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代际流动

代际流动

代际流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2872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青年探索、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社会学会2009学术年会、2005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等;代际流动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军辉、张顺、李煜等。

代际流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7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872 占比:99.24%

总计:23047篇

代际流动—发文趋势图

代际流动

-研究学者

  • 韩军辉
  • 张顺
  • 李煜
  • 谢佳松
  • 郭丛斌
  • 乐志强
  • 刘彦林
  • 汪燕敏
  • 闵维方
  • 马莉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曾; 林姗
    • 摘要: 对美国个体财富的描述性和回归性分析显示,无论是黑人、西班牙人还是白人,财富和教育没有显著关系,但白人的财富远远领先于其他种族。研究进一步揭示,从平均值来看,代际受教育年限差别有限,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也受到同样的教育。很显然,美国的强盛与早期现代化息息相关,而缺乏自身动力、高度依赖移民和向外剥夺奠定了它走向衰败的基础。
    • 张楠; 迟景明
    • 摘要: 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了高校扩招政策的代际流动效应。结果发现:第一,高校扩招促进了代际绝对流动但未促进代际相对流动;第二,高校扩招通过增加大学入学机会提高代际向上流动机会,扩招后上大学概率增加了13.4%;第三,高校扩招对代际向上流动影响存在区域及家庭背景异质性,对底层家庭及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代际向上流动促进效应较为有限。因此,政府应给予落后地区及贫困家庭教育优惠政策,加大教育经费支持力度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教育资源与机会是开放社会和流动社会的重要保障。
    • 范栖银; 石伟平
    • 摘要: 职业期望代际流动性是代际职业流动的早期特征,表现出青少年子代相对于父代职业的流动倾向。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对初中生职业期望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重点探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本地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随迁子女相对缺乏学校、朋辈以及家长的支持;随迁子女的代际流动性更强,相对而言更期望从事高于父代阶层的职业,比城市本地学生更“上进”;学校、朋辈和家长支持维度的多项因素影响着初中生职业期望的代际流动性。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对培育农民工随迁子女之职业期望提出三点对策建议:促进社会融入,培养新型市民;开展职业启蒙,塑造职业期望;加强三方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 徐旭; 俞峰; 闫林楠; 钟昌标
    • 摘要: 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是分析交通设施经济效益的必经过程。从迁移的视角,以城市便利性为中介因素,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结合条件Logit模型分析劳动力个体迁移决策过程,探讨高铁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能够通过提升城市便利性有效吸引劳动力流入,但存在区域异质性;高铁能够促使劳动力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没有流向一、二线城市;城市高铁的这种吸引对高人力资本、家庭背景良好、对现状不满的年轻劳动力尤为有效。
    • 邱幼云; 郑蓉
    • 摘要: 早期家庭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已被学者所关注。在已有研究注重学历、初职ISEI的基础上,导入了教育期望和职业期望等社会心理因素。利用2019年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开展调查所获得的问卷数据,分析早期家庭教育对成年后现职ISEI的影响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早期家庭教育与成年后现职ISE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前者主要经由教育期望和职业期望的路径影响后者。早期家庭教育是实现代际流动的一个重要渠道,其产生的积极、向上的教育期望和职业期望有利于子代职业地位的向上流动。
    • 代春霞; 刘涛
    • 摘要: 利用河南省2017—2019年入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农村家庭父代非农就业对子代职业地位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河南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职业地位总体呈现向上流动趋势。其中,子代职业地位相对父代向上流动的个体占比为63.26%,向下流动的个体占比为12.29%,职业地位与父代保持一致的占比为24.45%。(2)父代外出务工会显著降低子代职业地位向上流动的概率。如果父代外出务工,子代职业地位向上流动的概率会降低0.420,向下流动的概率会提高0.174,在逐步加入个人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和村庄区位因素后,该变量依然显著。(3)父代的就业地点对子代的职业地位流动产生显著影响。与父代在本地工作的子代相比,父代在外地工作的子代的职业地位更有可能向下流动。具体来说,父代在省外工作的子代职业地位向下流动的概率最大,其次是父代在省内其他地市工作的劳动者,父代在本县城工作的劳动者职业地位向下流动的概率相对较低。
    • 赖德胜
    • 摘要: 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为此,要准确把握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水平、制约因素和优化路径。
    • 范静怡
    • 摘要: 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CGSS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探讨了伊斯特林假说在中国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社会经济地位无论在主观还是客观程度上都对生育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当前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童年时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比,提升越高,其生育意愿越强。主观相对社会经济地位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学历、家庭总收入、健康、政治面貌等因素与生育意愿相关。
    • 赖彩虹; 吴涛
    • 摘要: 以清代著名官员陈瑸为案例,通过梳理和分析陈瑸经科举考试实现从寒门子弟到精英阶层跃升的过程,发现家世对陈瑸科举的成功没有产生作用。陈瑸科考的成功主要是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得到学官、地方官员等受知师的重视与拔擢。陈瑸的脱颖而出符合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陈瑸突破父辈实现向上流动,而儿孙辈却未能突破陈瑸的功名。由此得到的现代启发意义是学校教育需要探索和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转化机制,确保教育对代际流动可持续产生作用。
    • 李保忠; 陈新忠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代际流动研究日益成为各界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改革开放后以代际流动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分析,可将该研究划分为探索、积累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现有研究虽然对代际流动的内涵特征、价值取向、内在机理和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但归纳起来,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教育投资收益研究、教育代际流动研究、职业代际流动研究和收入代际流动研究等方面。由于研究的国情复杂、主体广泛、理论欠缺、经验不足,导致我国在代际流动研究上出现缺乏有机统一、学科关照不够、实证理论分离、主观倾向严重等问题。展望未来,我国代际流动研究应通过构建本土化理论、创新系统化布局、加强科学性方法、强调多样化视角以及重视国际化经验来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