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阑尾肿瘤

阑尾肿瘤

阑尾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1524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肿瘤学进展学术峰会等;阑尾肿瘤的相关文献由100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光炜、郑裕隆、张晓国等。

阑尾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0 占比:0.9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524 占比:99.07%

总计:41915篇

阑尾肿瘤—发文趋势图

阑尾肿瘤

-研究学者

  • 徐光炜
  • 郑裕隆
  • 张晓国
  • 王尚透
  • 郭爱桃
  • 何亮
  • 何代书
  • 余我
  • 侯芳
  • 兰永臻

阑尾肿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毛旭; 刘刚; 马梦雪
    • 摘要: 目的:探讨管径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鉴别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和急性炎症中的价值,提高术前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和急性炎症病例30例,分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组(11例)与急性炎症组(19例),比较两组阑尾管径最大值D_(max),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管径诊断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和急性炎症的效能。结果: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阑尾管径平均最大值D_(max)为(25.36±10.62)mm,急性炎症组阑尾管径平均最大值D_(max)为(10.95±2.74)mm,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组阑尾平均最大管径D_(max)显著大于急性炎症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阑尾管径平均最大值D_(max)可用于鉴别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和急性炎症(P<0.05),D_(max)阈值为15.5 mm时,其鉴别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和急性炎症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21)。结论:管径是鉴别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和急性炎症的重要CT特征,可以提高术前CT的鉴别诊断能力。
    • 龚惠明; 朱俊辉; 陈薏帆; 朱玉春
    •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LAMN患者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其中6例平扫,其余22例包括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28例LAMN中,肿瘤位于右下腹阑尾区21例,位于中腹部3例,位于盆腔4例。18例呈管状,8例椭圆形,2例不规则形。肿瘤平均长径(5.42±2.31)cm,平均短径(2.42±1.35)cm。囊腔平扫平均CT值(13.25±6.78)HU,12例囊壁均匀薄壁,16例壁厚薄不均匀。14例囊壁伴有钙化,呈点状、线状或蛋壳样,5例囊壁有结节。8例伴肿瘤周围脂肪间隙模糊,9例回盲部周围散在淋巴结显示,4例伴有肿瘤周围局限性积液,3例肿瘤破裂形成腹膜假性黏液瘤,4例发生局限性肠梗阻。22例增强扫描囊内均无强化,7例囊壁未见强化,5例囊壁及壁结节轻度强化,4例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6例囊壁轻度或中度强化。结论:LAMN临床虽然少见,但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运用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葛萍萍; 许利剑
    • 摘要: 阑尾黏液性肿瘤是阑尾上皮性肿瘤的一种,发病率低,临床较为罕见。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主要依据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但误诊率较高,确诊仍依靠术后病理检查,而目前阑尾黏液性肿瘤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规范的治疗指南。临床上早期阑尾黏液性肿瘤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中晚期肿瘤除手术治疗外,辅以化学治疗。本文现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对阑尾黏液性肿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阑尾黏液性肿瘤提供参考。
    • 廖述文; 詹洁群; 刘楚天; 区栋财; 温敏杰
    • 摘要: 目的探讨阑尾腺癌、杯状细胞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10年至2015年阑尾腺癌、杯状细胞类癌术后患者总共320例,分析比较阑尾腺癌组、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组间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的差异。结果阑尾腺癌、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术后患者各组肿瘤特征中存在明显差异。阑尾腺癌与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相比,在种族、年龄、肿瘤AJCC分期、临床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个数、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腺癌5年总生存(OS)率为58.7%,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术后5年OS率为84.4%,阑尾腺癌OS率较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亚组分析显示在肿瘤AJCC分期Ⅰ期(P=0.408)、Ⅲ期(P=0.628)、Ⅳ期(P=0.136)、淋巴结转移阳性、高分化(P=0.236)时,阑尾腺癌、阑尾杯状细胞类癌O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期阑尾杯状细胞类癌OS要优于阑尾腺癌(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时阑尾杯状细胞类癌OS要优于阑尾腺癌(P<0.05);而中分化(P=0.001)、低分化(P=0.007)阑尾杯状细胞类癌OS均优于阑尾腺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AJCC分期是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独立预后预后危险因素;而肿瘤AJCC分期、淋巴结清扫个数是阑尾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阑尾腺癌较阑尾杯状细胞类癌OS低,且在年龄、肿瘤AJC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临床病理方面表现差。但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阑尾腺癌及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患者术后表现出不完全一致的生存差异-可能受多方面的临床病理因素影响所致,且两者术后的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
    • 孟松峰; 朱运海
    • 摘要: 目的 分析阑尾肿瘤误诊为急诊阑尾炎行急诊阑尾切除术的原因,总结以急性阑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阑尾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2015-07-2020-06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肝胆外科共行急诊阑尾切除术2 031例,其中36例(1.77%)术中冰冻切片或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阑尾肿瘤.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男14例,女22例;平均年龄64.9(39~8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9 h~2 a.急性阑尾炎表现12例,慢性腹痛反复急性发作21例,腹泻2例,腹胀1例,发热19例.白细胞计数>15×109/L1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阑尾超声检查,23例阑尾直径>13 mm.病理结果:阑尾黏液腺瘤21例,黏液腺癌8例,纤维母细胞瘤2例,胃癌伴阑尾系膜转移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6例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5例(83.33%)与术后常规病理符合.1例(17%)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诊断为黏液腺瘤,术后常规病理报告为黏液腺癌.术中见阑尾坏疽、穿孔12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15例,单纯阑尾炎9例.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者28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7例,单纯阑尾切除术9例,阑尾部分切除活检2例,回盲部切除3例,5例术后二次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 年龄>64岁,阑尾直径>13 mm时,阑尾肿瘤发生概率明显升高.如术中诊断不清,可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以防误诊和误治.
    • 张继新; 王惠; 巴晓军; 李东; 王阳; 柳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s,G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2018年诊断的7例GCA的临床资料,进行形态学观察,按照2019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重新分级,并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电镜观察,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58岁.1例为阑尾游离端出现局限性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地中等;其余6例阑尾弥漫增粗;镜下观察均可见低级别GCA,5例同时伴有高级别GCA,3例分级为1级,3例分级为2级及1例分级为3级.6例可见神经侵犯,1例可见脉管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嗜铬粒素A、突触素、CD56、广谱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MLH1、MSH2、MSH6和PMS2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5%~50%,p53在高级别GCA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高于低级别GCA.随访14~46个月,6例患者生存,1例患者死亡.结论 GCA为阑尾较少见的肿瘤,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及腺上皮的分化,生物学行为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均可.
    • 陈明; 王艳艳; 姜云惠; 蒋小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DCT表现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21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CT轴位及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的图像特征,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1例中,CT轴位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13例,长管状3例,空腔形成2例,分叶状1例,不规则形2例;MPR表现为囊袋状8例,葫芦状5例,腊肠状4例,梭形3例,不规则形1例.12例囊壁厚薄均匀,9例囊壁厚薄不均,内壁见小结节影,9例囊壁见钙化,囊内容物密度均匀或不均匀,5例囊内见分隔.12例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囊壁、小壁结节及囊内分隔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9例病灶周边感染及渗出,3例病灶合并淋巴结肿大.结论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D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提高本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
    • 马华崇; 王振军; 张健豪; 刘宇翰; 段雨晴; 张露尹; 刘瑞; 王一村; 肖辉; 马连港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合并阑尾肿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12例急性阑尾炎病例的资料,男性398例,女性314例,年龄(42.5±16.2)岁(范围:14~94岁).36例患者合并阑尾肿瘤,676例无阑尾肿瘤.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及临床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x2检验或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肿瘤的相关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区分能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慢性右下腹痛史(≥3个月)、反复急性右下腹痛史(≥2次)、急性右下腹痛次数,既往糖尿病、高血压或冠心病史,术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阑尾粪石、阑尾周围积液及改良Alvarado评分与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肿瘤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筛选出4个变量纳入模型,分别为年龄(每增长10岁)(OR=2.23,95%CI:1.68~2.95,P<0.01)、性别(女性)(OR=4.21,95%CI:1.74~10.19,P=0.001)、慢性右下腹痛史(≥3个月)(OR=2.53,95%CI:1.01~3.37,P=0.048)和改良Alvarado评分(每减少1分)(OR=2.54,95%CI:1.87~3.34,P<0.01),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88~0.97).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年龄越大、女性、有慢性右下腹痛史和改良Alvarado评分越低是合并阑尾肿瘤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此类患者应高度警惕,术前应做好肿瘤治疗预案.
    •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 摘要: 目前,关于阑尾肿瘤可供参考的证据非常有限,临床医生对其诊断与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针对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随访监测等方面的问题和争议,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编撰而成,最终形成阑尾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阑尾肿瘤提供更为详细的多学科治疗策略.
    • 张祥宏; 吴文新; 李月红; 崔晋峰
    • 摘要: 阑尾上皮性肿瘤包括来源于阑尾黏膜上皮的良性和恶性肿瘤,临床比较少见.目前,阑尾肿瘤分类系统繁多,且不断变化,病理诊断名称不统一,给病理医师及临床医师造成很多困惑和交流障碍.阑尾上皮性肿瘤包括腺瘤、锯齿状病变和息肉、黏液性肿瘤、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阑尾黏液性肿瘤和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是阑尾特有病变.部分阑尾肿瘤与发生于大肠的肿瘤在形态学上相似,但其分子机制不同.文章依据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结合其他文献,对阑尾上皮性肿瘤分类、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梳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