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根系分泌物

根系分泌物

根系分泌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94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1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919071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广西烟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根系分泌物的相关文献由292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凤芝、刘鹏、周宝利等。

根系分泌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19071 占比:99.92%

总计:919827篇

根系分泌物—发文趋势图

根系分泌物

-研究学者

  • 吴凤芝
  • 刘鹏
  • 周宝利
  • 程智慧
  • 韩晓增
  • 李勇
  • 沈宏
  • 丁万隆
  • 徐根娣
  • 乔云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石晶; 梁新华
    • 摘要: 为探究甘草根系分泌物乳酸是否对其自身存在化感自毒作用,以蒸馏水水培甘草幼苗为对照组,实际分泌浓度(1×10^(-4)mol/L)乳酸溶液培养为处理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2种甘草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uSQS1,GubAS表达情况,并通过HPLC法检测甘草根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甘草幼苗根中,GuSQS1,GubAS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叶中.GuSQS1基因在处理组甘草幼苗的根和叶中,6 h时达到最大值,而在对照组甘草幼苗的根和叶中,9 h时达到最大值.GubAS基因在处理组甘草幼苗的根中,6,48 h时达到表达量的2个高峰,叶中的6 h达最大表达量,而在对照组甘草幼苗的根中,9,24 h时出现2次表达量的高峰.从整个处理周期看,处理组这2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处理末期,处理组甘草幼苗根中甘草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甘草根系分泌物乳酸对甘草自身具有较明显的化感自毒作用.
    • 李敏; 邓红艳; 李文斌; 董卓玛; 庞婷; 欧阳江明
    • 摘要: 在不同比例空心莲子草粗根(TR)和细根(FR)分泌物均质化条件下,研究膨润土和高岭土对四环素(TC)的等温吸附特征,并分析pH值、温度和离子浓度对TC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泌物均质化后黏土对TC的吸附符合Henry模型,FR均质化对TC吸附的促进作用比TR均质化更强,高岭土对TC吸附的增长幅度比膨润土更大;在pH值2~10、温度5°C~40°C、离子浓度0.01 mol/L~0.5 mol/L条件下,分泌物均质化后黏土对TC的吸附量与温度呈正相关,随pH值和离子浓度增加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质化后黏土对TC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熵增的反应过程,莲子草根系分泌物能够增强黏土对TC的固定能力。
    • 王俐媛; 王坚; 赵元辰; 许超; 李雪枫
    • 摘要: 植物间彼此存在交流行为,可以通过身份识别与亲缘植物进行相互合作与竞争。本试验旨在探究‘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2’)对不同亲缘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识别差异。将‘热研2号’柱花草分别在7种含有不同亲缘关系柱花草根系分泌物的营养液中培养,研究自我、种内近缘亲属、种间远缘亲属根系分泌物对‘热研2号’柱花草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我根系分泌物处理组相比,近亲处理组的侧根数量、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和根生物量(鲜重)的平均值均显著增加(P0.05);远亲处理组的根长、侧根数量、根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平均值均显著增加(P‘热研24号’>‘细茎’>‘西卡’>‘大叶’>‘热研5号’>‘热研21号’。由此说明亲缘识别是柱花草与其邻近植物竞争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机制,在生产中将亲缘关系相近的柱花草品种混播(如‘热研2号’、‘热研5号’和‘热研21号’柱花草混播)是发展牧草混播新技术、增加单位面积饲草产量的可能途径。
    • 李欣雨; 刘函亦; 薛少琪; 邢莉彬; 彭亚茹; 蒙元永; 杨瑜; 黄冬琳
    • 摘要: 由于北方石灰性土壤锌有效性低,作物锌含量无法满足人体营养需求。前期研究发现种植绿肥可提高后茬小麦锌含量且后者与自身吸锌量正相关,但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田间试验测定绿肥(黑麦豆、绿豆、高丹草)地上部锌含量,水培试验收集分析绿肥根系分泌物组成,土壤浸提试验测定根系分泌有机酸对土壤pH值及土壤锌的影响,从而揭示绿肥吸锌能力及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锌的活化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及供锌水平绿肥根系分泌物存在差异,显著影响其吸锌能力。黑麦豆根系总有机酸和溶解性有机碳分泌量最高,其地上部锌含量最高;+Zn处理绿肥根系分泌量及地上部锌含量均高于Zn0处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中草酸最高,其次为琥珀酸和柠檬酸,富马酸较低,其均能降低土壤pH值和增加土壤浸提液Zn;含量,以草酸作用最强。相比其他两种绿肥,黑麦豆根系分泌的总有机酸最高,分泌的主要是草酸和柠檬酸,这可能是其活化土壤有效锌、吸收锌能力强的重要机制。
    • 孙志学
    • 摘要: 东北山樱桃尤以本溪山樱栽培最为广泛,是辽宁省甜樱桃栽培生产中的主要砧木,但连作障碍问题常影响丰产增收。本研究以本溪山樱不同浓度根系分泌物为处理,考察根系分泌物对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对发芽和生长影响较小,甚至对发芽略有促进作用。中浓度和高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对发芽和生长具有抑制效应。
    • 陈宇红; 蒋学飞; 苏滢; 王茂林
    • 摘要: 为了探究寄主根系分泌物中对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具有重要作用的代谢物,本研究首先测试了甘蓝型油菜不同根肿病抗性材料的根系分泌物对休眠孢子萌发的诱导能力,发现易感材料根系分泌物处理组的萌发率显著高于抗性材料处理组.进一步采用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物分析法检测了抗病材料和易感材料的根系分泌物,在负离子(ESI-)模式下鉴定出次级代谢产物1079个,在正离子(ESI+)模式下鉴定出次级代谢产物1257个,其中差异代谢物分别为662和722个.选取部分差异较大的代谢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胸腺嘧啶,2′-脱氧尿苷,L-异亮氨酸,葫芦巴碱,磷酸吡哆醛,香豆素,D-来苏糖和穗花杉双黄酮等对休眠孢子萌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继而影响根肿病的发生.
    • 杨青; 刘晓微
    • 摘要: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通过根系向外界环境中释放出的有机化合物,是植物与外界环境交流的重要媒介,在维持植物生长代谢、改善生存环境、抵御病虫害以及构建特定根际微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大作用。本文针对近些年的研究报道,综述了根系分泌物定义、收集、鉴别、功能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根系分泌物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 田磊
    • 摘要: 收集5 a、10 a、15 a林龄泡桐根系分泌物,以不进行根系分泌物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林龄泡桐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以10 a处理效果最佳,与CK处理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61.27%,土壤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了57.48%、22.22%、40.38%,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7.56%、31.64%、25.05%、7.88%,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60.37%、94.56%、53.72%,根系分泌物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并随着泡桐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有机质、速效氮磷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可以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 王孝芳; 梅新兰; 黄大鹏; 徐大兵; 杨天杰;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 摘要: 土传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根际有益细菌在青枯病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根际有效定殖是发挥生防作用的前提。以玉米秸秆、木块(松木)和稻壳为原料制成的3种生物质炭为有益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5的载体,探究生物质炭对有益菌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探究生物质炭对青枯菌的吸附、固持以及对根系分泌物的吸附作用,旨在阐述施用生物质炭提升有益菌T-5抑制病原青枯菌能力的可能机制。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3种生物质炭均显著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和根际青枯菌的数量,其中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木块生物质炭的防控效率达到60.56%。3种生物质炭作为有益菌T-5的载体均能够显著提升有益菌T-5的根际定殖数量及其防病效率,其中木块生物质炭的提升效果最好。与仅接种青枯菌的对照相比,木块生物质炭与有益菌T-5组合处理的根际青枯菌数量降幅达97.42%;与单独有益菌T-5处理相比,有益菌T-5以木块生物质炭为载体使其根际定殖数量提高了5.71倍。进一步研究发现,木块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吸附青枯菌,吸附量接近90.00%,且能够有效固持吸附的青枯菌,青枯菌的逃离降低了96.66%。此外,生物质炭不仅可以有效吸附根系分泌物,且有益菌T-5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根系分泌物并抑制青枯菌的生长。生物质炭作为生防有益菌的载体,促进根际有益菌的定殖能力,并吸附、固持病原菌,有效抑制土传青枯病的发生。
    • 王俊力; 刘福兴; 付子轼; 乔红霞; 陈桂发
    • 摘要: 为探讨亚热带地区枯萎期湿地有机物和氮去除效果与芦苇根系分泌物对收割时间的响应,运用水平潜流湿地开展了2年(第1年为2017年7月—2018年3月,第2年为2018年8月—2019年4月)不同收割时间(W1为不收割、W2为枯萎前收割、W3为枯萎中期收割、W4为枯萎末期收割)试验,监测了不同处理下芦苇根系分泌物的组成特征及湿地中有机物和氮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①2年试验均表现为枯萎前收割处理湿地TOC去除率降低,枯萎末期收割处理湿地TOC去除率增加的特征.②芦苇根系分泌物中烷烃类数量占比最高,2年试验收割处理后根系分泌物数量均呈降低趋势.③进水ρ(TN)较高的年份,根系分泌物中烷烃类相对含量最高,收割处理后烷烃类相对含量增加;进水ρ(TN)较低的年份,酸类相对含量最高,枯萎前和中期收割后酸类相对含量增加,枯萎末期收割后酸类相对含量降低.④进水ρ(TN)较高的年份,湿地TOC和TN去除率的变化整体上由烷烃类含量主导,二者与烷烃类含量均呈正相关;进水ρ(TN)较低的年份,湿地TOC和TN去除率的变化整体上由酸类含量主导,二者与酸类含量均呈负相关.研究显示,枯萎期芦苇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与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枯萎末期收割能增加芦苇湿地的有机物去除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