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苯丙氨酸血症

高苯丙氨酸血症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6875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中国生育健康杂志、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与管理新进展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遗传学会大会、中华医学会新生儿筛查20周年纪念论坛等;高苯丙氨酸血症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沈明、顾学范、叶军等。

高苯丙氨酸血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6875 占比:99.61%

总计:26981篇

高苯丙氨酸血症—发文趋势图

高苯丙氨酸血症

-研究学者

  • 沈明
  • 顾学范
  • 叶军
  • 喻唯民
  • 邱文娟
  • 韩连书
  • 贺春
  • 赵世萍
  • 刘祥举
  • 周忠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雨雨; 许佳; 刘娜; 李洪俞; 王燕; 牟凯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该院近3年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筛查结果,了解该地区HPA筛查技术应用及家系基因变异情况,可进一步提高筛查、诊治、产前诊断的能力。方法采用荧光法和串联质谱法检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自愿接受筛查的128997例新生儿足跟血苯丙氨酸(Phe)浓度,对筛查阳性者进行血串联质谱、生化、尿气相色谱、基因等相关检测进行确诊。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能有效检出11例确诊HPA患儿。筛查的128997例新生儿中有11例确诊为HPA患儿,其中轻度HPA患儿2例,经典型PKU患儿9例;由2例家系基因结果发现新发变异c.155T>G。结论该研究综合分析了HPA发病率、家系基因变异及荧光法、串联质谱法和基因检测3种主要方法联合应用的最新情况,有助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质量的提高、HPA患儿的早期诊治、遗传咨询等。
    • 刘明芳; 董丽萍
    • 摘要: 对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18年2月1例经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并德朗热综合征(CdLS)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22个月,临床表现为特殊面容,全身毛发多,尤其头额面部,头发黑密,发际线低,眉毛浓密,一字眉,耳位偏低,鼻小,人中浅,左手通贯掌,心音有力,节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全身皮肤有紫色大理石花纹,腹软,四肢肌张力高;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变异c.1256A>G(p.Q419R)来源于母亲,c.4421G>A(splicing)来源于父亲;SMC1A基因是X连锁显性遗传,突变位点c.19791980insTGAA为自发变异。本研究同时回顾了HPA诊治及国内23例CdLS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以提高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郑春玲; 郝鹏锴; 朱颖杰
    • 摘要: 目的 针对高苯丙氨酸血症,研究分析2009~2019年吉林省新生儿的发病率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总计1621860例新生儿为对象,对其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近年来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发病率,并对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9年吉林省新生儿的筛查率从62.13%(2009年)提高到了99.58%(2019),召回率从85.55%(2009年)提高到了96.86%(2019),共筛查确诊出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344例,其中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118例、苯丙酮尿症213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13例,高苯丙氨酸血症发病率为0.02%(344/1621860).344例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经过治疗,有发育商正常患儿304例(88.37%)、发育商偏低患儿21例(6.10%)、发育商轻度落后患儿13例(3.78%)、发育商中度落后患儿4例(1.16%)、发育商重度落后2例(失访).结论 2009~2019年吉林省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发病率较高,通过高苯丙氨酸血症筛查能够降低疾病对新生儿的影响,通过早期治疗能够改善预后,减少智力低下等情况发生.
    • 王杰; 朱博; 张丽春; 赵一桐; 王晓华; 贾跃旗
    • 摘要: 目的:评价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c.158G>A(p.Arg53His)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持续监测2例携带PAH基因p.Arg53His突变的疑似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血液中苯丙氨酸(Phe)浓度,分析患儿的临床生化特征,应用T-Coffee系统分析PAH蛋白的跨种属保守性,应用Swiss-Model对正常结构及变异结构的PAH进行蛋白质三维结构建模及比对分析突变所致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检索现有数据库及文献统计p.Arg53His突变的人群携带率,应用等位基因表型值(APV)与基因型表型值(GPV)预测系统对该突变相关表型进行预测.结果:2例新生儿在PAH基因上分别检出两个突变:c.611A>G(p.Tyr204Cys)、c.158G>A(p.Arg53His)和c.1238G>C(p.Arg413Pro)、c.158G>A(p.Arg53His).2例新生儿能耐受正常饮食,在随访期间血Phe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例2的母亲为p.Arg53His纯合突变,长期未进行低蛋白质、低Phe饮食干预,血Phe浓度、Phe/酪氨酸比值均在正常范围.突变的氨基酸在13个不同物种间并非高度保守.三维结构建模结果显示,p.Arg53His突变使得PAH第53位和第49位氨基酸之间的氢键由2个减少为1个,降低了二聚体的稳定性.p.Arg53His在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01508,在健康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001621,其中东亚人群中的携带率最高,为0.01373.APV与GPV系统预测结果显示,该突变与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型别相关.结论:PAH基因p.Arg53His突变与不同突变组合为复合杂合状态可引起临床表型差异.p.Arg53His突变引起体内酶活性的降低不足以出现苯丙酮尿症临床症状,分类为"可能良性".
    • 刘明芳; 董丽萍
    • 摘要: 对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18年2月1例经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并德朗热综合征(CdLS)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22个月,临床表现为特殊面容,全身毛发多,尤其头额面部,头发黑密,发际线低,眉毛浓密,一字眉,耳位偏低,鼻小,人中浅,左手通贯掌,心音有力,节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全身皮肤有紫色大理石花纹,腹软,四肢肌张力高;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变异c.1256A>G(p.Q419R)来源于母亲,c.4421G>A(splicing)来源于父亲;SMC1A基因是X连锁显性遗传,突变位点c.1979_1980insTGAA为自发变异.本研究同时回顾了HPA诊治及国内23例CdLS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以提高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吉栩; 李锦; 潘亭亭; 陈宁; 沈鸣; 田亚平
    • 摘要: 目的 对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干血片DNA样本进行多重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检测,研究该方法对HPA潜在病因的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既往70例生化筛查为HPA的患儿干血片,提取DNA后使用覆盖126种遗传病130个基因的扩增子建库试剂盒建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和数据分析,获得样本基因变异信息.经一代测序验证位点准确性后,分析对样本具有诊断价值的变异位点信息进行疑似病因判定,评价高通量测序的检测和诊断效能.结果 高通量测序结果和既往部分样品的一代测序结果完全吻合.70例样本中,5例为PAH和PTPS纯合突变,53例检测出PAH或PTPS单个基因2~3个杂合突变位点,还有2例检出HPA信号通路相关的SPR基因或GCH 1基因各1个突变.检测结果中c.158G>A、c.728G>A、c.1068C>A、c.1238G>C、c.611A>G位点为PAH基因频率最高的5个突变.结论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准确检测基因突变,提供病因解释,为后续召回和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 吕金峰; 候方; 王伟青; 陈艳萍
    • 摘要: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青岛市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筛查情况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青岛市具有接产资格的96家医院出生并参加HPA筛查的新生儿375697例,采集足跟血,采用串联质谱非衍生化法进行新生儿HPA筛查,应用DNA质谱基因分析技术对患儿苯丙酸羟化酶(PAH)及BH4合成代谢相关基因(PTS、GCH1)的184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参加HPA筛查的375697例新生儿中,确诊HPA 69例,PAH缺乏症64例、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5例,PAH缺乏症患儿中轻度HPA 23例、轻度苯丙酮尿症(PKU)22例、经典PKU 19例.2013~2019年HPA发病率比较P均>0.05,平均发病率为1.84/万.54例HPA患儿行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其中纯合突变1例、杂合突变7例、复合杂合突变46例,存在PAH基因突变50例、BH4基因(PTS基因)突变4例.PAH基因最常见的变异位点为p.R53H(18.95%)、p.R243Q(17.89%)、p.Y356X(7.37%)、p.R241C(6.32%)、p.A434D(5.26%)、p.R111X(5.26%).结论 2013~2019年青岛市新生儿HPA平均发病率为1.84/万,PAH基因最常见的变异位点为p.R53H、p.R243Q,并存在等位基因异质性.
    • 张璋; 张立琴; 杜玮; 陆薇冰; 王岩艳; 解洁; 邢泉生
    • 摘要: 目的 构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患儿的PAH基因变异谱,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76例经新生儿筛查确诊的PAH缺乏症患儿的PAH基因变异位点,建立基因型-表型预测模型.对等位基因进行赋值,设定变异位点特定值(AV),并计算AV评分之和,进而预测临床表型.结果 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重连接酶探针依赖扩增检测(MLPA)技术,在76例新生儿152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146个变异位点,频率为96.1%.70例新生儿检测出2个变异等位基因,其中3例纯合变异,67例复合杂合变异;另外6例检测出1个变异等位基因.共检测出变异类型45种,变异频率较高的位点为c.728 G>A(26/146,17.8%)、c.158 G>A(13/146,8.9%)、c.1068 C>A(11/146,7.5%)、c.721 C>T(10/146,6.8%),c.1238 G>C(8/146,5.5%)、c.331 C>T(8/146,5.5%)、c.1301 C>A(7/146,4.8%).其中c.95 A>G位点未曾被BIOPKU数据库报道.患儿治疗前血苯丙氨酸(Phe)浓度与AV评分之和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01).随访发现2例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血Phe浓度<120μmol/L者无需治疗.结论 构建常见PAH基因变异谱,验证了PAH基因突变和表型的相关性,有助于PAH确诊及分型、早期判断预后以及遗传咨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