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氯苯
六氯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6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44584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广东化工、环境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论坛2014暨第九届持久性有机污染全国学术研讨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3暨第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六氯苯的相关文献由631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晓华、贾晓珊、解清杰等。
六氯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584篇
占比:99.50%
总计:44808篇
六氯苯
-研究学者
- 陆晓华
- 贾晓珊
- 解清杰
- 王琳玲
- 黄俊
- 魏东洋
- 黄卫红
- 刘广立
- 万克柔
- 余刚
- 吴奕
- 周强
- 林涛
- 程杰
- 刘辉
- 姜林
- 张之翔
- 王海波
- 王琪
- 萨如拉
- 蒋新
- 袁松虎
- 郑正
- 何佳
- 侯建军
- 刘婷
- 周元清
- 姚珏君
- 张海军
- 张清顺
- 张翠萍
- 文永忠
- 朱祎
- 李家园
- 李淑英
- 杨仲苗
- 林莉
- 王力
- 王树华
- 王鹏宝
- 郑明辉
- 陆桂英
- 陈吉平
- 陈朱蕾
- 陈芳艳
- 马涛
- 丁辉
- 倪建玲
- 全燮
- 刘翠英
-
-
屠璇;
张硕;
刘振;
闫克平
-
-
摘要:
针对土壤中难降解的六氯苯,开展了流化床式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对其降解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产生了20μs脉宽的脉冲电流。空气流速为4.0 L/min时,土壤达到充分流化状态。增加放电电压会提高反应器的能量密度,有利于六氯苯的降解,但发热会导致能量利用率降低。当放电电压增至16 kV、能量密度为172.5 J/L、放电32 min时,六氯苯降解率达到97.3%。相较于酸性土壤,中性或碱性土壤对六氯苯的降解更有利。提高土壤中六氯苯的初始含量会使其降解率降低,但绝对去除量增加。六氯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放电过程中C—Cl键受到活性物质攻击而断裂,生成了低取代氯苯和小分子有机酸等副产物,表明土壤中六氯苯的降解过程以脱氯为主。该结果对实现高效修复实际污染土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李大伟;
浦阳;
许红睿;
张利明;
李建
-
-
摘要:
本文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对饮用水中六氯苯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最后进行合成,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0042μg·L^(-1),k=2;测量结果表示为(0.0489±0.0042)μg·L^(-1),k=2。
-
-
申玉星;
王巧云;
王志龙;
姜峰;
黄建林
-
-
摘要:
介绍异辛烷中六氯苯溶液标准物质研制方法.以色谱纯异辛烷和已准确定值的六氯苯为原料,采用重量–容量法准确制备特性量值为10.0 ng/μL的异辛烷中六氯苯溶液标准物质.分别采用F检验和t检验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并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该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有效期为12个月,定值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k=2),已被批准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编号为GBW(E)082880.该标准物质可用于环境污染物六氯苯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校准.
-
-
颜冬冬;
曹坳程;
王秋霞;
李园;
方文生
-
-
摘要:
百菌清属于有机氯类广谱型保护性低毒杀菌剂,无内吸传导作用,喷施到植物表面后粘着性能良好,不易被雨水冲刷,药剂持效期较长。百菌清的生产过程会形成六氯苯、十氯联苯等氯化杂质,均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中其主要代谢产物4-羟基百菌清具有较高水溶性,毒性远高于母体本身。
-
-
张翠萍;
鲁广秋;
刘淑娟;
李淑英;
周元清
-
-
摘要:
[目的]探明湿地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为其在人工湿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水培法结合GC-MS技术研究有机污染物六氯苯(HCB)胁迫下,湿地植物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根系分泌次生代谢物、水培液的pH、溶解氧、电导率和氧化还原电位及HCB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培养过程中湿地植物香蒲促进水体HCB浓度降低35%~64%;香蒲根系分泌次生代谢物主要有10种,包括5种烃类、2种酯类、α-毕橙茄醇、1H-3A,6-氢呋喃-2-酮-3-羧酸和油酸酰胺;HCB胁迫导致香蒲根系分泌物收集液导电性增强,氧化还原电位为37.3~88.2 mV;水培30 d后,香蒲根系分泌次生代谢物组分发生改变,1-十二烯和1-十三烯2种烃类,苯甲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甲酯2种酯类的分泌被抑制,正十二烷、1H-3 A,6-氢呋喃-2-酮-3-羧酸和油酸酰胺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7.2%、87.4%和112.6%,而α毕橙茄醇、正十四烷和α 细辛脑含量分别下降25.7%、68.2%和96.5%;HCB浓度与香蒲根系分泌次生代谢物组分的相关系数为-0.887~0.509,其中,HCB浓度与苯甲酸乙酯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7,P<0.01).[结论]HCB胁迫直接影响香蒲根系分泌次生代谢物组分进而影响HCB的生物降解,其中,HCB胁迫下香蒲根系分泌物苯甲酸乙酯可极显著抑制HCB降解.
-
-
陈海娇;
付如鹏;
何秀梅;
张晋瑞;
钟媛;
余娇娇
-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六氯苯(hexaehlorobenzen,HCB)胁迫下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根系生物膜菌群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38和760 μg/L)HCB富营养化水体中香蒲根系生物膜的形态结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rD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电镜结果显示:根系生物膜附着微生物主要呈椭圆形或杆状.经不同质量浓度HCB处理后,狭叶香蒲根系附着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加,随着水体HCB质量浓度升高其根系生物膜中的细菌数量降低.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根系生物膜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属水平优势菌群主要包括3类:(1)高效净化水质的光合菌群,如红微菌属(Rhodomicrobium)、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红芽生菌属(Rhodoblastus)和红细菌属(Rhodobacter)等;(2)以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贪噬菌属(Variovorax)、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酸菌属(Acidovorax)等为主的有机物降解微生物;(3)参与脱氮和氮循环的反硝化菌群,如贪噬菌属(Variovorax)、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os)、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红细菌属(Rhod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和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等.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根系生物膜中菌群的主要代谢功能是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以及能量代谢.[结论]38μg/LHCB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狭叶香蒲根系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760 μg/LHCB的富营养化水体根系细菌群落.此外,属水平优势菌群可能与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净化、有机物降解以及脱氮和氮循环有关.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
杜杰
-
-
摘要: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百菌清中六氯苯、十氯联苯测定的标准方法及其他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百菌清中六氯苯、十氯联苯检测方法的研究方向并对公司近年来改进研究的多种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今后相关检测工作者在实际分析工作中选择合适的百菌清中六氯苯、十氯联苯测定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该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
-
周洲(摘译)
-
-
摘要:
2021年11月中旬,俄罗斯联邦兽医和植物检疫监督局(Rosselkhoznadzor)发布声明,表示要仔细检查来自某些国家的每批次苹果中的农药残留是否超过最大允许值(MPC),这些农药包括嘧霉胺、毒死蜱和六氯苯等。如此一来,从这些国家进口新鲜苹果的程序变得更加复杂,并延迟了苹果抵达俄罗斯市场的时间,苹果供应商也因此蒙受损失。俄罗斯此举被认为是一种非关税式壁垒,目的是在苹果过剩的背景下支持国内苹果生产商。
-
-
-
方艳艳;
聂志强;
迭庆杞;
黄启飞
- 《2016持久性有机污染论坛暨第十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六氯苯作为一种选择性的抗真菌剂,主要用于拌种杀菌剂,土壤消毒,也可用于生产花炮,作焰火着色剂,还是制作五氯酚及五氯酚钠的原料.1933年,HCB开始作为农作物种子杀菌剂生产使用,1978-1981年,六氯苯的产量达到峰值,截止1997年,全世界共生产HCB超过10万吨.由于六氯苯具有的高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2001年5月,被列为《斯德哥尔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公约》首批禁用或严格限用的12种对人类、生物及自然环境危害最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大多学者关注六氯苯在多环境介质的残留水平、分布特征及其降解规律等研究,但对历史生产场地多介质中六氯苯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因此,开展历史生产场地土壤中六氯苯的污染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对于认识其产生规律,提出从源头消除其环境风险至关重要。本文以一个典型的有机氯农药历史场地为研究对象,以钻探方式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六氯苯分析,探讨其在场地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特征,以期为污染场地调查、污染控制和治理修复提供基础数据。
-
-
-
-
张利飞;
郑明辉;
张兵;
苏贵金;
黄业茹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2暨第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氯代芳烃类化合物是最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不易降解,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开发针对POPs的降解技术,对于保护人体健康,保持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氯代芳烃类化合物热降解研究中发现,γ-Al2O3在热降解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 HCB)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但其热降解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综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离子色谱、红外光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γ-Al2O3热降解HCB的反应机制。
-
-
押淼磊;
王新红;
李永玉;
吴玉玲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2暨第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六氯苯(HCB)在早期作为廉价的广谱杀虫剂而广泛使用,它在空气、水体和沉积物中有长的 半衰期,因此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目前全球每年仍有高达12,000~92,000Kg(平均约为23,000Kg)的HCB释放到环境中去。我国虽然禁止了其作为农药的使用,但仍保留HCB的生产,主要用于生产农药五氯酚、五氯酚钠和其他化工产品。陆源排放的HCB可通过河口传输、大气沉降等进入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生态系统。而目前国内对水体中HC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域、河口和港湾等区域,本文则研究中国近海表层海水中HCB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环境行为。
-
-
郑中华;
袁松虎;
刘勇;
陈顺;
洪慧兰;
陆晓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氯代芳烃(Polychlorinated aromatic hydrocarbons,PCAHs)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 pollutants,POPs)造成的水体、土壤和沉积物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当前对此类污染的修复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0作为强化药剂,研究了Cu/Fe双金属体系对六氯苯( Hexachlorobenzene,HC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微米Cu/Fe对高岭土上HCB的脱氯主要是通过发生在两固相界面之间的氢解反应.TX-100加入后,可以促进高岭土上HCB的脱氯.TX-100lmmol/L时,反应四天HCB去除率可以达到97%;高浓度TX-100会使HCB富集在水体降低处理效果.
-
-
-
-
张丽霞;
刘烨煊;
苏贵金;
郑明辉
-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氯代芳烃是一类难于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的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和生物等生态环境的各要素之中。从特性上讲,氯代芳烃具有难降解性、脂溶性和生物富集性、生物毒性及半挥发性和远距离迁移性四个特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目前,处理该类物质的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迫切需要开发能耗低、经济、绿色高效的处理新方法。利用新型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尤其是复合型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氯代芳烃类化合物进行降解,为这类物质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