存感念。
-
-
叶川;
安丽哲
-
-
摘要:
从事民间文化研究工作的学者,深知田野实践的重要性,也很注重田野现场的记录工作.刘锡诚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关中国民间文化的研究工作,如今积累的研究成果已被业界所公认,而期间的田野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田野手记》就是在此期间由各地的随笔记录构成的文集.该书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主要侧重于对各地文化事项,民土风情等评论.同时此书在人情体验之外,也体现出其独特的历史研究思维和反思意识,对民俗学,艺术人类学研究有着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
-
叶川;
安丽哲
-
-
摘要:
从事民间文化研究工作的学者,深知田野实践的重要性,也很注重田野现场的记录工作。刘锡诚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关中国民间文化的研究工作,如今积累的研究成果已被业界所公认,而期间的田野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田野手记》就是在此期间由各地的随笔记录构成的文集。该书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主要侧重于对各地文化事项,民土风情等评论。同时此书在人情体验之外,也体现出其独特的历史研究思维和反思意识,对民俗学,艺术人类学研究有着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
-
庄振富
-
-
摘要:
历经百年发展,中国民间文艺学学科体系渐至成熟.回顾这百年历程,归纳学科发展规律,总结学科发展特点,展望学科发展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史意义.《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一书,选取了刘锡诚先生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45篇关于民间文学的论文,既使得刘先生的学术足迹清晰可见,又总体呈现出民间文艺学的发展轨迹.在《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中,刘锡诚先生关注民间文艺学的理论建构、历史发展,倡导借鉴国外优秀的民间文学实践与理论,以丰赡的资料为读者铺开一幅勾勒诗歌与神话、史诗与歌谣、故事与传说等民间文学的画卷,充分呈现了民间文艺学的百年历程.
-
-
王雪
-
-
摘要:
《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是刘锡诚在从事民间文艺研究60年(1957—2017)之际推出的自选集,2018年列入“西部民间文化与口头传统精选系列”(郝苏民主编),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刘锡诚认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从“五四”前夜诞生以来,已成为人文科学研究领域里颇具中国特色、最有成就的分支学科之一。
-
-
王雪1
-
-
摘要:
刘锡诚先生1977年迄今背景:在《人民文学》和《文艺报》工作期间,刘锡诚成长为优秀的文学编辑家与文学评论家。1983年9月,周扬将刘锡诚从《文艺报》调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后更名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工作,直到1989年。在主政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期间,他积极倡导和组织开展我国民间文艺界的学术研究,其中就包括''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这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