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统儒家

传统儒家

传统儒家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专利文献3045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求索、知与行等; 传统儒家的相关文献由129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才刚、孙晓春、刘子谦等。

传统儒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3.76%

专利文献>

论文:3045 占比:96.24%

总计:3164篇

传统儒家—发文趋势图

传统儒家

-研究学者

  • 姚才刚
  • 孙晓春
  • 刘子谦
  • 刘玫
  • 吴翠
  • 朱晓楠
  • 朴钟锦
  • 柴文华
  • 荆成
  • 陈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小玄
    • 摘要: 在某些服务项目短期看不到效益的时候,是坚持做下去,还是中途放弃,是许多药店管理中前瞻后想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古老的儒家思想已经指明了方向,即传统儒家所倡导的“义”和“利”关系。关于义和利的争论,早已有之,先贤告诉我们:义在利先,先义而后利。做一件事,首先要强调的是义,先要看它是不是于国、于民有利。如果是,就说明它有价值,应该做起来。
    • 李秀敏
    • 摘要: 《尚书》作为传统儒家的"五经"之一,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受到无与伦比的尊崇,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后,更成为皇权时代具有神圣性的国家经典,对古代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始自孔子,中经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陈骙的《文则》,历代关于《尚书》文学意义的论说却不绝如缕,笼罩在《尚书》之上的神圣光环阻碍了人们对其进行客观的文学审视;加之《尚书》本身语言的古奥艰涩,历史上的《尚书》遂成为与文学隔绝的禁区。
    • 朱晓楠
    • 摘要: 传统儒家义利观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实用理性倾向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将维护社会秩序作为自己的应然使命,并有利于把握社会秩序与活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将义的精神价值追求放在首位,这就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被教育者理想人格,引导其将义作为行为的价值方针和人生的价值目的;在义利观上承认人情化的生活世界又以天人合一的态度实现对义利观的超世俗化,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看到物质利益所带来的幸福,又能享受超越物质利益之后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满足感;传统儒家义利观以"和欲"为内在超越之路从而达到义利统一的意义世界,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义利统一为基点,满足时代之诉求。
    • 侯东菊
    • 摘要: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江苏常熟人。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受传统儒家教育,饱读经史,先后为同治、光绪帝师。他一生关心国家政事,重经世致用、忠君爱国,习书作画只为自娱,但常陶醉于此。在日记中他曾这样记载.
    • 李伟龙; 魏志远
    • 摘要: 当代廉政教育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有益资源.儒家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它告诫人们要"有耻"、"知耻"、"贵有耻"、"人不可无耻","耻"是"立人之节"是"治世之大端".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社会,"耻感文化"成了泱泱华夏作为礼仪之邦的重要基石和灵魂支撑.基于此,发掘传统儒家优秀文化,加强"耻感"意识教育、营造"耻感文化"氛围,探索健全"耻感"教育机制的路径对当代廉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罗小松
    • 摘要: 我国传统儒家的礼仪文化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规范和教育思想.它起源于祭祀,具有主张"礼治"的政治性属性、崇尚"德治"的道德性本质等特征.传统儒家礼仪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传统儒家礼仪文化的德法结合的教育方式、礼仪文化与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重视仪式感、培植道德敬畏感等做法,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有着丰富的价值意义.
    • 朱晓楠
    • 摘要: 传统儒家义利观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实用理性倾向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将维护社会秩序作为自己的应然使命,并有利于把握社会秩序与活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将义的精神价值追求放在首位,这就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被教育者理想人格,引导其将义作为行为的价值方针和人生的价值目的;在义利观上承认人情化的生活世界又以天人合一的态度实现对义利观的超世俗化,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看到物质利益所带来的幸福,又能享受超越物质利益之后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满足感;传统儒家义利观以"和欲"为内在超越之路从而达到义利统一的意义世界,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义利统一为基点,满足时代之诉求.
    • 涂可国; 孙秋英
    • 摘要: 两千多年来,历代儒家无不注重公私之辨,并把它与人己之辨、己群之辨、理欲之辨、义利之辨融为一体,阐发且建构了中国文化主流主导、源远流长的公私观,它们凝聚在注重公域、公事优先、崇尚公正、向往公平、持守公道、追求公利、讲求公理和出于公心八大层面.儒家崇尚的合理公私观,作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资源,从总体上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五大启示,且从领域性的公域、公事和价值性的公正、公平、公道、公利、公理、公心等方面给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以丰富具体的良好启迪.
    • 王乐
    • 摘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传统儒家文化针对为官者所倡导的明道有德、顺道有为、行道有神的思想,界定和阐述了从政者素养的丰富蕴涵,对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
    • 刘志远
    • 摘要: 传统儒家君子观在中国古代具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在这种观念下塑造出来的君子人格是古代中国人修身进取的典范,它培养出传统中国人特有的风骨,也体现出传统中国人的精神气度。在当代,儒家君子观在培育理想人格、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美好人生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在当代传承和实践儒家君子观,首先就需要我们明确何谓儒家的君子。总体来看,儒家视域中的君子内涵丰富,是一个涵纳了"位""德""智""美"等诸多属性、对人的各方面修养均有很高要求的人格理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