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843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99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3787篇;相关期刊600种,包括南北桥、考试周刊、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5年专题研讨会、2018素质教育研讨会、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等;初中政治的相关文献由660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燕、张敏、张立军等。
初中政治
-研究学者
- 刘燕
- 张敏
- 张立军
- 李军海
- 王鹏
- 赵军莲
- 张坤
- 张晓营
- 张桥
- 李军
- 李敏
- 李斌
- 郭晓英
- 韩新廷
- 马建敏
- 卢婧
- 叶丽君
- 周玲玲
- 张华剑
- 张建平
- 张治升
- 张金辉
- 徐继建
- 曹竹林
- 李慧
- 杨利
- 杨敏
- 杨鑫
- 王伟
- 符宜艳
- 蔡学文
- 邹勇
- 陈丽
- 陈刚
- 韩武翠
- 高玉群
- 黄福源
- 龚进华
- 刘岩
- 刘成都
- 四郎卓玛
- 孙洪印
- 孙顺芳
- 岳静雷
- 崔茜悦
- 张丽
- 张俊峰
- 张国普
- 张娟
- 张颖
-
-
张海霞
-
-
摘要:
时事热点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普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准确掌握当下时事热点新闻,同时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依据时事热点学习并掌握相关政治知识,使政治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形成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有效提升。本文分析阐述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时事热点内容进行教学,以期提升初中学生政治综合学习能力。
-
-
任贤玲
-
-
摘要:
笔者国国务院于 2020 年联合教育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精神境界的全面培养,思政课堂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阵地。 由此可见,政治教育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防线。 如何针对当前初中政治理论课堂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优化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成为了每一名初中政治教师都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个人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以期能对其他初中政治教师开展工作有所帮助。
-
-
-
邓顺良
-
-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初中政治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新课改指导思想,在新课改指导下开展政治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本文就此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希望本文可以对广大初中政治教师有所帮助。
-
-
沈浩
-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初中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话语类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是新时代推进初中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要想真正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还必须自觉地对原有的教学话语进行转换,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与教学话语体系的对接。
-
-
刘瑞全
-
-
摘要:
案例教学法最初是在医学和法学领域应用的,其后被广泛应用到各学科中。大量的研究证实,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效果突出,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政治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基于此,文章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相关探讨。
-
-
庄千朝
-
-
摘要: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至关重要,热爱祖国是每一位公民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爱国主义教育要从青少年开始,将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每一个青少年的心中,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心智成熟,为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打好基础。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开发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热爱祖国的新时代青年。
-
-
沈浩
-
-
摘要:
初中政治教学主要是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学校内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否良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尤其是对个人观念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很是重要。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当下,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社会更需要全方位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显得尤其重要。政治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处于较为特殊的地位,和其他科目相比,看似难度较低,但是对学生政治素养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政治知识,更要通过学习政治获得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且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差异性,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等。
-
-
胡南
-
-
摘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学习的环境良好,让学生拥有一个快乐地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动力,实现学习的目标,并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建立教师和学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关系,通过搜集快乐的教学素材,制作快乐的授课情境,营造出快乐地学习课堂,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乐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对学习增加浓厚的兴趣。因此,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快乐地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思想、发展能力,对学生激发创新思想、求知欲望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给政治课堂带来强大的魅力,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
-
-
王晶晶
-
-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初中政治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内容,却未能受到学生的重视,很多学生都觉得当前的初中政治学习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政治学习质量。故探讨初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
-
张洪伟
-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
| 2021年
-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几种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教学策略,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
-
-
钟如杨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讨会》
| 2021年
-
摘要:
初中政治教育就是德育的组成部分,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保证从初中时期就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人生价值观念等,让他们可以在学习及日常生活当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且树立良好道德的品质.所因此,初中教师需要理清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经过不断的改进,以此来帮助学生们了解基础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能力.
-
-
邓福军
-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
| 2021年
-
摘要:
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创新.教师不但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适当地引入时政热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时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本文浅谈如何利用时政教学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
-
罗仕江
-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讨会(重庆会场)》
| 2018年
-
摘要:
教师与学生的互助不仅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助的重要性及途径,希冀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
-
罗国坤
-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讨会(重庆会场)》
| 2018年
-
摘要:
初中政治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承前启后的衔接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政治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学生知识的使命,更承载着全面育人的责任,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特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
-
赵金振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来提高初中政治的教学效率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进行简要阐述.想要提高初中政治的教学效率,仍然要以学生为核心,去关注学生的心声,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不断的在实践中寻找改善教学质量的方法,这样才能完善初中政治教学,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的人才。
-
-
唐爱国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讨会》
| 2021年
-
摘要:
作为起到思想启蒙作用的关键性指导学科,初中阶段的政治科目可以有效协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以及良好品质,随着新课标的指导方针得以推广、社会对于人才“德才兼备”的需求,令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及教研人员开始关注德育教育和政治学科之间的融合,这也要求老师在实际政治教学当中保持科学合理的德育渗透,令学生能够成为优秀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将参考初中阶段政治学科教学的进程中德育策略的融入策略展开研究,为一线政治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强化课堂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
李敏
- 《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开展了七次较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由于此次课程改革采用的是面向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故简称“新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日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师素质的提升.
-
-
魏运山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新课程的改革已经有几个年头了,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
-
魏运山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最重要的阵地,也是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战场.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教学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为此创建新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能突出体现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