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价值指向

价值指向

价值指向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600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理论导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新华文摘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首都论坛等;价值指向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川、辛鸣、于宏等。

价值指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4.4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600 占比:95.51%

总计:6910篇

价值指向—发文趋势图

价值指向

-研究学者

  • 肖川
  • 辛鸣
  • 于宏
  • 任鹏博
  • 何悦玲
  • 侯菲菲
  • 傅京生
  • 冯刚
  • 包心鉴
  • 吴中伦

价值指向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牧川
    • 摘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质量教育发展要依靠高质量课堂的建设,高质量课堂的建设要回归课堂育人的基础性与本源性生命价值——课堂要“养”人、要“养”“生”、要养化人心性命,可谓之“养学”课堂。“养学”课堂者,是以融合现代性教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养”“生”生命思维意蕴为文化底蕴,以调节个体生命与内外部环境有机互动以发挥课堂生态整体生命功能为背景,以兴发学生生命主体性与内生力为价值指向,以以“教”养“学”、“教”“学”互养为课堂境界的课堂思想及其指导下的课堂实践形态。
    • 周佳
    • 摘要: 要想不断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强化校园内部的人才资源管理,明确教师绩效评价的原则以及标准。本文分析了教师的绩效评价在高校人才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为不断促进高校的人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 何苗
    • 摘要: 荀子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命题,因其对天人关系的全新界定而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学界多从自然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其实这一命题具有浓厚的道德价值意味:荀子思想中的"人"具有双重属性,"制天命而用之"所表达的是以人为主体,以"礼义"为道德评价标准而指向客体——万物,从而赋予万物以价值色彩。
    • 蒋信伟
    • 摘要: 实现整合的小说教学,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小说的非连续文本教学。非连续意味着跨文本,而文本的跨度是否有明确的价值指向、典型的任务情境、清晰的活动支架,则是设计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的“度”。这个“度”就是作为教学整合聚焦的价值指向、创设的任务情境和设计的活动支架,必须符合编者、作者、读者面向课堂教学对话真实展开的实践情境。
    • 高婧; 李倩
    • 摘要: 习主席指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习主席的重要论述指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也为构建军队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遵循。军队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内核应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充分反映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充分反映军队特点和使命任务,充分反映党章党纪要求,蕴含着独特的价值灵魂、价值品质、价值宗旨、价值指向等要素。
    • 于小植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富含中国智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独特的价值,在全球治理中能够发挥观念引领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化概念,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不断被丰富、被赋予新的内涵的动态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促进不同国家文化融合创生,促进各国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促进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等价值指向。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增加世界各国之间的互信度,减弱世界的不确定性,为各国间的合作提供共同的价值标准,增强各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世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的光明未来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性。
    • 杨利利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对生命利益和生命关系的深入考量,重新诠释了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为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实践提供价值指向。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的具象化内涵,应当实现生命教育内容的转向,以深化公众对于生命敬畏、生命健康、生命价值以及生命责任的认知。探讨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实践理路,应把握、遵循后疫情时代的特点,在目标重塑、形式拓展、动力唤醒等方面实现创新,促进生命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 段佩雯
    • 摘要: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涵丰富,是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变化、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举措;是经济转型的现实要求,也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机理是持续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含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价值指向
    • 张慧凝
    • 摘要: 马克思人学思想对于人的本质和发展的论述为明晰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价值指向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人学思想视野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应以“育人”为目标,以“资助”为路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深化知行合一型资助育人,加强对受助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型资助育人,构建受助学生与自我、社会的和谐关系;完善持续发展型资助育人,促进受助学生个性创新阻止代际贫困。
    • 姜颖鹏
    • 摘要: 进入新时代,需要把高校医学生生命教育进一步提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日程。探讨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质量,反思生命教育问题,在于揭示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引导医学生掌握生命的知识、思考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可贵、体现生命的本质。推动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具体实践,需要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把握生命教育的时代之蕴,破解生命教育的现实之困,阐明生命教育的意义之维,探求生命教育的本真之道,提高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质量,集中展示医学生提振人生境界、成为时代新人的价值指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