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囊肿
黏液囊肿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91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显微骨修复研讨会等;黏液囊肿的相关文献由427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培勇、付玲玲、何彦津等。
黏液囊肿
-研究学者
- 严培勇
- 付玲玲
- 何彦津
- 何晓静
- 关兵
- 孙岩
- 宋国祥
- 宋西成
- 尹莉灵
- 应旭燕
- 朱妮娜
- 朴东明
- 李欠云
- 梁长虎
- 潘卫星
- 王冬女
- 盛向东
- 米玉成
- 袁志军
- 贾立涛
- 郭明
- 陈雪艺
- 马凌宇
- 魏乃余
- 鲁云鹤
- Ali Ugur Emre
- Bae E.Y
- Cho J.H
- Damodaran Jyotibasu
- Devy Gounder Kannan
- Figen Barut
- Guldeniz Karadeniz Cakmak
- Hamdi Bulent Ucan
- Kemal Karakaya
- Maria Antony Johnson
- Mustafa Comert
- Oge Tascilar
- Oktay Irkorucu
- Palaniappan Ravichandran
- RajagopalSurendran
- Satyanesan Jeswanth
- Yoon S.Y
- Yucel Ustundag
- 丁华野
- 丁奎
- 丁正美
- 丁玲
- 万彬
- 严志汉
- 乔锡才
-
-
张旭;
贾荣曼
-
-
摘要:
囊肿多属于一种容易让大家"虚惊一场"的良性疾病,它或出现在体表,或出现在身体内部,与各个器官紧密依附,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如果越长越大,压迫体表组织或体内器官,则需采取医疗手段摘除。对于肾脏囊肿、肝脏囊肿、乳腺囊肿、卵巢囊肿等,大家可能有所耳闻,但下面这些囊肿很多人应该是闻所未闻,比如眉弓囊肿、泪腺囊肿、肛周囊肿、骶骨囊肿、肌腱囊肿、蛛网膜腔内囊肿、阴囊囊肿、输尿管囊肿、黏液囊肿、纵隔囊肿,等等。它们出现的位置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超出了大多数普通人的认知范围。
-
-
秦勇;
吴华伟;
吴善武;
屈洪艳;
林昆哲;
陈业煌;
王守森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蝶窦腔的改变以及术后蝶窦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性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106例垂体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磁共振成像(MRI)蝶窦腔内积血、积液、炎症、黏液囊肿、黏膜重塑的改变.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蝶窦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RI观察结果显示,蝶窦腔内积血、积液于术后3个月均吸收消散,鞍底骨窗缺损均由新生的黏膜覆盖,但尚不完全;鞍上残瘤均不同程度向鞍内下沉;术后6个月蝶窦黏膜重塑基本完全.106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发现蝶窦黏液囊肿7例(6.6%),蝶窦炎症26例(2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激素型腺瘤(OR = 2.981,95% CI 1.480-26.207,P= 0.014)、术前蝶窦炎(OR = 12.392,95%CI 2.927 -52.462,P = 0.001)、多次经鼻蝶人路手术频次(OR = 14.758,95% Cl2.431 - 89.584,P= 0.003)及术中脑脊液漏(OR= 11.644,95% C12.175-62.344,P=0.004)是术后蝶窦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鼻蝶人路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蝶窦腔内容物的演变有其规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术前蝶窦炎、多次经蝶手术及术中出现脑脊液漏患者,围术期需加强抗感染及鼻腔护理以降低术后出现蝶窦炎的可能;分期经鼻蝶人路垂体腺瘤切除再次手术的时机可能以前次手术后3个月左右为宜.
-
-
丁正美;
郭张建;
曹建华;
彭跃武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可预防手指黏液囊肿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们对17例手指黏液囊肿患者采用开放手术切除,修复重建关节囊,术后采用夹板稍过伸位固定远指间关节4周.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6~60个月,平均43.8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复发.结论 采用开放手术切除手指黏液囊肿,术中修复关节囊,术后关节稍过伸位固定,能有效预防黏液囊肿的复发.
-
-
简天明;
唐东润;
吴桐;
时文杰;
王丽娜;
孙丰源
-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的效果和联合外路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36例患者的54个副鼻窦黏液囊肿,包括额窦29个、筛窦21个、蝶窦2个、上颌窦2个.囊肿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6例,内上/内下象限30例.22例(61.1%)采用鼻内镜手术,均为囊肿侵犯眼眶内上/内下象限.14例(38.9%)采用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其中8例侵犯眼眶内上/内下象限,6例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2种手术术后眼球突出等症状均明显缓解.外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1例,鼻内镜手术出现中鼻甲粘连1例.随访12~61个月,手术后窦口再狭窄的发生率为8.3%(3/36),均发生在额窦手术后.鼻内镜手术未见囊肿复发,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1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安全、可行,对于囊肿在额窦外侧远端、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额筛窦囊肿伴厚壁骨性间隔者,可选择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治疗.
-
-
彭雪梅;
高珊
-
-
摘要:
目的 提高对泡性中鼻甲(CB)及中鼻甲黏液囊肿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报道1例CB伴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行鼻内镜下左侧CB外侧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好,鼻腔解剖结构清楚,鼻腔功能保留.结论 CB是一种常见鼻腔解剖变异,在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就诊时发现或在健康体检中发现,其发展缓慢,症状多样,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具体手术方式结合患者情况行个体化治疗.
-
-
刘磊;
王健;
于建全;
侯晓翔;
唐超锋
-
-
摘要:
cqvip:误诊1例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窝黏液囊肿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0岁,主因“反复上腹部胀痛3月余”入院。2年前因结石性胆囊炎于外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8 d无不适出院。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作上腹胀痛,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当地医院B超示:肝内囊性包块(包虫退行变);脂肪肝,肝内钙化灶,肝内小囊肿;肝总管增宽并结晶。因患者诉有养羊经历,当地医院考虑肝包虫病,给予阿苯达唑口服治疗2月,症状无缓解。
-
-
方政;
蔡建庭;
徐嵩;
陈佳敏;
贾立涛;
李培伟;
吴佳
-
-
摘要:
本文报道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考虑为阑尾黏液囊肿,遂行结肠镜下切开引流治疗,术后病理提示黏液囊肿,患者术后1年复查未见明显异常,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现结合病例实际,对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治方法进行总结报道.
-
-
-
-
袁亚峰;
刘爱玲
-
-
摘要:
目的 分析阑尾黏液囊肿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 黏液性囊腺瘤4例,低级别黏液性肿瘤3例(1例伴腹腔假性黏液瘤),黏液性囊腺癌1例.6例CT主要表现为右下腹圆形、类圆形或管状囊性低密度影,边缘光整,密度较均匀,CT值0Hu~20Hu,其中2例囊壁见斑点状及环形钙化;1例腹腔假性黏液瘤表现为腹腔多发形态不规则混合密度肿块影,囊性成分为主,部分内见分隔及散在斑点状钙化,肝周见扇贝样压迹,阑尾显示不清;1例巨大阑尾黏液性囊腺瘤MRI表现为盆腔囊性信号肿块影,信号均匀,边缘清晰,未见分隔及壁结节,增强后囊壁均匀强化.结论 阑尾黏液囊肿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
-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9.16
-
摘要:
一种喉粘液囊肿护理康复装置,涉及到喉粘液囊肿术后康复护理领域,包括固定管、隔离装置和充气装置,固定管上设有隔离装置,隔离装置上设有充气装置,隔离装置由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构成,第四固定块与充气装置相连接,第四固定块上设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上设有第三气囊,第三气囊上设有第三固定块和第二气囊,第三固定块与固定管相连接,本发明结构合理实用,使用方便,不仅便于对手术后的伤口进行隔离保护,防止了伤口被感染,而且方便了患者的进食,加快了伤口的恢复。
-
-
-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8-10
-
摘要:
一种喉粘液囊肿护理康复装置,涉及到喉粘液囊肿术后康复护理领域,包括固定管、隔离装置和充气装置,固定管上设有隔离装置,隔离装置上设有充气装置,隔离装置由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构成,第四固定块与充气装置相连接,第四固定块上设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上设有第三气囊,第三气囊上设有第三固定块和第二气囊,第三固定块与固定管相连接,本发明结构合理实用,使用方便,不仅便于对手术后的伤口进行隔离保护,防止了伤口被感染,而且方便了患者的进食,加快了伤口的恢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