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器乐

器乐

器乐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914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教育、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3篇、专利文献61篇;相关期刊408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北方音乐等; 器乐的相关文献由839位作者贡献,包括佐佐木智也、钱仁康、洛地等。

器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3 占比:93.33%

专利文献>

论文:61 占比:6.67%

总计:914篇

器乐—发文趋势图

器乐

-研究学者

  • 佐佐木智也
  • 钱仁康
  • 洛地
  • 大场保彦
  • 王立扬
  • 藤原佑二
  • 张伯瑜
  • 张磊
  • 张鑫
  • 汉斯-乌尔里希·拉厄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海滨
    • 摘要: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文人,既固守着诗歌讽喻以言志的立场,又抱定了诗歌任性以娱情的主张,在唐诗表现西域器乐悲绝激越的审美意味方面,这两种态度形成明显的文化矛盾。
    • 刘佳; 罗羽涵; 汪晓万
    • 摘要: 弋阳腔由于有“帮、打、唱”的外部形式,以及“其节以鼓,其调喧”的演唱特点,历来被冠以“高腔”的称谓。本文从历史传统、乐器品类、演奏技巧以及曲调方面探讨了弋阳腔伴奏中的器乐艺术特征。弋阳腔,自始至终保持并弘扬着南戏的民间艺术传统,成为我国古典戏曲民俗文化的代表。
    • 刘儒
    • 摘要: 唐代道教素有重视音乐的宗教传统,道士群体既会器乐演奏,又会声乐唱诵。道士群体作为道教音乐的承袭者,其被训练成为身怀器乐演奏技能的专家,擅长演奏打击类、吹管类、丝弦类等器乐。通过对唐代诗文、墓志、笔记、道经等文献的考证,全面展现道士所掌握的器乐元素种类,挖掘唐代道士与巫觋群体所掌握的祀神器乐种类范围、表现功能之异同:巫觋祀神音乐功能仅表现出娱神、娱人特性,而道乐中修身养性的自娱功能完全没有体现;巫觋比道士更为愿意接受琵琶、胡琴胡乐的器乐元素,而信仰本土宗教的道士更亲近中原传统乐器。透过上述考察,呈现出巫道两者之间音乐形态及宗教文化之深层渊源。
    • 陈彤
    • 摘要: 钢琴诞生以来,作曲家们一直追求如何在钢琴上完美地展现人类的优美歌声.文章追溯了钢琴艺术中声乐风格的起源,以巴赫创意曲和莫扎特奏鸣曲中具有声乐风格的作品为例,探讨了此类风格从巴洛克晚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发展,以期帮助钢琴专业人士和爱好者们在专业教学和钢琴作品欣赏中,对该类风格有充分了解.
    • 陈彤
    • 摘要: 钢琴诞生以来,作曲家们一直追求如何在钢琴上完美地展现人类的优美歌声。文章追溯了钢琴艺术中声乐风格的起源,以巴赫创意曲和莫扎特奏鸣曲中具有声乐风格的作品为例,探讨了此类风格从巴洛克晚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发展,以期帮助钢琴专业人士和爱好者们在专业教学和钢琴作品欣赏中,对该类风格有充分了解。
    • 汤霞
    • 摘要: cqvip:音乐教育具有实践性,因而艺术表现应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中。本文所谈的器乐教学中的创意表达能力是指学生编创多声部乐曲、制作个性化乐器和演绎不同风格乐曲的能力。下文,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如何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 吴洪晶
    • 摘要: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聆听音乐、演唱歌曲、演奏乐器及编创多种艺术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乐于思考、敢于实践的习惯,有效提升音乐能力.
    • 魏瑜
    • 摘要: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器乐可以有效地辅助学生学习音乐,让他们更好地鉴赏音乐以及领悟音乐。通过加强器乐教学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的识谱能力以及视唱能力都能得到提高。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学生的音乐素养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音乐的时候更得注重将器乐带到课堂教学当中。
    • 卢应攀
    •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习器乐的黄金时期,想要让孩子们学好乐器,它必须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换而言之,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器乐进课堂”走得更扎实更稳健呢?我觉得要点有三,首先激发学习兴趣,进而重基础,抓落实,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夯实基础。
    • 刘海婴; 王立扬
    • 摘要: 不同文化底蕴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是完全不同的,东方人的婉约与西方人的开放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当“地球村”从一个概念转化为现实之后,如何有效地让这两种文化内容之间从竞争关系调整,乃至优化成为合作关系显然绝非易事,不过这也的确给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构建出绝佳的机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