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鳗鲡

鳗鲡

鳗鲡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790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9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86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水生生物学报、淡水渔业、福建水产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鱼类种子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论坛、2012“科技支撑水产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暨第二十七次学术交流大会等;鳗鲡的相关文献由997位作者贡献,包括关瑞章、林锋、陈帅等。

鳗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9 占比:73.29%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3.16%

专利文献>

论文:186 占比:23.54%

总计:790篇

鳗鲡—发文趋势图

鳗鲡

-研究学者

  • 关瑞章
  • 林锋
  • 陈帅
  • 陈烁
  • 樊海平
  • 陈大照
  • 张蕉南
  • 陈庆堂
  • 张蕉霖
  • 胡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缪凡; 陈燕婷; 刘鑫; 钟传明; 林岗
    • 摘要: 为了阐明鳗鲡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及不同单元水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变化规律,检测了各个单元的水质情况,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阶段水体中的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经过净化处理的水体总磷含量、氨氮浓度均降低,水体pH上升;经过净化处理之后的水体与河水样品具有6种相同优势菌属,其中Novosphingobium、Limnohabitans、Sediminibacterium为样品中占比排名前10的菌属;化学法除磷净化处理较大改变了养殖尾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生物法处理使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更接近于自然水体。研究揭示了不同尾水处理阶段水体水质情况及微生物的组成动态变化规律,说明了尾水处理系统中的生态单元可以有效改善养殖尾水水体环境中的微生态平衡。
    • 张翔; 叶翚; 王虹人; 钟传明; 黄太寿; 陈燕婷
    • 摘要: 鳗鲡产业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我国鳗鲡产业现状及鳗鲡主要养殖模式,并就当前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鳗鲡苗种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行业组织管理与建设,促进鳗鲡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及推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工作等思路对策,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 林松泉; 庄若飞; 乔欣君
    • 摘要: 从鳗鲡肠道中分离获得4株优势菌株,通过16SrRNA测序鉴定,结果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2、鼠李糖乳杆菌L4、地衣芽孢杆菌B1与枯草芽孢杆菌B2.对这4株菌株进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这4株益生菌对副溶血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鳗弧菌等具备较好的抑菌能力,且能高效降解氨氮、亚硝酸盐;对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8种药物表现敏感,在5%兔血琼脂平板培养无溶血环形成,对鳗鲡无致病性.指出,筛选出来的这4株鳗鲡肠道益生菌,可为后续益生菌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为鳗鲡安全、环保养殖新增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 赖晓健; 彭帅; 张哲; 李忠琴
    • 摘要: 在水温(21±1)°C和盐度35下,将体质量(266.45±18.65)g的鳗鲡雄鱼放入直径1.5 m、高1.0 m、水量1000 L的圆形养殖桶中,每桶10尾,水中甲基睾酮质量浓度为50μg/L,对照组加入5 mL无水乙醇,不投喂,每5 d换水1/2.45 d通过组织切片观察性腺组织结构和测定性腺发育相关激素水平,研究甲基睾酮对雄鱼性腺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试验结果显示,暴露45 d后,雄鱼性腺指数为(1.63±0.6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约为对照组的8倍.试验组雄鱼精巢为乳白色片状,处于第Ⅳ期、精子生成期(S5);对照组精巢为红色细带状,边缘为锯齿状,处于第Ⅱ期、精原细胞增殖期(S1).试验组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为(182.06±30.5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酮基睾酮质量浓度为(7.30±2.15)pg/mL,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睾酮可作用于鳗鲡精巢并促进精子的发生.
    • 钟全福; 叶小军; 陈斌; 樊海平; 曾占壮; 林煜
    • 摘要: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鳗鲡养殖的发展方向,但病害防控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其防控技术体系尚未健全,给养殖业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阐述了中国鳗鲡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现状和规模,并结合实际对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鳗鲡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控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
    • 摘要: “今年6月份,我们在黄河下游长垣段发现了3条鳗鲡,如获至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鳗鲡每年在黄河黄海之间洄游,后来由于大型水库建设、黄河断流以及水质污染,多年不见其踪影。现在鳗鲡重现,说明黄河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说起黄河珍稀鱼类鳗鲡,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库负责人赵道全难掩兴奋之情。
    • 孙克年
    • 摘要: 鳗鲡也称鳗鱼,其肉质肥嫩、营养丰富而被称为“水中黄金”,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名贵淡水鱼品种之一。鳗鲡的病害种类较多,有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和寄生虫等疾病。鳗鲡患病后常在水中表现出异样活动姿态,为诊断其病因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 黄薇; 刘兰英; 罗土炎; 刘洋; 宋永康
    • 摘要: 肠道微生物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储存库,为明确ARGs在鱼肠道微生物中的组成特征,本研究以养殖鳗鲡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功能宏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对鳗鲡肠道微生物ARGs的种类和丰度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养殖鳗鲡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比对抗性基因数据库共注释得到254种ARGs基因,分别归属于24类抗性类型,其中高丰度的抗性类型为多肽类抗生素、多重耐药、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β-内酰胺类.以上结果表明,在鳗鲡养殖过程中,出现耐多肽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以及多重耐药病原菌的机会相对较高.本研究为抗生素在鳗鲡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显示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检测鱼肠道ARGs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王瑞宁; 王淼; 黄秋标; 衣萌萌; 李忠徽; 李庆勇; 朱德兴; 卢迈新
    • 摘要: 晒塘能够杀灭池塘中的有害微生物,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是池塘养殖中最常用的一种修复手段.为了解晒塘前后池塘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分布和功能,本研究以鳗鲡(Anguilla japonica)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晒塘前后鳗鲡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中的氨氮(NH4+)、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等理化指标,以及高通量测序分析池塘水体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晒塘前后的变化,探讨晒塘对池塘养殖环境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晒塘对鳗鲡养殖池塘水体中NO2-、NO3-、TN和TP含量的下降有显著的积极作用(P<0.05),对底泥中TP含量的下降亦有显著的积极作用(P<0.05).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晒塘之后,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中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物种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有益菌群增加,蓝菌门(Cyanobacteria)等有害菌群减少;在物种属水平上,新鞘氨醇杆属(Novosphingobium)、沉积物杆状菌属(Sediminibacterium)、Limnohabitans、红杆菌属(Rhodobacter)等有益菌群增加,微囊藻(Microcystis)、Ellin6067等有害菌群下降.本研究表明,晒塘能够改变水体和底泥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对池塘环境修复有显著成效,为今后改善养殖池塘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