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豆类
食用豆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8552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农民科技培训、农民致富之友、基础医学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杂粮产业大会、2006中日稻米品质测控及美味技术学术研讨会、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等;食用豆类的相关文献由114位作者贡献,包括傅翠真、任顺成、王鹏等。
食用豆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552篇
占比:99.71%
总计:28634篇
食用豆类
-研究学者
- 傅翠真
- 任顺成
- 王鹏
- 关建平
- 孟宪欣
- 宗绪晓
- 王国良
- 田静
- 范保杰
- 李安智
- 王明海
- 程英
- 郭中校
- 马宇翔
- B. A. Kalu
- D. P. Ani
- Girish Ganjyal
- J. C. Umeh
- 丁文浩
- 万正煌
- 于晓春
- 任保中
- 余秋宏
- 冯庆平
- 刘三才
- 刘为国
- 刘娜
- 刘敏君
- 刘方
- 刘澍才
- 刘翠英
- 刘长友
- 史伊宏
- 吴燕
- 吴艳华
- 吴长顺
- 周永和
- 姜成
- 孔庆全
- 孟庆华
- 宫慧慧
- 崔鸿鹄
- 张延杰
- 张敏
- 张晓芳
- 张曰鉴
- 张焕裕
- 张耀文
- 彭博
- 徐文端
-
-
汪李平
-
-
摘要:
菜豆又名四季豆、芸豆、架豆、饭豆、梅豆、青刀豆、玉豆等,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食用豆类。起源于中南美洲,最早开始栽培菜豆的是距今6000 a以上的今墨西哥普埃布拉州的印第安人。在地理大发现前,墨西哥、美国南部、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就已经大面积栽培菜豆,因此当时菜豆成为与南瓜、玉米并重的“三大姊妹”作物。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者将菜豆带到欧洲并很快受到欧洲人的青睐,直到16世纪末,菜豆才沿着滇缅古道由印度传入中国,历经数个朝代,菜豆渐渐传遍全国。目前,菜豆在中国已经有500 a左右的栽培历史,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我国也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菜豆最多的国家。
-
-
杜冰梓;
郑汉藩;
余秋宏;
陈银霞
-
-
摘要: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在我国广泛种植,是我国主要的豆类蔬菜品种之一,受到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菜豆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豆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出口创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
海琳
-
-
摘要:
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须服药连年"的说法,意思是每天吃点豆类食品,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能够辅助治疗一些疾病。现代营养学认为,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能够有效帮助机体减少脂肪含量,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
-
-
-
摘要:
巴西圣保罗大学以及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近日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豆类食品可以减少患抑郁症的风险。巴西网站“correiodoestado”报道,研究表明,那些食用快餐以及饮料人群患病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5倍,而食用豆类食品的人群患病风险更低,可能是由于他们食用的加工食品更少。豆类食品是巴西的国民食品之一,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它们在人体内会充当抗氧化剂和消炎药的作用,对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轴起到保护作用,这就是豆类食品抑制抑郁症的机理。
-
-
郭庭利;
李晓昕;
郭兰萍
-
-
摘要: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整理比较了各种食用豆类的来源与分布、主要成分、功能与主治,梳理了豆类相关的文化.文献记载说明食用豆类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高,不同的豆类健康保健功效并不完全相同,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及爱好选择服用不同的食用豆类及服用方法,不但服用效果会更好,还会不断丰富食用豆类的健康饮食文化.
-
-
-
曲春礼
-
-
摘要:
豆类泛指所有能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而食用豆类占据了一大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餐桌上的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食用豆类更是随处可见.从豆类本身到豆类制品,食用豆类作物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
陈晓园;
陈福生
-
-
摘要:
以黄豆、黑豆、豌豆、绿豆和红豆5种常见食用豆类为基质,以高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且不产桔霉素的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发酵菌株,进行红曲菌固态发酵,并对红曲菌MS-1在不同豆类中的发酵进程、淀粉酶与蛋白酶的酶活、发酵产物色价、莫纳可林K的含量,以及色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豌豆、绿豆、红豆比黄豆和黑豆更适合红曲菌的生长,发酵过程中淀粉酶与蛋白酶的产生、莫纳可林K和色素的积累,以及色素组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豌豆的色价和莫纳可林K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46.12 U/g(干基)和5.05 mg/g(干基),适合作为高色价和高莫纳可林K红曲的生产基质.
-
-
黄妙林;
魏端;
李育军;
植石灿;
房裕东;
徐碧珍;
沈文杰;
章泽森;
刘敏君
-
-
摘要:
在华南地区建立食用豆产业体系,可以在短期内将华南地区的食用豆产业带动起来,生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华南地区食用豆产业的发展情况,探索其产业体系构建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华南地区食用豆产业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内容、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出华南地区食用豆产业体系构建的建议和近期计划.
-
-
-
谭斌;
任保中
- 《2006中日稻米品质测控及美味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中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食用豆类资源分布非常广泛.食用豆类脂肪含量低,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与抗性淀粉的含量高,还有高含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叶酸等维生素及植物化学素.豆类有降低胆固醇与血脂,改善血糖控制与防止过饱等功效.近年来,人们都开始重新认识食用豆类的营养价值.生产与需求也与日俱增.本文对中国食用豆类生产与出口情况、食用豆类的营养与保健特性、国内外食用豆类的研究开发现状作一简要概述,并对我国食用豆类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方向提出几点思考.
-
-
-
-
-
-
-
-
-
-
-
-
- 王升民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1-0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分离的豆类食用蛋白及其制备方法,该豆类食用蛋白可由下述制备方法获得:将豆类依次进行选料、浸泡、冲洗、打浆、分离豆皮,将所得的浆液加入乳酸菌培养液分离出蛋白混合液,将蛋白混合液过滤、浓缩、去除小分子,然后分离提取得到豆类食用蛋白,此法制取的豆类食用蛋白色泽淡黄,质量好,无异味,可用作优质食用蛋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