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思维
预见性思维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52397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全科护理、临床医药实践、护理实践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预见性思维的相关文献由14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继萍、李惠玲、何丽等。
预见性思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2397篇
占比:99.98%
总计:452495篇
预见性思维
-研究学者
- 刘继萍
- 李惠玲
- 何丽
- 唐俊
- 左娟
- 张冬林
- 张晓明
- 曾令娟
- 李屏萍
- 李秀云
- 李霞
- 江利华
- 潘月坤
- 翁桂凤
- 胡友珍
- 薛洁
- 陶明
- 黄素芳
- 丁明娥
- 万青
- 于克玲
- 任立青
- 何夏君
- 何述萍
- 余建华
- 关伟丽
- 冯天钰
- 冯小洁
- 凤海燕
- 刘娟
- 刘彩霞
- 刘楚霞
- 刘淑玉
- 刘绍芳
- 刘翠红
- 刘颜
- 华萍
- 卢陈香
- 史秋
- 叶新
- 吕桂玲
- 吴力
- 周爱珍
- 周莲花
- 姚必凤
- 姜翠凤
- 娄燕
- 孙奎贞
- 孙秀东
- 孙锡江
-
-
李从德
-
-
摘要:
探讨预见性思维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选择6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带教组均为30人。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思维进行临床教学管理。对两组实习生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实习生的专业知识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专业技术操作以及预见性思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教学管理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具有应用价值。
-
-
拓荣荣;
杜少兰
-
-
摘要:
目的探究预见性思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n=41)与对照组(n=4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思维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各类急救时间(病情评估、静脉建立、心电图时间、总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救护成功率、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并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1)实验组各类抢救时间(病情评估、静脉建立、心电图时间、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救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干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思维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能缩短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救护质量。
-
-
黄雪花;
肖巧萍
-
-
摘要:
目的:分析预见性思维在眼科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与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眼部疾病的100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每一个年度分别有50例患者,2019年度本院未实施预见性思维护理,2020年度开展预见性思维护理,对比实施预见性思维护理前后患者的不良行为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实施预见性思维护理后,患者的不良行为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预见性思维护理应用在眼科患者护理工作中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使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
-
李剑妹;
王玉丽;
冯天钰
-
-
摘要:
目的 探讨SBAR交班沟通模式对ICU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20名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对照式护理沟通训练模式研究.SBAR模式实施前护士应用常规沟通模式交班,SBAR模式实施后护士应用SBAR沟通模式交班,采用胡月[1]研制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估量表评估ICU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结果 经过SBAR沟通训练模式授课培训及临床实践后,护士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明显提高,护理缺陷发生数明显降低(P<0.05),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 SBAR交班沟通模式在提高ICU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升对各种护理风险隐患的发现能力,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并保证护理安全.
-
-
战伟鹏;
张静
-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预见性思维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山东省招远市玲珑英诚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预见性思维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3个月内再入院率、3个月内病死率,并记录两组肠梗阻发生率.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利用生活质量测评量表(QOL)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93±2.64)d,短于对照组的(18.95±3.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为3.51%,与对照组的12.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1.75%(1/57),与对照组的5.26%(3/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梗阻发生率为3.51%,较对照组的14.04%降低.两组出院时社会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焦虑心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抑郁心理、焦虑心理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基于预见性思维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能缩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肠梗阻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
史秋
-
-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急诊急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思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护理人员预见性思维培训相关指标(包括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护理质量).结果:观察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思维护理应用于急诊急救患者中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培养护理人员预见性思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被推广应用.
-
-
余建华;
吴力;
王依静
-
-
摘要:
目的:总结预见性思维在一例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伴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方法:2021年4月12日我科收入一例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伴有消化道出血患者运用预见性思维评估病情,预知最可能出现病情变化,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住院29天,5月11日办理出院.结论:运用预见性思维合理做出病情判断,提早做好干预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天数.
-
-
张晓明
-
-
摘要:
目的探究急诊急救护理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48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74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常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预见性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其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中结合预见性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抢救护理中应用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
-
张晓明
-
-
摘要:
目的 探究急诊急救护理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48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74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常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预见性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其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急救中结合预见性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抢救护理中应用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
-
华萍;
陶震华;
金寅;
李霞
-
-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下全程优化护理对上消化道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接受ESD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思维下全程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接受ESD治疗的上消化道病变患者进行预见性思维下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
张梦颖;
姜翠凤
- 《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
| 2015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剧,现代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动的加大等,各类型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建筑业伤害、意外伤害事故日益增多,造成了城市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往往导致成批人员的伤亡.急诊科为救治成批伤关键的一环,急诊护士在抢救伤员时,不仅是医师的合作者,同时应以预见性思维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参与抢救.2013年以来有意识地将预见性思维应用于成批伤的救护中,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通过预见性思维培养,促进了急诊护士素质的全面培养。护士拥有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全面仔细的观察、对患者关爱负责的态度。通过预见性思维的教育培养与实施,无形中促进了护士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从而使护士主动去学各种危重症病人有关知识及各种抢救技术,主动关心病人、观察病人,更好地完成急救护理工作。预见性思维不只是一种理论,重要的是实践者自身改变其思维方式,即护士对预见性思维的接受态度。通过教育与实施训练,使护士明确预见性思维对于成批伤患者救治的重要性以及在突发性事件中的迫切需要,真正在心目中树立医师与护士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而这种合作关系是建立在日益发展的护理学与护士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具体在工作中则体现在专科护理能力的日益完善及对医师工作的实施配合和监督补充等。
-
-
涂智辉
- 《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预见性思维在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其在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工作中也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运用预见性思维可以帮助调度员捕捉隐匿的呼救信息,从而选择最优化调度方案,提高院前急救服务水平.调度员可从主观能动性、知识结构、多元思维、预测技术等方面着手加强预见性思维的养成。
-
-
陈文蓉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急诊护士运用预见性思维来干预医院的暴力事件,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率.rn 方法:对急诊护士进行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能把预见性思维中讨论性、可能性、随机性、灵活性、创新性等应用于医院的暴力事件中,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事件中存在的问题.rn 结果:预见性思维地干预作用增强了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且对医院的暴力事件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rn 结论:急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更新思维方式,变被动应为主动,增强了护患沟通、减少护患冲突事件,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的构建.且通过预见性思维的专门培养与应用,促进了急诊护士全面的素质培养,提高护士防范暴力的能力,并在临床经验积累中对暴力事件起到积极应对的干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