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
八音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专利文献23563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潍坊学院学报、文艺生活·文海艺苑、北方音乐等;
八音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竺韵德、王卫、陈良明等。
八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563篇
占比:99.49%
总计:23683篇
八音
-研究学者
- 竺韵德
- 王卫
- 陈良明
- 周芳芬
- 叶永明
- 周迥
- 王吉波
- 竺韻德
- 华启升
- 白国辉
- 王正尧
- 伊坂明彦
- 宁冬亮
- 梁仲锋
- 闫明清
- 康海龙
- 李宁
- 焦利明
- 王鑫安
- 华晓青
- 吴惠兴
- 浅川新六
- 陈晓铓
- 周健
- 周锡文
- 张欣
- 徐文正
- 徐智武
- 李俊平
- 汪良博
- 缪建明
- 郭文立
- 魏敏
- 黄云甫
- 张意斌
- 折井诚
- 杨文浩
- 沈成光
- 潘彭伟
- 石泽基
- 程义
- 竹村纯一
- 纪樑栋
- 缪如君
- 胡三平
- 臼井本基
- 陈光圆
- 韩圭乐
- 任圆圆
- 余广东
-
-
都日娜;
纳•格日乐图
-
-
摘要:
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通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已经成为蒙古族传统器乐曲中的珍贵文化遗产。本文以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为研究分析对象,通过对蒙古族四胡国家级传承人巴彦宝力格老师的口述访谈,重点解读《八音》在历史变迁中所体现的独特音乐风格。同时,对其在社会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背景下所呈现出来的多样化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还指出了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目前传承及演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建设性的思考。
-
-
都日娜;
纳·格日乐图
-
-
摘要:
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通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已经成为蒙古族传统器乐曲中的珍贵文化遗产.本文以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为研究分析对象,通过对蒙古族四胡国家级传承人巴彦宝力格老师的口述访谈,重点解读《八音》在历史变迁中所体现的独特音乐风格.同时,对其在社会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背景下所呈现出来的多样化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还指出了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目前传承及演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建设性的思考.
-
-
张俊
-
-
摘要:
"八音"是我国民间器乐乐种和演奏形式的一种称谓.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特色突出的一种,八音广泛流行于岭南地区的乡镇与农村,深受人们喜爱.桂东南与粤西地区相连,是中国南方八音流传的主要区域.因此,梳理该区域的八音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意义.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到目前关于桂东南、粤西地区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八音与信俗文化、八音的艺术特色及价值、八音的传承保护等方面,并且两个地区的八音研究目前仍以地方个案调研为主,缺少宏观上的整体性研究以及运用多点音乐民族志的方法对八音进行比较研究.
-
-
-
-
-
-
李光岩
-
-
摘要:
文章在学习中国古代音乐史中有关音乐成语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音韵发音的规律,对生活中常说但又不能说出其含义的"五音不全"、"八音齐奏"等成语做了分析和解读,希望在学习中国音乐文化的时候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
曹保明
-
-
摘要:
无论是歌,无论是诗,都是炸弹和旗帜,歌手的声音,可以唤起阶级。——马雅可夫斯基在草原上赶路,要起早,太阳没出来之前,草甸凉快。黎明时分,露水还没有升发,蚊虫和小咬的翅膀,都被露水沾湿,因此便于人行走。她沿着呼伦贝尔草甸上闪闪发亮的光泽走,她要去见一家人。
-
-
张新昊
-
-
摘要:
一、扬琴的历史简介扬琴是明末期间从波斯传入,在我国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是一种常用的击弦乐器。最开始作为一种曲艺伴奏,随着流传与发展逐渐形成多种流派。常用的扬琴有八音、十音和十二音三种。扬琴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合奏或者戏曲伴奏等。扬琴最初在我国广东地区流行,后来随着不断地发展与流传,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