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46篇;相关期刊693种,包括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郭沫若学刊、名人传记:上半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文体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传记文学的相关文献由1176位作者贡献,包括郭久麟、陈兰村、全展等。

传记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3 占比:49.2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546 占比:50.67%

总计:3051篇

传记文学—发文趋势图

传记文学

-研究学者

  • 郭久麟
  • 陈兰村
  • 全展
  • 韩春萌
  • 王成军
  • 韩石山
  • 传记文学编辑部
  • 俞樟华
  • 杨荣
  • 胡德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秦景华
    • 摘要: 《鸿门宴》节选自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项羽本纪》。文章主要有刘邦赴宴前的准备、宴会中的刀光剑影、刘邦成功逃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就是刀光剑影中的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正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在《鸿门宴》的教学课堂实践中,语文教师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鸿门宴》中历史事件挖掘、人物形象塑造、传记文学写作特点等重点方面的教学。尤其是新的课程改革之后,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以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应试性教学不能再适应课程改革的标准。
    • 樊星; 李冰璇
    • 摘要: 武汉大学樊星教授近年来格外关注非虚构文学范畴下的传记文学写作,并高度肯定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成就。在访谈中,樊星教授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试图辨明传记文学的概念范畴,谈到了传记文学的“史”与“文”的属性,传记文学与报告文学、历史小说、传记的区别。他还剖析了传记文学的选题与写作,推荐了传记文学的经典书目,分别从上世纪40-70年代的传记文学、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记文学、女作家的传记写作、武汉大学人的传记文学、当代政治人物的传记、普通人的传记等六个方面谈到传记文学经典。此外,他还围绕传记文学的影视化现象、中外对比等话题展开论述与思考,呈现出跨学科、跨国别的开阔学术视野。
    • 孙瑾
    • 摘要: 【专题解释】本专题聚焦《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让学生感受实用类文本语言准确、通俗的平实之美,感受其灵活、多变的生动之趣,体悟其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独特性。【预习任务】1.品读《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大战中的插曲》,根据学习任务单中的具体要求,厘清传记文学与回忆录两种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 吴贤友
    • 摘要: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杰出的叙事艺术堪为后世文学和史学创作的典范。以选入教材中的《鸿门宴》片段为例,并结合全篇,从叙述的详略、个性化的言语和寓褒贬于字里行间等三个方面,分析作者叙事的精妙和不虚美隐恶的表达智慧,帮助学生读懂故事,理解人物,看透历史。
    • 毕丹
    • 摘要: 本文以雅各布·阿博特所著的《征服者威廉》中的第八章和第十章为研究对象,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将目的论的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这三个原则与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对遇到的人称代词的处理、称谓词的处理、描述性语句的处理、用词的选择、词性的处理这些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还原或省略人称代词、转变称谓词、再表达描述性语句、使用四字成语、转换词性。
    • 杨华
    • 摘要: 少儿主题出版是兼具主题性和儿童性的出版,承担着向少年儿童传播主流文化,帮助少年儿童建立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聚焦少儿主题出版,以“科学追梦人”系列的策划思路、出版过程和营销策略为例,探索专业少儿出版社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挥创造性思维,拓宽主题出版物的发展空间,可为少儿出版社的主题出版实践提供参考。
    • 金美兰; 曹昊
    • 摘要: 宋时烈是朝鲜朝政治派别“老论”的首领,北伐论的领军人物。明清交替时期,宋时烈撰写了《三学士传》《闵龙岩垶传》。这两部传记主要对丙子战争结束后的重要事件及人物事迹进行了概括性描述。《三学士传》中除了斥和派的代表,还描写了舍生取义的金尚容、尹宣举和洪翼汉家人的悲壮死亡。而《闵龙岩垶传》则高度集中地叙述了闵垶一家集体自杀的情况,称此为大义之举,并高度赞誉他们的生死观。
    • 邹建军
    • 摘要: 苗勇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以中国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为叙述对象,向世界讲述了一个现代中国的历史人物故事,在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讲好现代中国故事?《晏阳初》在叙述构思上的精巧性、环境呈现上的直观性、人物描写上的特定性、人物对话上的内在性、叙述语言上的抒情性和诗词引入上的镶嵌性方面,走出了一条传记文学创作“可视化”道路,并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尽管在文本叙述方面也存在一些缺失,但这些优势和特点,值得传记文学作者进行学习与借鉴。
    • 夏朋飞
    • 摘要: 文章总集是考察明人对传体文学接受的重要视角。通过考察总集的传体设置、作品选录、文体辨析等,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明人的传体文学观。具体来说,明人进一步明确了史传入集的“合法性”,将更多的史部作品加入传体中,扩大了传体的意涵。明人对传体作品的选录,以对本朝传体文的择录最为用心,选录作品数量多、代表性强、兼重文心与道义,能够反映明代传体文创作的总体态势。此外,明代文章总集对传之为体作了不断深入的辨析,传体分类精细而合理,其观念一直影响至今。
    • 熊明
    • 摘要: 传记既有着“史”的属性与身份,又有着“文”的属性与身份,兼文兼史。中国古代传记的历史生态及其传统,直接影响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传记创作与研究。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传记一直以来传统的史学身份,是史之一体。另一方面,又要正视传记的文学性,视其为文学之一体,将传记置于文学领域,在文学视阈下来检视传记、传记文体及其相关范畴。传记研究也因此可以在两个不同向度上展开,一是在史学视阈下将其作为史学著述的研究,一是在文学视阈下将其作为文学作品的研究,同时,文史结合、兼文兼史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向度。不同的研究取向,也必然需要事先划定与之相适应的研究边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