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地鉴别

产地鉴别

产地鉴别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2470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检验检疫学刊、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2014中国珠宝学术年会、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等;产地鉴别的相关文献由55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元忠、刘鸿高、赵艳丽等。

产地鉴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2470 占比:98.98%

总计:12599篇

产地鉴别—发文趋势图

产地鉴别

-研究学者

  • 王元忠
  • 刘鸿高
  • 赵艳丽
  • 颜治
  • 张霁
  • 李杰庆
  • 王丙涛
  • 谢丽琪
  • 赵旭
  • 赵琼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瑞; 苟春林; 王智; 乔坤云; 袁玉伟; 聂晶; 琚艳君; 赵多勇
    • 摘要: 【目的】比较新疆精河枸杞与宁夏中宁枸杞矿物元素含量差异,分析基于多元素分析技术鉴别枸杞产地的可行性,研究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矿物元素指纹特征差异。【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来自新疆精河县与宁夏中宁县2个产地的102份枸杞样品中52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结合方差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产地鉴别。【结果】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中有26种矿物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精河枸杞Mg、Al、P、K、V、Cu、Zn、As、Se、Mo、Ag、Cd、Gd、Er、Pb和U等16种元素含量显著高于中宁枸杞,而中宁枸杞Na、Ca、Ni、Rb、Sr、Hf、Ir、Au、Tl和Th等10种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精河枸杞。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U、Mo、K、Rb、Au、Ir、Hf、Cu、Tl、Zn、Ca、Th、Mg和Cd等14种元素为差异显著元素变量,基于上述14种差异元素建立的多元素产地判别模型,对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产地判别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8.08%。【结论】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具有各自独特的矿物元素指纹特征,利用多种矿物元素可有效鉴别新疆精河枸杞和宁夏中宁枸杞。
    • 代路路; 杨明星; 温慧琳
    • 摘要: 甘肃马衔山和田玉具有重要的宝玉石价值和考古文化价值,其中产地区分为甘肃马衔山和田玉的研究重点。通过测试分析马衔山和田玉的化学成分,对比其与国内主要产地和田玉的化学成分差异,建立微量元素产地判别模型,对甘肃马衔山和田玉的产地鉴别进行探究,为甘肃齐家文化中古玉器溯源提供数据支撑。以电子探针分析甘肃马衔山和田玉的主量元素,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透闪石。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对比新疆、青海、辽宁、江苏、贵州、甘肃马衔山和田玉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参数和稀土元素配分图,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田玉存在差异,可进行产地区分;三维散点图δCe-ΣREE-LREE/HREE投图可将青海、辽宁、江苏、贵州和田玉进行产地区分,但不能区分新疆和甘肃马衔山和田玉;运用SPSS软件对新疆、青海、辽宁、江苏、贵州、甘肃马衔山和田玉的微量元素建立产地线性判别模型,对于已知六个产地:新疆、青海、辽宁、江苏、贵州、甘肃马衔山的数据,判别分析正确率可达100.0%,交叉验证正确率为90.3%,预留10组马衔山和田玉数据,回代验证正确率为100%。微量元素产地线性判别模型在和田玉产地判别中获得很好的效果。
    • 程亚茹; 石秀佳; 龚燚婷; 杨丽; 李宇; 董玲; 陈建波
    • 摘要: 目的:分析当归颜色、气味与挥发油化学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建立基于形性指标评价当归挥发油质量和综合指标鉴定当归产地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色仪和电子鼻测定当归粉末的颜色与气味,气相色谱法(GC)测定当归挥发油中14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颜色指标L^(*),气味指标LY2/LG、P10/1和化学指标C_(2)(蒎烯)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颜色指标a^(*)、气味指标LY2/gCTl呈显著负相关;化学指标C_(11)(Z-藁本内酯)含量与气味指标P10/1呈正相关,与颜色指标a^(*)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样品与其他3个产地样品差异显著;青海样品基本可与甘肃、四川样品分离;甘肃和四川样品较为相似,在以颜色和综合指标进行分析时可进行区分。结论:当归颜色、气味与挥发油化学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对通过形性指标分析当归挥发油化学指标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生产流通领域中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当归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 李庆; 许莉; 彭善贵; 罗霄; 张蓉琴; 严铸云; 文永盛
    • 摘要: 产地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产地差异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为维护市场秩序,有必要建立中药材产地鉴别方法,以便更加精准地判别和分析中药材品质。以多产地临床大宗药材丹参为研究对象,收集不同产地丹参样品150份,采用显微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在无损条件下对每份丹参样品的每根药材表面随机扫描1~n次,求每份样品扫描1~n次的平均光谱。分析原始光谱数据发现丹参表面光谱信号同时包含了丹参酮类成分的拉曼光谱和杂质的荧光光谱,主要表现在特定波长范围内不同产地丹参存在各自的聚集区和丹参表面光谱信号强度明显弱于或强于丹参酮类对照品的拉曼光谱信号强度。对扫描1~n次的平均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不筛选(RF)或筛选重要变量(RF-VS)]建立扫描1~n次的丹参产地分类模型。结果随机扫描1次所得最优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8%和87%,且对质量差和质量优的丹参样品区分准确率高达97%;随机扫描2次和3次所得最优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预测准确率均分别为89%和87%,结合模型运行效率和成本,选择随机扫描1次所得光谱,经一阶导数(1ST-D)预处理和RF-VS计算所得模型为丹参最终产地鉴别模型。综上,在无损伤条件下显微聚焦拉曼光谱技术能建立快速、准确的丹参产地鉴别预测模型,为该技术进一步用于贵细中药材的产地和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 孟岩; 李焐仪; 单家明; 陈海芳; 黄小英; 杨明; 杨武亮
    • 摘要: 目的:采用HPLC对62批次大黄药材中的13个蒽醌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对其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为经典名方小承气汤物质基准研究提供合格的药材与饮片。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为25°C;检测波长为254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对62个不同产地的大黄HPLC-FP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用SPSS 21软件对色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甘肃各产地的大黄药材含量相对稳定,相似度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甘肃各产区大黄药材相似度较高,四川、重庆及湖北产大黄药材含量测定结果接近,相似度及聚类分析可与甘肃及青海产大黄药材区分开来。结论:本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并可用于大黄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各批次药材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大黄项下要求,可用于经典名方小承气汤物质基准研究。
    • 程文娟; 苏颖玥; 李潇潇; 齐鹏宇; 李军; 张进杰
    • 摘要: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来自东北、贺兰山东麓、黄土高原、新疆及西南高山5个产区的共205款原产地葡萄酒样品,测定包括碱金属Li、Rb、Cs和碱土金属Be、Mg、Sr、Ba在内的共28种矿质元素,其中Mg、Al、Cu、Mn、Sr、Rb元素在5个产区葡萄酒中的含量较高。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葡萄酒样品进行产区分类。方差分析(ANOVA)结果表明,除U元素外,其余元素在不同产地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LDA模型对葡萄酒样品进行判别的整体准确率为87.3%,以东北产区的判别效果最好,模型外样品验证准确率为100%。采用PLS-DA模型判别的整体准确率可达80%以上,并筛选出对产地差异贡献率较大的6种元素,包括Li、Rb、Sr、Mg、Ti及Cd。综上所述,矿质元素指纹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有助于对中国葡萄酒的原产地进行判别。
    • 严伟敏; 刘刚; 田雪; 欧全宏; 车前; 时有明
    • 摘要: 种植环境差异导致不同产地的藜麦有差异,故对不同产地的藜麦进行区分鉴别对商家、消费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将中红外光谱与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及混淆矩阵结合对不同产地藜麦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藜麦的红外光谱主要由淀粉、蛋白质和脂质谱峰组成,且在蛋白质和糖类谱峰上有差异。用600~4000 cm^(-1)范围的原始光谱进行PCA分析,前两个主成分(PC)取得了92%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基于PCA分析生成的PC进行LDA分析,取得了96.25%的分类精度。基于预测结果的混淆矩阵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得到PCA-LDA分类模型的精确度、召回率及特异性分别为96.25%、96.59%和99.48%,说明使用PCA-LDA模型可以对藜麦产地进行有效鉴别。研究表明红外光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鉴别藜麦产地的有效方法。
    • 李兴鹏; 姜洪喆; 蒋雪松; 顾海洋; 周宏平
    • 摘要: 木本粮油林果的品质检测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乎国民健康安全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红外光谱及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无损、安全和便于实现在线检测等特点,在林果品质检测中具有优势。该文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原理,介绍了其在木本粮油林果营养组分预测、成熟度评估、产地溯源与品种鉴别、霉变与缺陷判别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并提供了解决思路,以期为林果品质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 邹涛; 陈宇迪; 莫单丹; 赵瑾; 和莉颖; 郭姝; 欧春丽; 曾智强; 缪剑华
    • 摘要: 中药材的道地性鉴别研究是目前的一个难点。本研究探究了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在鱼腥草产地鉴别中的应用。通过DSC测量方法的改进,测量参数的优化,得到了稳定、可重复、有辨识度的鱼腥草DSC谱图。研究发现鱼腥草样本在60°C~350°C区间内有两个明显的特征放热峰。不同产地样本的特征反应峰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反应焓及DSC曲线的拓扑图形都有明显的差异,而且相同产地样本的DSC曲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16个不同产地的鱼腥草样本DSC数据建成数据库,引入相似度匹配算法计算得到鱼腥草DSC谱图之间的相似度。通过相似度匹配可以实现鱼腥草产地的高效、精准鉴别,可为中药材产地的鉴别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李叶凤; 王圣仪; 谭丹; 刘亚新; 齐鹏宇; 刘敦华; 张昂
    • 摘要: 随着葡萄酒市场的日渐繁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对葡萄酒品质的追求。葡萄酒的原产地及品种是决定葡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而挥发性成分在表征某一特定产地或某一品种葡萄酒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利用挥发性成分鉴别葡萄酒产地及品种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葡萄酒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利用挥发性成分鉴别葡萄酒产地及品种的研究现状,以期促进对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的深入研究,为保障葡萄酒的品质和真实性,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葡萄酒挥发性指纹图谱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