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aN
InGaN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5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1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广西科学、现代材料动态、电子科技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固体薄膜会议、第十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第九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等;InGaN的相关文献由83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国强、赵德刚、王文樑等。
InGaN
-研究学者
- 李国强
- 赵德刚
- 王文樑
- 许并社
- 刘宗顺
- 张荣
- 谢自力
- 郝跃
- 张进成
- 郑有炓
- 刘斌
- 马淑芳
- 高鹏
- 张启明
- 朱建军
- 杨辉
- 陈平
- 刘如彬
- 孙强
- 杨静
- 林云昊
- 江德生
- 张国义
- 王帅
- 陈敦军
- 韩平
- 孔德麒
- 修向前
- 单恒升
- 张书明
- 施毅
- 李亮
- 杨为家
- 梁建
- 穆杰
- 董海亮
- 刘祥林
- 江灏
- 王占国
- 陈鹏
- 余粤锋
- 刘作莲
- 刘炜
- 贾志刚
- 高芳亮
- 何欢
- 卢太平
- 李培咸
- 李述体
- 梁锋
-
-
王永嘉;
杨旭;
李金钗;
黄凯;
康俊勇
-
-
摘要:
通过模拟仿真对双波长堆叠的c面InGaN/GaN多量子阱(MQWs)发光二级管的载流子浓度、自发辐射复合率以及极化电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双波长堆叠的InGaN多量子阱的阱层和垒层厚度,可调控载流子特别是空穴在量子阱有源区的分布,实现双波长发光峰比例调制。进而考察了在相同外延条件下生长的半极性面InGaN/GaN堆叠量子阱LED的发光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波长堆叠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的c面和{1011}或{1122}半极性面混合的单芯片白光LED设计方案,通过调节c面发光光谱在混合光谱中的比例,可获得覆盖大部分可见光波段、色温从4500~9000 K可调、且显色指数最高可达91.3的白光。
-
-
刘宁;
张利民;
李治明;
刘雪婷;
彭金鑫;
张硕;
王铁山;
郭红霞
-
-
摘要:
在室温和773 K下,使用能量为5 MeV,注量为3×10^(13),6×10^(13)cm^(-2)的Xe离子辐照了不同组分的In_(x)Ga_(1-x)N(x=0.32,0.47,0.7,0.8,0.9,1.0)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光学显微镜对辐照前后薄膜的化学组分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Xe离子辐照造成了In_(x)Ga_(1-x)N薄膜的辐射分解和表面氧化,氧化程度随In组分x的增加而增强。与室温下的离子辐照相比,在773 K温度下进行辐照时,薄膜中辐照缺陷的积聚速率明显减慢;但当离子注量从3×10^(13)cm^(-2)增加至6×10^(13)cm^(-2)时,薄膜的损伤速率显著加快。与富Ga组分的In_(x)Ga_(1-x)N(x<0.5)薄膜不同,富In组分的薄膜在Xe离子辐照后发生了起皮和剥落现象,表现出明显较差的抗辐照能力。
-
-
赵琦;
沈晓明;
符跃春;
何欢
-
-
摘要:
光子增强热电子发射(PETE)全固态太阳能电池是PETE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选择P型重掺杂的窄带隙Inx Ga1-x N材料作为吸收层,N型掺杂的宽带隙的Inx Ga1-x N材料作为势垒层组成全固态太阳能电池,运用AMPS-1D软件研究In组分和势垒层掺杂浓度对InGaN全固态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到了InGaN重掺杂浓度的临界值为3.94×1019/cm3,发现全固态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会随着势垒层In组分的变化而变化,并由此得出最优的组合为:吸收层In组分为0.75,势垒层In组分为0.58,光电转换效率为31.333%.进一步研究该组合发现光电转换效率会随着势垒层掺杂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优的势垒层掺杂浓度不易超过2×1019/cm3,调节势垒层In组分可以起到调节势垒高度的作用,本文的结果将为InGaN全固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提供理论支持.
-
-
-
-
-
黎斌;
卫静婷;
谭露雯
-
-
摘要:
与商用硅基或磷化镓光电二极管相比,InGaN基可见光光电二极管在窄带通可见光应用领域表现出明显优势.到目前为止,InGaN/GaN MQWs为有源层结构和InGaN体基结构光电二极管都表现出暗电流较大,外量子效率较低,探测带边接近紫外范围等缺点.虽然通过器件工艺和结构设计,可以提升器件的性能,但是InGaN材料外延技术方面的突破才是器件提升性能的根本.
-
-
唐林江;
陈滔;
张宝林;
万成安
-
-
摘要:
空间太阳能电站需要高效率、良好环境适应性和长寿命的新型光电转换材料和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从功率器件和太阳能电池两个方面,概述了宽禁带半导体在太阳能技术中的应用和研发动态.采用宽禁带半导体设计的GaN高效固态功放和禁带宽度从0.7 eV(InN)~3.4 eV(GaN)连续可调的InGaN直接带隙的太阳能电池具有可靠性高、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高抗辐射能力等优点.因此,随着GaN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进一步发展,可助推空间太阳能电站早日实现.
-
-
赵紫轩
-
-
摘要:
热能能够通过热电材料的载流子作用转换成电能,过程中无任何污染,进而缓解能源问题的同时保护了环境.目前热电材料的研究是当代的一个热点,最核心的是解决热电材料的转换率,其实质就是提高热电材料的热电优值(ZT值).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中的氮化物,具有较高的塞贝克系数,是很有潜力的热电材料,但是由于热导率较高导致了ZT值较低,这里对GaN进行了In元素的合金化,对其热电性质进行优化.计算主要采用了第一性原理和玻尔兹曼理论,对N型InGaN的电子结构和热电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得到InGaN的ZT值在1100 K时达到了0.048,和已知GaN的ZT值相比性能提高了153%,合金化显著的提高了氮化物的热电转换效率.
-
-
黎斌12;
卫静婷12;
谭露雯12
-
-
摘要:
与商用硅基或磷化镓光电二极管相比,In Ga N基可见光光电二极管在窄带通可见光应用领域表现出明显优势。到目前为止,In Ga N/Ga N MQWs为有源层结构和In Ga N体基结构光电二极管都表现出暗电流较大,外量子效率较低,探测带边接近紫外范围等缺点。虽然通过器件工艺和结构设计,可以提升器件的性能,但是In Ga N材料外延技术方面的突破才是器件提升性能的根本。
-
-
-
-
-
-
朱学亮;
郭丽伟;
彭铭曾;
张洁;
丁国建;
贾海强;
陈弘;
周均铭
- 《第十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利用MOCVD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了InN和InGaN薄膜。室温InN样品的荧光峰在0.7eV左右,证实了InN具有小的带隙。通过插入GaN缓冲层,InN薄膜(0002)摇摆曲线半高宽从1.09°降到0.36°,载流子迁移率也从188cmVs上升到475cmVs,说明GaN缓冲层有利于提高InN薄膜的结构和电学性质。在InGaN三元合金中,X射线(0002)衍射的ω/2θ扫描显示InGaN薄膜中存在相分离,衍射角在2θ=33°的衍射峰来源于金属In的(101)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像和衍射点的理论模拟证实了金属In团簇的存在并随机嵌入在InGaN薄膜中,其尺寸为10-50nm。
-
-
朱学亮;
郭丽伟;
彭铭曾;
张洁;
丁国建;
贾海强;
陈弘;
周均铭
- 《第十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利用MOCVD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了InN和InGaN薄膜。室温InN样品的荧光峰在0.7eV左右,证实了InN具有小的带隙。通过插入GaN缓冲层,InN薄膜(0002)摇摆曲线半高宽从1.09°降到0.36°,载流子迁移率也从188cmVs上升到475cmVs,说明GaN缓冲层有利于提高InN薄膜的结构和电学性质。在InGaN三元合金中,X射线(0002)衍射的ω/2θ扫描显示InGaN薄膜中存在相分离,衍射角在2θ=33°的衍射峰来源于金属In的(101)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像和衍射点的理论模拟证实了金属In团簇的存在并随机嵌入在InGaN薄膜中,其尺寸为10-50nm。
-
-
朱学亮;
郭丽伟;
彭铭曾;
张洁;
丁国建;
贾海强;
陈弘;
周均铭
- 《第十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利用MOCVD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了InN和InGaN薄膜。室温InN样品的荧光峰在0.7eV左右,证实了InN具有小的带隙。通过插入GaN缓冲层,InN薄膜(0002)摇摆曲线半高宽从1.09°降到0.36°,载流子迁移率也从188cmVs上升到475cmVs,说明GaN缓冲层有利于提高InN薄膜的结构和电学性质。在InGaN三元合金中,X射线(0002)衍射的ω/2θ扫描显示InGaN薄膜中存在相分离,衍射角在2θ=33°的衍射峰来源于金属In的(101)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像和衍射点的理论模拟证实了金属In团簇的存在并随机嵌入在InGaN薄膜中,其尺寸为10-50nm。
-
-
朱学亮;
郭丽伟;
彭铭曾;
张洁;
丁国建;
贾海强;
陈弘;
周均铭
- 《第十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利用MOCVD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了InN和InGaN薄膜。室温InN样品的荧光峰在0.7eV左右,证实了InN具有小的带隙。通过插入GaN缓冲层,InN薄膜(0002)摇摆曲线半高宽从1.09°降到0.36°,载流子迁移率也从188cmVs上升到475cmVs,说明GaN缓冲层有利于提高InN薄膜的结构和电学性质。在InGaN三元合金中,X射线(0002)衍射的ω/2θ扫描显示InGaN薄膜中存在相分离,衍射角在2θ=33°的衍射峰来源于金属In的(101)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像和衍射点的理论模拟证实了金属In团簇的存在并随机嵌入在InGaN薄膜中,其尺寸为10-50nm。
-
-
董少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
范广涵
- 《第九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研究表明:InGaN材料系能作为获得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用串联和量子阱结构可以实现高转换效率问题.设计InGaN的p-i-n和量子阱太阳能电池,用MOCVD生长并制作成台面式器件.高In组分的InGaN太阳能电池由两个结构构成:一个是把高In组分的InGaN并入p-i-n太阳能电池的i区,另一个是把高In组分的InGaN并入量子阱器件的阱区..低In组分的In0.07Ga0.93Np-i-n器件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显示了19﹪的内部量子效率和在500nm处的光发射,证实了该材料在光伏应用中具有稳定性.
-
-
董少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
范广涵
- 《第九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研究表明:InGaN材料系能作为获得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用串联和量子阱结构可以实现高转换效率问题.设计InGaN的p-i-n和量子阱太阳能电池,用MOCVD生长并制作成台面式器件.高In组分的InGaN太阳能电池由两个结构构成:一个是把高In组分的InGaN并入p-i-n太阳能电池的i区,另一个是把高In组分的InGaN并入量子阱器件的阱区..低In组分的In0.07Ga0.93Np-i-n器件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显示了19﹪的内部量子效率和在500nm处的光发射,证实了该材料在光伏应用中具有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