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先天性小耳畸形

先天性小耳畸形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743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医药与保健、现代生物医学进展、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等;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潘博、蒋海越、庄洪兴等。

先天性小耳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8.80%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98%

专利文献>

论文:1743 占比:90.22%

总计:1932篇

先天性小耳畸形—发文趋势图

先天性小耳畸形

-研究学者

  • 潘博
  • 蒋海越
  • 庄洪兴
  • 章庆国
  • 林琳
  • 赵延勇
  • 张爱君
  • 杨庆华
  • 石润杰
  • 周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小刚; 李甜(综述); 张舵(审校)
    • 摘要: 耳廓重建主要是为了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外伤等造成的耳廓畸形或缺损,由于耳廓独特的形态与精细的生理结构,使得耳廓重建一直都是临床极具挑战性的治疗手段之一。自体肋软骨移植与人工支架置入是耳廓重建的常见方法,而软骨组织工程的出现,给耳廓重建带来了新的发展。其中选择合适性能的支架材料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拟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耳廓重建的三种类型、不同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特点以及耳廓支架面临的挑战与3D打印应用等内容综述如下。
    • 郭蕊; 王冰清; 刘暾; 陈琪; 钱瑾; 王悦; 张永彪; 王培洲; 李涵博; 梁嘉芯; 章庆国
    •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其伴发畸形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通过临床查体、胸部CT和超声等结果进行诊断,记录其不同分型和伴发畸形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纳入346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其中男性2659例(76.8%)>女性804例(23.2%);右侧1951例(56.3%)>左侧1217例(35.1%)>双侧295例(8.5%);小耳畸形3度2677例(77.3%)>2度627例(18.1%)>1度94例(2.7%)>4度65例(1.9%)。家族性病例40例(1.2%),其余3423例(98.8%)为散发病例。不同分型小耳畸形在患病侧别(χ^(2)=91.908,P<0.001)和散发病例(χ^(2)=8.293,P=0.040)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发畸形方面,3463例中2038例(58.6%)合并一种或多种伴发畸形。其中最常见的为颅面部畸形(51.5%),其次为肌肉骨骼系统(11.0%)和心血管系统畸形(4.8%)。小耳是否伴随其他畸形在患病侧别(χ^(2)=15,413,P<0.001)和不同分型(χ^(2)=44.189,P<0.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伴发畸形比例较高,且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临床诊疗中,医师需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以提供个体化治疗。
    • 姚俊翔; 李少华
    • 摘要: 目的:了解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59名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连带病耻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得分为(48.25±13.62)分;经线性相关分析可知,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主要照顾者性别、文化程度、社会支持水平以及应对方式为影响其连带病耻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水平较高,应当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尤其对于女性、文化程度水平较低、照顾负担较重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的照顾者,应采用个体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其连带病耻感水平。
    • 匡玉婷; 赵斯君; 黄敏; 罗欣友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儿20例,患儿均为单侧耳畸形,年龄6.5~15岁,平均年龄8.7岁。一期手术首先处理残耳,分离耳后乳突区形成囊腔,同时行耳垂转位。取患耳对侧的肋软骨雕刻成耳廓支架,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同时雕刻出耳屏,将耳屏处的基底垫高,尽可能的加深耳舟、三角窝,耳屏、耳屏间切迹的深度,在修剪耳轮时,将耳轮脚的前端尽可能垫高,尖端留置的更长,以凸显耳轮脚的深度。将耳廓支架埋置于耳后囊腔内;二期手术行“立耳”,颅耳角成形;三期手术行耳甲腔成形。结果 20例再造耳一期手术出现血肿1例,二期手术出现感染1例,支架外露1例,通过局部处理均恢复,并继续进行下一期手术。所有患儿三期手术术后随访3~9个月,再造耳双耳对称性佳,耳轮脚、耳屏处形态佳,颅耳沟加深,耳垂与耳廓下部接合处的线条流畅,再造耳总体外观满意。结论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可更凸显耳屏、耳轮脚、三角窝及耳垂等部位的细微结构,更能呈现出再造耳的立体感,该方法可为先天性小耳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尤妍颜; 高天; 冯文林; 李丽华; 王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国产耳廓矫形器对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9年11月~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颌面中心收治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45例(66耳),男24例(39耳),女21例(27耳)。根据患儿的年龄(出生日龄)分为A、B、C组,A组:≤10天,共20例(29耳);B组:11~30天,共10例(15耳);C组:>30天,共15例(22耳)。均采用国产"尔立美"耳廓矫形器进行矫治,并比较不同日龄组患儿的矫治时间、矫治效果、患儿家属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儿的性别、耳廓畸形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耳廓矫治时间、矫治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年龄与矫治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矫治效果等级呈负相关(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与矫治效果等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国产耳廓矫形器对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矫治效果显著,矫治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矫形器佩戴时间越短。矫治效果是影响患儿家属对耳廓矫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矫治效果越好,家属满意度越高。
    • 朱亚兰
    •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行耳廓再造成形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施以综合护理的实际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行耳廓再造成形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5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5)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25)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从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两个维度评价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病人经过各自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经评定显示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24.00%,前者明显更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述患儿施以综合护理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可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 杨玉梅; 张娟; 胡雪芹; 刘莉; 张爱君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品管圈活动的出院计划管理在耳畸形再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耳畸形再造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58例为对象。根据患者(监护人)意愿,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管理,观察组基于品管圈活动予以出院计划管理。比较两组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记录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再造耳廓优良评价。结果两组出院3个月后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再造耳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出院计划管理,基于品管圈活动的出院计划管理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 杨玉梅; 张娟; 胡雪芹; 刘莉; 张爱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品管圈活动的出院计划管理在耳畸形再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耳畸形再造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58例为对象.根据患者(监护人)意愿,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管理,观察组基于品管圈活动予以出院计划管理.比较两组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记录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再造耳廓优良评价.结果 两组出院3个月后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再造耳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出院计划管理,基于品管圈活动的出院计划管理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 江晨艳; 陈斌; 王树伦; 李蕴; 阎小军; 易彬; 石润杰; 吴皓
    •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儿Medpor支架全耳廓再造联合不同听力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的患儿共68例,男性53例,女性15例,年龄7~12岁,中位年龄8.8岁.其中28例行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的同时一期完成听力重建术,包括20例患者完成传统的外耳道成形和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8例患者术中植入骨桥的骨传导装置,术后3~4周佩戴骨桥体外处理器;余下40例小耳畸形患者仅行Medpor支架植入耳廓成形术,作为对照组.术后评价患儿耳廓形态、听觉功能的改变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30个月,一期完成听力重建与形态再造组的患儿耳廓外形良好,术后12个月耳廓14个精细结构平均分值为9.43分和10.67分,耳廓对称度平均分值为6.83分和6.00分,与单纯耳廓再造组(8.23分/6.2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组术后平均听阈改善43.3 dB,平均言语识别阈值下降42.3 dB;外耳道及鼓室成形组平均听阈改善4.1 dB,平均言语识别阈值下降11.4 dB.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眩晕、耳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外耳道及鼓室成形组术后出现感音神经性聋、耳廓支架断裂、耳道再狭窄、耳道闭锁各1例;单纯耳廓组中耳廓支架外露、面神经颞支损伤各1例;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头皮切口处毛发生长困难.结论 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同时进行外耳道鼓室成形或骨桥植入重建听力技术安全有效,重建听力的方式需评估患者内中耳发育情况而定,对于中耳乳突发育欠佳者建议骨桥植入以获得稳定而明显的助听效果.
    • 牛晓敏; 平陆; 范欣淼; 樊悦; 陈晓巍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侧小耳畸形合并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分期耳廓再造-骨桥植入术后单侧及双侧骨导助听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双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测试裸耳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行颞骨高分辨CT评估乳突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分期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术).术后骨桥开机时、开机后3、6、12、24个月,测试单侧骨桥助听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安静环境和信噪比5 dB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识别率);植入骨桥至少3个月后,分别测试裸耳、单侧骨桥助听和双侧骨导助听(一侧骨桥+对侧ADHEAR)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采用国际助听器评估问卷和Glasgow儿童获益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主观获益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2例患者中9例于耳廓再造术前植入骨桥,6例同期植入骨桥,17例于耳廓再造术后植入骨桥;32例均对侧佩戴ADHEAR.单侧骨桥及双侧骨导助听的平均纯音听阈均较裸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单侧骨桥与双侧骨导助听阈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单侧骨桥及双侧骨导助听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t=6.50,P<0.05),单侧骨桥与双侧骨导助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环境下,双侧骨导助听显著优于单侧骨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调查问卷显示单侧骨桥植入及双侧骨导助听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于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同时合并重度传导性聋患者,单侧骨桥植入和一侧骨桥+对侧ADHEAR均可改善其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双侧骨导助听较单侧骨桥可进一步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