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青光眼,开角型

青光眼,开角型

青光眼,开角型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专利文献1071266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上海针灸杂志、国际眼科纵览、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 青光眼,开角型的相关文献由5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宁利、孙兴怀、吴玲玲等。

青光眼,开角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71266 占比:99.98%

总计:1071434篇

青光眼,开角型—发文趋势图

青光眼,开角型

-研究学者

  • 王宁利
  • 孙兴怀
  • 吴玲玲
  • 余敏斌
  • 徐亮
  • 王怀洲
  • 刘杏
  • 叶天才
  • 吴瑜瑜
  • 葛坚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霍妍佼; 郭彦; 石砚; 李蕾; 王宁利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单眼发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其对侧眼和健康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门诊确诊为POAG的单眼发病、对侧眼正常的患者(POAG组)以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应用高分辨率频域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SFCT及距黄斑中心凹鼻侧和颞侧500、1 000、2 000 μm共7个位置的脉络膜厚度.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脉络膜厚度在POAG组患眼与对侧眼的差异.应用协方差分析比较POAG组患眼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数、视野平均缺损值对POAG组患眼黄斑各个位置脉络膜厚度的影响.结果 POAG组纳入75例患者(平均年龄46岁,男性48例,女性27例),健康对照组纳入61名(61只右眼)健康受试者(平均年龄44岁,男性34名,女性27名).POAG组患眼SFCT为(244.41±83.18) μm,其对侧眼SFCT为(254.28±88.92)μ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SFCT为(272.98±55.87) μm,校正年龄、性别和等效球镜度数后,POAG组患眼与健康对照组SF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患眼在距离黄斑中心凹鼻侧2 000 μm处的脉络膜厚度为(167.84±70.44)μm,其对侧眼为(188.84±89.06) μ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P<0.01).POAG组患眼与其对侧眼及健康对照组在距黄斑中心凹鼻侧和颞侧其他距离处的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AG患眼的SFCT变薄与视野平均缺损值下降(β=14.66,P<0.05)和近视屈光度数增高(β=14.95,P<0.01)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均P>0.05).结论 单眼发病的POAG患眼SFCT较对侧眼和健康人未见明显变薄,仅黄斑鼻侧2 000 μm的脉络膜薄于对侧眼.视野缺损的严重程度及近视屈光度数程度与SFCT变薄相关,提示脉络膜变薄可能参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过程.
    • 王晓蕾; 孙兴怀
    • 摘要: 目的 研究视野半侧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旁和黄斑区血管密度的改变及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野指标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应用Humphery视野计30-2程序检测为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POAG组)28例(28只眼),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1名(31只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及视野检查等,并收集了一般信息.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测视盘旁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PC)和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血管密度.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OAG组内视野缺损半侧与视野正常半侧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 POAG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7±12)岁;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分布、年龄、眼压、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和眼内灌注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AG组上、下半侧视野缺损者分别有19、9例.POAG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5.86% (34.92%~52.78%)、39.31% (32.55%~46.79%),均低于健康对照组[56.90%(51.69%~60.84%)、47.48% (37.95%~5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6,-5.86;均P<0.01).POAG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84.4 (62.1~97.1)、76.4 (60.3~92.5) 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110.6(95.7~131.6)、98.1(84.0~109.2)μm;Z=-6.57,-6.36;均P<0.01].POAG组中视野缺损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分别为44.12%(34.73%~53.20%)和36.81%(29.73%~47.82%),明显低于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血管密度[51.85% (38.64%~61.02%)、41.78% (33.93%~49.22%);Z=-4.62,-4.12;均P<0.01].POAG组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视盘旁RPC和黄斑区SCP血管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Z=-5.08,-4.95;均P<0.01);视野正常半侧对应的RNFL和GCC厚度分别为93.0(61.9~116.5)μm和86.3 (67.2~98.2) μm,均小于健康对照组(Z=-5.15,-5.35;均P<0.01);但二者间视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视野半侧缺损的POAG患者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其中视野正常半侧对应区域的视盘旁RPC及黄斑区SCP血管密度也降低并伴有RNFL及GCC变薄,提示POAG视网膜血管和结构的改变发生在视功能改变前.
    • 李正义; 苏婷婷; 陈宝伟; 华峰
    •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假性剥脱性青光眼(PX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巩膜筛板曲率(SLC)的差异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PXG(PXG组)、POAG(POAG组)和CPACG患者(CPACG组)各30例,共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三组患者之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25,P=0.001);性别构成比(x2=2.158,P=0.276)、眼压(t=4.993,P=0.078)、眼轴长度(t=1.956,P=0.532)、角膜中央厚度(t=1.407,P=0.724)、视野平均缺损(t=2.725,P=0.496)、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t=2.185,P=0.4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深部增强成像(OCT EDI)技术测量患眼平均以及0°、30°、60°、90°、120°、150°SLC,并计算SLC指数(SLCI)、SLC深度(SLCD).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CT EDI检查结果显示,PXG、CPACG患眼SLC明显陡峭,POAG患眼SLC相对平坦.除150°这一角度外,PXG组、CPACG组患眼其余6个角度SLCI、SLCD均较POAG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XG组、CPACG组7个角度SLCI、SL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SLCI[比值比(OR)=1.498,95%可信区间(CI) 1.137~2.018,P=0.001]、年龄(OR=1.074,95%CI 1.019~1.143,P=0.016)与PXG发生显著相关;平均SLCI(OR=1.625,95%CI1.192~1.997,P=0.001)、眼压(OR=1.383,95%CI1.106~1.993,P=0.012)与CPACG发生显著相关.POAG组(β=0.143,95%CI 0.032~0.208,P=0.016)、CPACG组(β=0.132,95%CI 0.079~0.315,P=0.043)眼压与平均SLCI相关;PXG组所有因素与SLCI均无相关(P>0.05).结论 与POAG比较,PXG、CPACG患眼SLC更陡峭且与疾病发生相关.
    • 叶婷; 姜惠; 王艳; 范玮
    • 摘要: 目的 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后视盘血流密度(VD)变化.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POAG并发白内障患者17例17只眼(观察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例17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角膜中央厚度(CCT)测量.所有患眼均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手术后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两组患眼手术前、手术完毕时以及手术后1、7d和1、3个月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眼压变化及手术后3个月视野平均缺损(MD)变化.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8.18±6.13)、(65.82±6.9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2,P=0.072);患眼AL(t=1.436)、CCT(t=-1.557)、超声乳化时间(t=1.6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眼压(t=4.1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眼视盘周围(盘周)VD(t=-6.560)、RNFL厚度(t=-7.32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完毕时及手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眼盘周VD均增加.其中,观察组患眼手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8,P=0.042);对照组患眼手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81,P>0.05).各象限分析结果显示,仅观察组患眼手术后1个月颞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14,P=0.017).手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眼盘周RNFL厚度均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70、23.080,P=0.002、0.001).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对照组患眼平均MD分别为(14.90±7.15)、(1.12±0.93) dB和(12.10±7.70)、(0.88±0.66) dB;两组患眼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平均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14、13.225,P=0.000、0.000).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平均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38、0.817,P=0.082、0.103).手术完毕时,观察组、对照组患眼眼压分别为(10.84±3.39)、(11.46±3.79) mmHg(1 mm Hg=0.133 kPa);均较手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2.310,P<0.05).结论 POAG合并白内障患眼VD及RNFL厚度较单纯老年性白内障者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中高灌注压可导致VD一过性增加,但不会导致POAG患者视野进一步损伤.
    • 李丽; 吴志鸿
    • 摘要: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ers,TLR4)是目前TLR家族中发现最早且研究最为深入的一个重要分子,它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主要受体,TLR4的激活能刺激机体释放多种炎性因子,使机体产生天然免疫反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视神经退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世界第二大致盲眼病.一些研究表明,POAG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TLR4出现在POAG的小梁网(trabecular meshwork,TM)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中,与青光眼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几年来大家对TLR4的结构、信号通路及其在POAG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研究就TLR4与POAG关系的研究进展结果做一总结.
    • 胡翠霞; 赵雯; 刘伟
    • 摘要: 目的 分析晚期开角型青光眼(POAG)小梁切除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2014年3月到2018年6月行小梁切除术的晚期POAG 120例(240眼)的一般资料,随访1年,分为视力下降组[15例(30眼)]与视力未下降组[90例(180眼)],分析视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视力下降者占12.50%(15/120).眼压是术后视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28,P=0.008);OCT检查的多项参数与视力下降相关,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是独立保护性因素(OR=0.004,0.853,0.765;P=0.008,0.000,0.002).结论 眼压为晚期POAG小梁的切除术后视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是其保护因素.
    • 孔维鑫; 赵润博; 方严
    • 摘要: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已知眼压升高是导致疾病进展的持续危险因素.目前对于减缓青光眼进展唯一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是降低眼压.一般来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不可再生,所以视神经保护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物研发水平的提高,新型抗青光眼药物逐渐问市.本文将对新型抗青光眼药物的机制、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尚在研究中的新靶点进行综述.
    • 汤志铮; 吴学辉; 陈学平; 梁耀方
    • 摘要: 目的 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神经蛛网膜下隙面积(ONSSA)的差异以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确诊的53例NTG患者(A组)、46例POAG患者(B组),均未接受任何治疗,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C组),检测各组的体质量指数、血压、24h眼压、视野缺损、视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等指标,同时进行眼部二维超声扫描并分析各组球后3~7mm的ONSSA差异,并分析ONSSA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联性.结果 A组ONSSA明显小于B组、C组[(5.07±0.83) mm2比(6.19±0.90)、(6.57±1.43)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9、6.107,P<0.05).A组的ONSSA与24h眼压平均值、最高值均呈正相关(r=0.658、0.479,P<0.05);而B、C组ONSSA与24h眼压平均值、最高值均无相关性(P>0.05).三组的ONSSA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平均动脉压、中央角膜厚度、视野缺损以及视轴长度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NTG患者的ONSSA较POAG患者及健康人群均降低,且NTG患者的ONSSA与24h眼压的平均值及最高值均有相关性.
    • 孙彩侠; 袁源智
    • 摘要: 视盘旁萎缩(peripapillary atrophy,PPA)是视盘旁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根据眼底形态不同PPA可分为α区及β区,使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可将传统β区PPA进一步分为β区PPA和γ区PPA.PPA的发生与高龄、眼压升高、眼轴延长及葡萄膜炎相关.传统β区PPA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近视性黄斑病变及葡萄膜炎、Stargardt病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SD-OCT分区的β区PPA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与近视的相关性较弱;γ区PPA的发生与眼轴延长相关,可能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保护因素.
    • 梁萍英; 刘君; 张丽红
    • 摘要: 目的 分析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A组45例(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B组42例(溴莫尼定滴眼液)和C组41例(噻吗洛尔滴眼液),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眼内压、眼内血流动力学指标、眼内病理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χ2=4.240,P=0.039)和C组(χ2=7.964,P0.05);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的眼内压均低于治疗前,A组治疗后眼内压明显低于B组(t=-2.270,P=0.026)和C组(t=-2.368,P=0.020),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阻力指数小于治疗前,且明显小于B组(t=-5.167,P0.05);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厚于治疗前,且明显厚于B组(t=2.289,P=0.025)和C组(t=2.313,P=0.023),但B组和C组组间、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χ2=3.981,P=0.046)和C组(χ2=7.611,P=0.006),但B组和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能够显著降低眼内压,改善眼部的血流动力学,具有保护视神经,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安全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