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感染
EBV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6923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九届全国鼻咽癌学术会议、2005年北京地区肝病、感染学术年会、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等;EBV感染的相关文献由277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兵、冯丽娜、唐建国等。
EBV感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923篇
占比:99.52%
总计:17005篇
EBV感染
-研究学者
- 罗兵
- 冯丽娜
- 唐建国
- 季明芳
- 宗永生
- 张培
- 张群英
- 成幼林
- 易冰
- 曹振环(编译)
- 曾毅
- 李建新
- 王学文
- 王薇
- 程伟民
- 顾耀亮
- 黄琛
- Asada
- Ferry J A
- H.
- Louissaint A Jr
- M.
- Niizeki
- Saito-Katsuragi
- Soupir C P
- 丁建中
- 丁静秋
- 万智
- 乔石钰
- 于维林
- 任汉云
- 伍治平
- 伍立德
- 何晓燕
- 何瑰
- 何英
- 余国攀
- 侯慧
- 俞海波
- 俞蕙
- 傅国
- 冉丹
- 冯亚男
- 冯戟
- 刘勇(审校)
- 刘启发
- 刘宝瑞
- 刘彦霞
- 刘思琦
- 刘晓丹
-
-
杨亚锋;
常渊媛
-
-
摘要:
目的分析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与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AATP患者(AATP组)与30例AA患者(AA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EBV-IgM阳性率、EBV-IgG阳性率、EBV-DNA阳性率及EBV-DNA拷贝数,同时就AATP与AA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与EBV-IgM阳性率、EBV-IgG阳性率和EBV-DNA阳性率的相关性开展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AATP组和AA组的血清EBV-IgM和EBV-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TP组和AA组的EBV-DNA阳性率和E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TP组与AA组的PLT少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ATP与AA患者的PLT与EBV-IgM阳性率、EBV-IgG阳性率以及EBV-DNA阳性率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AATP和AA患者的EBV感染率明显高于常规个体,且EBV-IgM和EBV-IgG在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考虑可以将EBV检测同常规诊疗相结合用于AATP和AA的诊疗中。
-
-
张晓瀚;
蔡云;
汪鹏程;
范憬超;
陈诗彧;
杜新
-
-
摘要:
目的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V感染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38例allo-HSCT后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EBV感染的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病例38例,其中35例(92.11%)完全缓解(CR),3例(7.89%)部分缓解(PR),无患者病情进展为EBV-PTLD。主要不良反应:6例(15.7%)患者出现寒战,5例(13.2%)患者出现发热,2例(5.3%)患者出现胸闷,在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缓解后能够继续完成治疗。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早期EBV感染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治疗耐受性好。
-
-
周天官;
黄训俊;
鲍美霜
-
-
摘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免疫介导、临床表现复杂、疾病进展迅速及病死率高的疾病。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前臂软组织黄曲霉菌感染的病例相对少见,我院曾救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
徐爽;
吕晓丽;
王琳;
董轲
-
-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它属于炎症性肠病,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1]。有研究显示合并HCMV、EBV感染的UC患者腹痛、体质量下降多见、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水平较低,深大溃疡、内镜下活动分级为Ⅲ级较多见,临床表现及炎症反应较为严重,HCMV、EBV可能加重肠道黏膜病变[2]。
-
-
黄磊;
郭淑利;
肖蓬莉;
王旖旎;
王慧睿
-
-
摘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histiocytosis,HLH)是一组以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出现噬血现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征.HL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多数原发性HLH为家族遗传性基因病,常少儿起病,而成人HLH患者很少考虑为家族性HLH.本文报道了 1例成人首诊的家族性HLH,并就其发病过程、诊疗经过、治疗预后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基因测序,描绘了家族HLH的UNC13D基因家系图,这对成人原发性HLH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刘静怡;
刘思琦;
孙丽莹;
朱志军;
魏林;
刘颖;
曲伟;
曾志贵;
张海明;
赵新颜
-
-
摘要:
目的 总结儿童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病理确诊PTLD的18例儿童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确诊PTLD的儿童肝移植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8例移植后PTLD患者中位移植年龄为15.9(4.6~146.7)个月,手术后PTLD中位发病时间为15.1(4.2~30.1)个月.88.9%(16/18)的PTLD患者存在浅表淋巴结肿大,94.4%(17/18)患者伴EB病毒血症,88.9%(16/18)患者病理学结果显示EBER原位杂交阳性.17例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提示相关肿大淋巴结FDG代谢增高.18例患者均应用减停免疫抑制剂治疗,根据病理类型,PTLD患者应用靶向治疗、化疗、手术切除及EBV-CTL过继性免疫治疗.1例患者死亡,17例患者临床缓解.结论 儿童肝移植术后EBV感染和免疫抑制水平较强可能导致PTLD的患病风险增加.非特异性症状合并EB病毒血症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时,需考虑到PTLD的可能.监测EBV DNA复制载量和降低免疫抑制水平是治疗儿童肝移植术后PTLD的重要手段,尽早诊断和治疗对PTLD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
-
卫美蓉;
王笑峰;
罗兵
-
-
摘要: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不具备蛋白质编码功能,且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可调节蛋白编码基因表达的RNA分子.随着LncRNA与胃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出现异常表达,且在胃癌及EBV相关胃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参与胃癌及EBV相关胃癌发生发展、增殖凋亡、细胞的耐药性等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抑制转移、耐药性及改善预后等提供理论依据.
-
-
易治明
-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EBV-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V感染中的诊断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内本院收治的EBV感染患儿6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疾病筛查的无EBV感染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法与ELISA法进行外周血EB VCA抗体、EBV DNA载量检测,结合常规外周血相关指标与异常淋巴对比两组患儿的EBV DNA载量、同时对比不同年龄阶段患儿EB VCA阳性率、临床表现.结果:经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法与ELISA法进行外周血EB VCA抗体、EBV DNA载量检测检测之后,发现实验组的EBV DNA载量平均水平与EB VC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6岁年龄阶段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8.10%,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EBV-DNA阳性患儿临床表现情况,咽峡炎8(47.06%)例,淋巴结肿大4(23.52%)例,肝脾肿大2(11.76%)例.结论:针对在儿童EBV感染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法与ELISA法进行外周血EB VCA抗体、EBV DNA载量检测能够有效的观察EBV DNA载量水平与EB VCA抗体阳性率水平,通过与正常水平标本进行对比能够有效的为EBV感染确诊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临床治疗、疗效观察以及愈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基础.该检测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
-
-
-
余国攀;
刘启发;
孙竞;
宣丽;
吴梅青;
刘晓丹;
孟凡义;
周红升;
黄芬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EBV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恶性血液病接受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G预防剂量分组为未使用组(供者为同胞HLA高分辨全相合或1~2位点不合),5.0~6.0 mg/kg剂量组(供者为无关供者HLA高分辨全相合或1~2位点不合),7.5mg/kg剂量组(供者HLA配型同5.0~6.0 mg/kg剂量组),8mg/kg剂量组(供者为单倍体或HLA高分辨≥3位点不合),≥10mg/kg剂量组(供者HLA配型同8mg/kg剂量组),比较不同ATG剂量组中EBV感染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差异.
-
-
余国攀;
刘启发;
孙竞;
宣丽;
吴梅青;
刘晓丹;
孟凡义;
周红升;
黄芬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EBV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恶性血液病接受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G预防剂量分组为未使用组(供者为同胞HLA高分辨全相合或1~2位点不合),5.0~6.0 mg/kg剂量组(供者为无关供者HLA高分辨全相合或1~2位点不合),7.5mg/kg剂量组(供者HLA配型同5.0~6.0 mg/kg剂量组),8mg/kg剂量组(供者为单倍体或HLA高分辨≥3位点不合),≥10mg/kg剂量组(供者HLA配型同8mg/kg剂量组),比较不同ATG剂量组中EBV感染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差异.
-
-
余国攀;
刘启发;
孙竞;
宣丽;
吴梅青;
刘晓丹;
孟凡义;
周红升;
黄芬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EBV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恶性血液病接受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G预防剂量分组为未使用组(供者为同胞HLA高分辨全相合或1~2位点不合),5.0~6.0 mg/kg剂量组(供者为无关供者HLA高分辨全相合或1~2位点不合),7.5mg/kg剂量组(供者HLA配型同5.0~6.0 mg/kg剂量组),8mg/kg剂量组(供者为单倍体或HLA高分辨≥3位点不合),≥10mg/kg剂量组(供者HLA配型同8mg/kg剂量组),比较不同ATG剂量组中EBV感染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差异.
-
-
余国攀;
刘启发;
孙竞;
宣丽;
吴梅青;
刘晓丹;
孟凡义;
周红升;
黄芬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EBV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恶性血液病接受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G预防剂量分组为未使用组(供者为同胞HLA高分辨全相合或1~2位点不合),5.0~6.0 mg/kg剂量组(供者为无关供者HLA高分辨全相合或1~2位点不合),7.5mg/kg剂量组(供者HLA配型同5.0~6.0 mg/kg剂量组),8mg/kg剂量组(供者为单倍体或HLA高分辨≥3位点不合),≥10mg/kg剂量组(供者HLA配型同8mg/kg剂量组),比较不同ATG剂量组中EBV感染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差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