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八二宪法

八二宪法

八二宪法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法制与社会发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等;八二宪法的相关文献由101位作者贡献,包括田飞龙、秦前红、华庆等。

八二宪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80.1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11.32%

专利文献>

论文:9 占比:8.49%

总计:106篇

八二宪法—发文趋势图

八二宪法

-研究学者

  • 田飞龙
  • 秦前红
  • 华庆
  • 吴荣清
  • 尹光耀
  • 田雷
  • 程雪阳
  • 邓燕忠
  • 陆建平
  • 高全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翟明煜
    • 摘要: 中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确保中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根本法制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为“八二宪法”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法制基础,而“八二宪法”也是一部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好宪法,在宪法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构等宪法规范中,都鲜明地表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八二宪法”历经五次修改,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写入宪法。在宪法的保障下,坚定“四个自信”,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和必由之路。
    • 秦前红; 王雨亭
    • 摘要: “八二宪法”40载,国家权力布局结构不断演进。其中,“党的领导”被明确写入宪法总纲,较为完备的“党的领导”规范体系初步建成;全国人大常委会从“赋权”到“扩权”,呈现出能动行权的态势;合宪性审查机制从“隐性”到“显性”,逐渐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实践”到“入宪”,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监察法律体系;地方立法权从“恢复”到“扩容”,力在达成收权与放权之间的平衡。“八二宪法”发展的40年,不断往返于规范与现实之间,充分展现根植中国文化,依赖中国经验,采行中国眼光,兼顾效率与公平、贯彻民主和自治的宪法实践精神。然而,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应逐渐转变为以创制法律来推动全方位改革的范式,主要依靠法律建构来确认权力结构和权利体系。
    • 庞远福
    • 摘要: 身处转型社会的“八二宪法”暗合转型宪法的特质,可归入转型宪法序列。从政治、经济与文化三个维度对“八二宪法”及其实施与变迁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转型宪法表现出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向,且三种趋向存在递进共生的关联;转型宪法往往面临贫富差距扩大等方面的社会挑战;转型宪法承担着实现国家富强、保障人民民主、维护核心价值等方面的目标性任务,且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性任务加以展开和落实。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认清转型宪法的发展趋向,回应转型宪法面临的挑战,致力于转型宪法任务的实现。
    • 王海军
    • 摘要: 我国现行《宪法》将检察机关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凸显了“法律监督”作为检察机关之重要职能的概念内涵。我国的“法律监督”一词,乃是在理解苏联检察机关监督职能所用的立法措辞“检察监督”之基础上形成的。在移植苏联法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并没有直接引入“检察监督”这一术语,而是用“法律监督”一词予以表达。“法律监督”在我国最初是作为一个法学概念,在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八二宪法”中被立法确认,并作为一个宪法概念沿用至今。
    • 王禹
    • 摘要: 八二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探索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物和法制体现。它包含着中国制宪以来关于宪法问题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人民探索符合中国特点、契应中国文化、具有中国特色宪法道路的重要成果和法制体现。八二宪法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道路的开创。坚定中国宪法文化自信、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宪法监督建设,继续推进八二宪法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道路,为国家发展进步、人民幸福生活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 李思斋
    • 摘要: 相信小伙伴们都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来,宪法先后历经多次全面修改,最终于1982年12月4日形成了现行《宪法》文本的基础,即"八二宪法"。在数次全面修改后,我国又通过多部宪法修正案,在"八二宪法"文本的基础上添加了诸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十分重要的条款。
    • 田雷
    • 摘要: 我国现行的“八二宪法”是由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作为一部“新宪法”,它所取代的是由同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所通过的“七八宪法”。五届全国人大的任期构成了我们理解“八二宪法”的历史背景,因此,对于我们理解这部宪法以及其中若干条款和问题,五届人大的历史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党史和人大制度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彭真年谱,使得研究者可以连贯梳理五届人大的历史,并形成某种整体的叙述。本文以五届人大的五次会议作为历史叙述的关键时间节点,把“八二宪法”诞生这一事件安放在这一历史阶段全国人大立法的整体秩序中加以思考。打通原本为法律概念和部门法所分割的思维,所看到的不只是“八二宪法”,还有五届人大在“人心思法”的历史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系列重要立法工作,尤其是在二次会议和五次会议上所通过的一系列国家机构立法,在理论上辨析出存在于宪法和若干国家机构立法之间复杂、有机的相互配合关系。正是通过这一系列以“八二宪法”诞生为中心的五届人大立法创制,我国的“法制建设的基础”得以奠定,历史由此翻开新的一页,在八二宪法时间内诸多习以为常的国家机构职权和运转规则,都来自这一立法开端时期的创制。
    • 张维炜
    • 摘要: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忠实维护人民利益,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速完善发展,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构筑坚固基石。"八二宪法"完成第五次修改,开启依宪治国新征程;公共卫生领域立法全速推进。
    • 王超维; 张栋
    • 摘要: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的制定的参考,同时也是维护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并且在任何一个依法治国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维护宪法权威,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法制建设向前发展.文章从历史角度介绍了我国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制定和修改的发展进程,阐述了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发展的历史经验,最后从实践角度论述了如何维护宪法权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 田飞龙
    • 摘要: 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宪法秩序在根本法意义上严格遵循人民主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三大基本原则,具有宪法秩序上的内在一致性与连续性,但在具体宪法律及文本制度构成上则存在重要的变迁和转换。2018年修宪推动"党的领导"总纲化、监察法治体系化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宪法化,结构性地提升了中国宪法的理想性层次及制度理性。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中国宪制发展的增量,以期为理解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新宪法秩序及中国与世界新关系模式贡献智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