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心立方
面心立方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晶体学、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篇、专利文献130160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潍坊学院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科学与工艺等;
面心立方的相关文献由273位作者贡献,包括丁舒、吕倩倩、毛国柱等。
面心立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0160篇
占比:99.95%
总计:130223篇
面心立方
-研究学者
- 丁舒
- 吕倩倩
- 毛国柱
- 赵林
- 齐云
- 姜中涛
- 张艳华
- 涂铭旌
- 胡建东
- 邓莹
- 陈慧
- 姚强
- 乔珺威
- 于长丰
- 侯智敏
- 储成林
- 刘冠旗
- 刘少尊
- 刘志超
- 刘永杰
- 刘燕
- 刘相华
- 刘英
- 刘超
- 北川宏
- 厉勇
- 叶凌英
- 同志学
- 吴晓峰
- 吴琼
- 吴跃东
- 周卓平
- 周红伟
- 唐华
- 孙亚秋
- 孙继兵
- 孙雅馨
- 安旭龙
- 宋孟
- 尹可心
- 崔春翔
- 张宏
- 张志明
- 张敏
- 张新明
- 彭玲玲
- 彭秀艳
- 戴挺
- 昝林寒
- 李丽霞
-
-
成晟
-
-
摘要:
为研究碎石骨料与沥青胶砂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微观接触和宏观模量间建立映射,基于晶体面心立方结构和应力均布假设,对接触进行一维杆件简化后,对荷载作用下骨料间的接触反力进行数学解析,得到接触刚度与结构模量的关系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沥青混凝土的力学特征进行分析。混合料内的相邻骨料在轴向荷载下会产生同等大小的压缩和拉伸反力,且反力大小与骨料直径平方成正比;因骨料与胶砂的刚度存在差异,混合料在压缩和拉伸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模量特性;剪应力只在特定方向传递,因而产生了更大的接触反力和变形。计算AC-13、SMA-13、OGFC-13三种沥青混合料在竖向车轮荷载作用下的接触拉应力,结果显示:同等荷载下AC-13沥青混合料的接触拉应力最小,OGFC-13沥青混合料的接触拉应力最大。
-
-
韦如建;
王立华;
韩晓东;
贺昕;
王兴权;
熊晓东;
罗俊锋;
闻明;
王传军;
陈艳辉;
张泽
-
-
摘要:
金属铱(Ir)因具有高密度,高熔点,高硬度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高新科技领域.但Ir的塑性差,严重影响其进一步广泛应用.金属自身的结构及缺陷对其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Ir的原子尺度微观结构可为其力学性能优化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主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Ir薄膜中的缺陷类型和缺陷密度进行了研究.发现薄膜中存在高密度的孪晶以及位错.其中,薄膜中的孪晶密度为1.6×103(1/μm2).此外,研究还发现薄膜中有两大类缺陷的相互作用:位错与孪晶相互作用以及孪晶与孪晶相互作用.前者包括层错与孪晶相互作用以及全位错对孪晶的钉扎作用;孪晶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态包括头对头对接式,三重孪晶和五重孪晶等多种形态.
-
-
姚强;
郭雪岩;
杨帆
-
-
摘要:
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研究了低雷诺数(Re?=?1015)下热浮力对球床面心立方(FCC)单元内的局部流动和传热的影响.为了精确求解燃料球接触面附近的流场,球间接触点表达为面接触,采用结构化网格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热浮力的存在会抑制球床各层平均速度的波动;靠近燃料球表面处的相对时均速度和相对时均温度受热浮力影响变化较大;在中心流场区域,热浮力的存在会减小流场中速度分布的不对称性,使速度最大降低约10%,时均温度至少升高约20%;球表面上尤其在顶部及接触面附近受热浮力影响明显,努塞尔数Nu最大降低约6%.
-
-
栾高灿;
高鹏;
董可伟;
刘祥奎;
孔见
-
-
摘要:
设计了CoCrFeNi(Ni3Al)x(x=0.5、0.75、1、1.25)系列高熵合金,研究了合金的组织与性能,最后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不同相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四种合金铸态时均为单相FCC固溶体。其中,铸态CoCrFeNi(Ni3Al)1.25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为420 MPa、867 MPa、21%。铸态合金经780°C、4 h时效处理后,枝晶间析出大量40~50 nm的L12相,时效后,CoCrFeNi(Ni3Al)1合金时效后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为530 MPa、828 MPa、22%。研究表明Ni3Al含量的添加和L12相的析出在适当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强度,铸态时主要的强化方式是固溶强化,时效态主要是起析出强化作用。
-
-
-
许晓璇(译)
-
-
摘要:
黄金不仅贵重,还具有一种天然的美感,自古以来一直是全世界追逐的对象。由于金原子以面心立方体的结构堆叠在一起,因此黄金具备柔软可塑的性质。美与可塑性兼具的黄金成了珠宝行业最重要的材料,被制成各种各样的首饰。不过,加工黄金虽然容易,但是要获取黄金却很难。
-
-
刘冠旗;
王春旭;
刘少尊;
厉勇;
谭成文;
刘志超
-
-
摘要:
基于面心立方结构及细小弥散强化相原理,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密度合金NiW750.将NiW750合金经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后,测试其准静态力学性能,并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实验(SHPB)测试材料在动态加载条件下的性能,利用SEM、TEM对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同时测试组织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650~ 900°C范围内,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强度先升高,而后降低,韧性变化则相反.在750°C时效后其性能具有最佳配合.在动态加载条件下,合金存在应变率硬化效应,材料发生协同变形,试样内部形成绝热剪切带;而750°C时效后合金硬度升高,变形带周围应力更集中,在应变率为6 800 s-1下试样出现断裂.
-
-
-
-
马兰;
容婧婧;
朱有亮;
黄以能;
孙昭艳
-
-
摘要:
利用广义指数模型描述软胶体粒子,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软胶体粒子形成束晶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等温压缩和等密度降温2个不同的过程,研究了束晶形成过程中结构变化特征和动力学路径对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相比,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结构随着密度的变化有明显的迟滞现象,这是由于考虑了真实的动力学因素引起的差异.此外,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通过不同的动力学路径得到的相结构不完全相同,这是由于动力学形成过程会对相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