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营养混合液
全营养混合液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药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93419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2011全国肠内肠外营养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9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等;全营养混合液的相关文献由311位作者贡献,包括秦侃、范鲁雁、吴晓安等。
全营养混合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93419篇
占比:99.98%
总计:693568篇
全营养混合液
-研究学者
- 秦侃
- 范鲁雁
- 吴晓安
- 林绪芳
- 毕月斋
- 倪元红
- 周定
- 张礼菊
- 徐丽华
- 戴福仁
- 蒋朱明
- 邓小辉
- 万幼峰
- 余小萍
- 刘健
- 卞晓洁
- 吴肇汉
- 唐云凤
- 唐微艳
- 姚帮新
- 姜海平
- 宋亚君
- 宋秀琴
- 张建中
- 张建明
- 张涛
- 彭南海
- 徐小琳
- 徐帆
- 方文华
- 曹伟新
- 李宁
- 李朝华
- 李桃云
- 李民驹
- 李里
- 杨乃发
- 王俊荣
- 王秀荣
- 老东辉
- 董素莲
- 赵新新
- 赵焕华
- 邓晓辉
- 郑明兰
- 钱培芬
- 陈丽
- 高武新
- 黄德骧
- 黄振光
-
-
刘海雄;
邓树荣
-
-
摘要:
目的考察不同种类脂肪乳注射液在全营养混合液(TNA)中的稳定性。方法参考医院某科室在用肠外营养处方,用不同种类的脂肪乳注射液分别调配成TNA样品,分别于室温[(25±2)°C]下放置0,4,8,24,48,72 h时取样,进行外观考察,苏丹红、pH、不溶性微粒数、Zeta电位及脂肪乳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测定。结果随时间推移,各组样品均无沉淀、絮凝、变色、分层等现象,均无苏丹红溶解扩散现象(未破乳),pH、不溶性微粒数、Zeta电位、平均粒径(MDS)、多分散系数(PDI)均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中配制的TNA中脂肪乳稳定性均较好。临床医师开具PN处方时如需添加脂肪乳,可参考使用本试验中所用PN处方。
-
-
林惠玲;
王小冰
-
-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肠外营养使用情况,进一步分析我院新生儿肠外营养处方的应用是否合理,倘若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则需经明确并统计现存问题,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规范新生儿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有所帮助。方法提取我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静脉配置中心配置的TNA处方,并对处方的基本情况、用药种类、糖脂比、热氮比、各电解质浓度等进行统计,分析我院新生儿肠外营养处方的合理性。结果从试验结果来看,营养处方中的葡萄糖浓度控制合理,电解质浓度均未超过规范标准,18.10%的营养处方中糖脂比不合理,4.81%的营养处方热氮比不合理。结论我院新生儿的TNA处方总体应用较为合理,但仍有部分组分不当的情况,还有一些营养素的添加量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
-
柳波;
徐帆
-
-
摘要:
由于肠外营养液的配方特殊,组分较为复杂,其稳定性对质量有直接影响全营养混合液中配伍制剂可能由于水相的不相容性而导致沉淀产生,这是肠外营养治疗中风险度最高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全营养混合液中水相沉淀的发生机制、水相相容性的评价方法、水相相容性的实验室研究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肠外营养液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
-
-
闫艳;
董玉香
-
-
摘要:
目的 观察全营养混合液营养支持在白血病化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儿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加用全营养混合液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饮食指导,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营养状态及干预后的化疗毒副反应.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三角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最低值、血红蛋白最低值均高于对照组,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胃肠道毒副反应率、黏膜炎症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采用配制的全营养混合液进行营养支持,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降低患儿化疗毒副反应.
-
-
-
金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药师对全营养混合液(TNA)处方进行点评和干预对降低此类处方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某医院收集的5399张TNA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6月至8月期间,该医院的临床药师对TNA处方进行点评和干预.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该医院收集的2222张TNA处方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该医院收集的3177张TNA处方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TNA处方的不合格率.结果:2018年6月至8月期间,该医院的临床药师共点评1154张TNA处方,共干预461张TNA处方,其中干预成功的处方有237张,占51.4%.在观察组TNA处方中,因TNA中的添加物不稳定、离子浓度超标、糖脂比不当、热氮比不当、组分超量、组分重复、氨基酸使用不当、输注途径不当及处方中未标明在输注TNA时应监测患者的血糖导致不合格的TNA处方所占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处方中因上述因素导致不合格的TNA处方所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TNA处方进行点评和干预可降低此类处方的不合格率.
-
-
周鹏;
黄健;
杨红军;
杨文丽;
蒋依妮;
余燕;
和洁
-
-
摘要:
目的 评价药师干预全营养混合液(TNA)医嘱的效果.方法 2018年4月,药师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的TNA医嘱进行干预.选取该科室2018年1月至3月的TNA医嘱作为对照组,5月至7月的TNA医嘱作为干预组,评估药师干预TNA医嘱的效果.评估的内容包括不合理医嘱发生率(包括适应证、糖脂比、热氮比、氨基酸遴选不适宜等)、患者出院前生化指标、经济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药师参与医嘱干预后,TNA医嘱在氨基酸遴选、糖脂比、热氮比方面的合理率显著上升(P<0.05),不合理医嘱发生率由84.89%下降至23.89%(P<0.001).干预组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NA日均费用为(532.59±93.02)元,干预组TNA日均费用为(480.50±106.06)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药师参与TNA医嘱干预后提高了医嘱的合理性,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同时降低了TNA日均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
-
-
-
-
-
-
-
-
-
-
商荣华
- 《2006年规范静脉输液混合调配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1967年StanleyDudrick与DouglasWilmore采用中心静脉输入高热能与氮源在临床获得成功,提出了全静脉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简称TPN)也称全胃肠外营养的理论.TPN治疗技术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及重大手术的成功率有积极作用.它可以保护和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参与机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的调控与修复,促进患者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本文就TNA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
-
李道佩
- 《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全肠外营养(PN)从6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至80年代初已发展为全合一,95年以后的欧洲及美国90%的肠外营养支持均是采用全合一.全合一(AllInOne:AIO)指的是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体外按一定程序混合组成全营养混合液(TNA).随着临床营养液支持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混合配制的营养液无论在操作水平还是在临床应用上都较过去有了长足进步.我国自开始应用TNA至今,全国已有过百家医院、多病种采用此项技术,TNA不仅用于外科,也安全用于内科、妇产科、儿科等领域[1~6];不仅用于完全禁食病人,也用于部分禁食或摄入不足的病人.目前的研究资料均表明,TNA输注具有改善病人的营养支持、减少胃肠道分泌、促进肠粘膜增生、参与免疫功能的调理、促进组织愈合、减少并发症的优势,也大大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TNA输注能有效减少输液连接,从而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使用TNA能同时向病人提供各种营养素,从而使病人整个代谢过程更接近生理状况.TNA在世界上乃至全国许多医院现已成为临床有效治疗的辅助手段甚至乃是重要手段,本文探讨围手术期肝切除病人肠外营养支持用药分析。
-
-
-
-
-
-
-
-
-
-
-
-
- 吴晓安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5-09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营养混合液配制或三升袋输液配制柜,本柜有两个或多个配制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有放置各种液体瓶的相对清洁的上子柜;有处于无菌环境的下子柜,其底部还可设置了电动摇摆器,并采用立体设计,使配制柜的体积明显缩小,柜子相互对面可有两组人员同时操作,柜子下方安置了滑轮,在配制工作结束时,可将配制柜推至房间角落,从而不占用更多空间。每个配制单元采用固定于消毒子柜侧角的紫外线灯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