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统道德

传统道德

传统道德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6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121篇;相关期刊937种,包括伦理学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世界城市与精神文明建设论坛、“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传统道德的相关文献由143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资源、张开城、张怀承等。

传统道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2 占比:30.6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121 占比:69.25%

总计:4507篇

传统道德—发文趋势图

传统道德

-研究学者

  • 李资源
  • 张开城
  • 张怀承
  • 陈晓英
  • 党家政
  • 王成
  • 冯永刚
  • 刘正伟
  • 史高嫣
  • 易连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栾淳钰
    • 摘要: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可以成为涵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资源。鉴于此,以道德为抓手,充分重视和挖掘重孝慈、讲勤俭、尚和合,守忠信、尚廉洁、崇正义,讲仁爱、懂礼节、知荣耻等传统道德资源,把握好时代新人的家庭教养、学校培养和社会滋养,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 李向南; 符杰祥
    • 摘要: 鼓吹节烈与批判节烈两种原本相互对立的话语在抗战时期重新激活、交错出现,并共同以民族救亡为旨,这一看似合理而又矛盾的现象值得深思。老舍信仰"国家至上",创作了颂扬女性殉国的节烈剧本,丁玲则承接"五四"的批判精神,在小说中表达了鲜明的反节烈立场。两位作家都遭遇了现代性的困惑,老舍的救亡热情难以协调节烈书写,丁玲的启蒙理想也难以抵御道德偏见。在颂扬与抵抗之间,映射出传统节烈观的现代变奏以及启蒙与救亡话语在现代中国复杂的发展变化态势。
    • 荣玉巧; 王红
    • 摘要: 在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日益重视传统的力量。蒙学读物《弟子规》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缩影。我们要把《弟子规》的道德理念与当今社会状况进行分析比较与对照,辩证地分析其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对《弟子规》中的传统道德范畴,我们可以走进当代文化语境,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众口味的形式对其作出新的“阐释”。发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推动传统道德文化的生活化。在传统道德文化生活化的具体操作方式上,《弟子规》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传统道德文化的宣传应采用通俗而不庸俗的言语形式,传统道德文化的践行应寓于日常生活细节之中,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应该从基础教育做起。
    • 赵亮
    • 摘要: 倪德卫、舒尔曼和泰维斯分别发表在1956年、1966年和1978年的研究,基于现代中国的不同历史节点回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它们都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及其教化方式的重视,从道德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和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凸显了中国革命的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优势,也为理解社会主义为何能在中国顽强存续和不断壮大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倪德卫等人没有发现,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东西方道德观念都强调终极和绝对的境界,其研究因此把社会主义道德理解成某种控制的结果。实际上,这种道德在新中国恰恰是作为推动人不断解放的过程,人们既有的各种道德观念围绕着尊重劳动和创造快速地扬弃和重组,以支撑和构成“永久奋斗”的新人和社会。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道德既体现了现代中国的创新意志,又紧密联系着在这种创新中反而愈加深沉和强大的民族传统。社会主义道德正因此为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愈加牢固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提供了关键的精神指引和文化支撑。
    • 张怀承; 周鸾飞
    • 摘要: 传统道德能够延传几千年,缘自社会对其合理性的认同,这种合理性的论证就是道德本体的建构。先秦时期作为传统道德内核的思想体系基本奠定;两汉学者不仅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而且在神学目的论的理论视域中对传统道德的合理性做了初步论证,将道德的本体归原于“天”;宋明理学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和“理一分殊”的理论重新建构传统道德的本体,在传统学说的范围内完成了道德的至上性、绝对性和合理性的论证。这种论证的完成导致了传统道德的僵化,明清之际的学者对宋明理学道德本体的绝对性提出了挑战,到近代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学者对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以理性主义、道德相对性解构了传统的道德本体。但是,在道德本体解构之后,道德合理性如何获得理论的辩护,又成了一个新的理论问题。
    • 张树民
    • 摘要: 孝与廉,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要求,更是鉴别官德的一面明镜,照一照,品行优劣,原形毕现。《孝经·开宗明义》说:“夫孝,德之本也。”《论语》多处谈及孝,综合起来,孔老夫子的意思是,父母在世时,为人子女者,要内心恭敬,神色和悦,行为符合义理;另外,必须尽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免除父母的担……这些皆能做到,才算是孝。
    • 张怀承; 刘磊
    • 摘要: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承担着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传统道德文化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传统仁爱精神、民本思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传统的担当意识、民族大义到当代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从对理想人格、大同社会的追求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传统道德文化的生命价值不在于它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什么作用,而在于挖掘它在不同时代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 谢一格; 谢志宇
    • 摘要: 森鸥外的历史小说《护持院之原上的复仇》描绘了江户时代山本家的复仇故事,小说内容客观严谨,但却能让读者受到触动.森鸥外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造型,巧妙地营造出了封建信仰社会下坚守传统道德、追求个人精神、对规则持怀疑却不愿否定的三种立场的对比与冲突.从时代的角度来看,三种立场的摩擦反映了近代日本社会传统秩序与个人精神的对立.森鸥外批判了肆意破坏秩序,盲目追求个人精神的危险思想家,但也同时主张现行的制度和道德已不再适应人类发展.
    • 李暖心
    • 摘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拥有着内涵丰富的文化历史,优秀传统道德在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当代高校教育中,中国传统道德对于高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德育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如何结合,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如何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高校德育教育的研究重点,需要通过多方合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在学校、教师、学生之中的协同发展。
    • 田增军
    • 摘要: 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思想。并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其核心素养等。在政治教育中融入或渗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既能让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能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活、有趣,容易让学生理解,更能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其思想道德的提升,实现政治教育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