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降水日数

降水日数

降水日数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4676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山东气象、浙江气象、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广西省气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降水日数的相关文献由695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国玉、延军平、苗运玲等。

降水日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8 占比:4.62%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4676 占比:94.85%

总计:4930篇

降水日数—发文趋势图

降水日数

-研究学者

  • 任国玉
  • 延军平
  • 苗运玲
  • 李莹
  • 林健
  • 王劲松
  • 王颖
  • 赵春雨
  • 韩军彩
  • 任玉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安彬; 肖薇薇; 朱妮
    • 摘要: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的昼夜降水变化规律,利用黄土高原55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使用线性拟合和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年际及雨季(5—10月)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及夜雨率等降水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历年和雨季的昼夜降水量、降水日数均呈下降趋势,降水强度则呈上升趋势。历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下降幅度高于雨季,降水强度上升幅度低于雨季。(2)黄土高原地区雨季昼夜降水指标的空间格局差异明显。雨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昼降水日数呈西南和东北偏多、西北偏少,夜降水日数呈西南偏多、西北偏少的空间特征。(3)黄土高原历年及雨季的平均夜降水率分别为50.44%,50.34%。晋豫交界及六盘山以西区域夜雨率高于50%;陕西西部及中北部、内蒙包头至呼和浩特、祁连山以东等区域夜雨率呈上升趋势,山西中部及东北部、宁夏银川至内蒙鄂托克旗等区域下降趋势明显。综上,黄土高原地区未有明显的夜雨现象。
    • 何雪莉; 李亚男; 石天宇; 周学文; 刘德新
    • 摘要: 太行山年降水量较少,周边人口密集用水量大,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球变暖影响太行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但现有研究并未涉及太行山脉两侧的降水变化的时空差异。本文基于1961—2018年太行山区10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连续复小波,探究太行山东西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太行山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西侧于1973年形成年降水量减少突变。东侧的小雨、暴雨、大暴雨及以上级别降水日数和西侧的小雨、中雨和暴雨日数呈减少趋势。(2)太行山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小雨日数的减少东西两侧基本持平,中雨日数的减少主要集中在西侧,暴雨、大暴雨及以上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集中在东侧。(3)太行山东西两侧年降水量的第一主周期均为28 a;东侧和西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及以上级别降水日数的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2 a、21 a、22 a、28 a、28 a和22 a、22 a、28 a、28 a、6 a。研究结果可为太行山区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参考。
    • 汪治桂; 王兴丽; 吉哲君; 王素萍; 付文睿
    • 摘要: 基于甘南高原8个气象站1976—2019年降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统计、线性趋势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甘南高原汛期(5—9月)降水量、降水日数以及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南高原汛期降水量最大值中心位于玛曲,最少在舟曲,降水量分布大致呈中间多、南北两端少的特点;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是西多东少,最多在玛曲,最少在卓尼,汛期降水日数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同;高原汛期主要以小雨为主,小雨日数占汛期总降水日数的80%以上。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也不相同,小雨日数空间分布与高原汛期降水日数分布大致相似,中雨日数的空间分布与汛期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而大雨日数主要出现在迭部,暴雨日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高海拨地区;44 a高原汛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年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暴雨日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小雨、中雨和大雨日数呈减少趋势;高原汛期降水的年变化周期主要以5-7,11-12,14 a为主,其中2004—2012年存在较为明显的准8 a周期。甘南高原各等级降水量所占当年汛期降水量的百分比的年变化趋势显示:暴雨对汛期年降水量的贡献在逐年增加,其它等级降水的贡献略有减少。
    • 赵国斌
    • 摘要: 对比分析,湛江吴川机场和湛江机场近44年的降水特征。分析得出:湛江吴川机场和湛江机场全年均有降水,湛江吴川机场的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降水日数比湛江机场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降水日数少;湛江吴川机场和湛江机场的季节降水量、季节降水百分率、季节降水日数、季节降水日数百分率特征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 廖洪敏; 石薇; 罗俊祎; 张惠珠; 吴增宇; 邓若琳
    • 摘要: 利用玉屏县国家站1960—2020年气温、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该县1960—2020年气候季节、不同量级降水日数、雨季、秋绵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玉屏县常年入春日期为3月9日、入夏日期为5月23日、入秋日期为9月22日、入冬日期为11月27日。(2)该县一年四季小雨量级日数最多,其中春季40.1%、夏季27.9%、秋季29.0%、冬季35.2%。特大暴雨及大暴雨最少,暴雨集中在5—9月,大暴雨集中在7月。(3)该县暴雨日有增加的趋势,呈现波动上升,以2.1 d/100 a的趋势增加,在1988年前暴雨日数变幅较大,1988年后变幅较小。在1960年日最大降水量达到226.2 mm,创历史极值;2007年日最大降水量达到191.9 mm,为次极值点;年最大日降水量在40.3~226.2 mm之间。该县雨季常年开始日期为4月5日,常年结束日期为9月16日。(4)该县秋绵雨常年开始时间为10月2日,常年结束时间为11月9日,平均出现秋绵雨次数为2.4次。
    • 丁思聪; 常佩静
    • 摘要: 根据1968—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8个高原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阿拉善地区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对当地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护边境城市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 雷徐奔; 张文君; 刘超
    • 摘要: 利用1980—2020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哈得来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和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振荡(MJO)指数,研究了MJO在印度洋地区(1—3位相)活跃日数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日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的统计联系,在MJO活跃日数偏多的年份,MJO相关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异常有利于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水汽,进而导致长江流域中下游范围内降水日数的增加,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等级为大雨(25 mm/d)及以上强度的日数上。进一步研究发现,MJO在印度洋活跃日数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日数的关系存在年代际变化,两者显著的联系仅出现在2000年之后,之前的时段两者联系则较弱。这种关系的转变可能与印度洋海表温度变率减弱的背景有关,印度洋海洋年际变率变弱导致其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影响减弱,进而使得MJO的调控作用凸显出来。夏季季节平均的印度洋MJO活跃日数可以对长江中下游的大雨以上的降水日数产生影响,且两者的关系在大约2000年之后变得尤为显著。
    • 邱大瑞; 杜晓辉; 扎西罗杰; 拉巴次仁; 贵桑央吉; 崔洁雨
    • 摘要: 利用拉萨市1980—2019年均一化降水资料,在分析该市降水量、降水强度、不同等级降水日数以及降水量贡献率等方面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拉萨市降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9年拉萨市年降水量以28.81 mm/10 a的速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夏季降水量的增加造成的。空间上降水量均呈现增加趋势;降水强度呈增大趋势,降水量在时间上表现出更为集中,降水强度在空间上均呈增加趋势;小雨降水日数和降水量贡献率呈减少趋势,而中雨和大雨降水日数则呈增加趋势;分析不同等级降水对拉萨市空间分布的贡献率,小雨对拉萨市北部降水量的贡献最主要,而中雨和大雨对拉萨市东部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 马凤莲; 刘园园; 李春强
    • 摘要: 基于雄安新区区域内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系统分析了雄安新区近50a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降水量的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雄安新区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且存在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春季、秋季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夏季、冬季降水量则呈减少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为499.9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1%;2)年降水量存在3~5,9,16~18a特征时间尺度周期振荡,9,16~18a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贯穿整个研究时段,近50a雄安新区大致经历了3次干湿交替,降水偏少期较降水丰沛期持续时间长;3)雄安新区一日最大降水量最大值为263.4mm、最小值为29.8mm,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5~10月,其中6~8月出现次数最多,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特征明显;4)雨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每10a减少5.3d,日降水量≥0.1mm和日降水量≥5.0mm日数呈增加趋势,日降水量≥50.0mm日数呈减少趋势;5)春季、秋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呈现由减少趋势转为增多趋势的突变特征,其突变点分别为1978年和1990年,在主汛期前后仍需关注暴雨灾害风险.全面认识当地气候特征可为雄安新区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 胡江波; 黎颖
    • 摘要: 利用1981~2020年汉江上游汉中区域11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相关系数、线性趋势及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40 a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总降水量关系。结果表明:汉中区域总雨日数与小雨日数、中雨日数的均呈现出从中部平川县区向南、北部山区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大雨日数及暴雨数日基本呈现从北向南递增的空间分布规律;总雨日数、小雨日数表现出明显减少趋势,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也表现出减少趋势,但是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小雨日数与总雨日数均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初到1991年为偏多时段,90年代初到2017年为偏少时段,之后逐渐增加,大雨日数与中雨日数变化趋势相似,80年代偏多,90年代初期之后偏少,后期又缓慢上升,暴雨日数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总雨日数1989年发生了突变,小雨日数的突变年份为1992年,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在研究时段内没有发生突变。小雨日数对总雨日数影响最大,总降水量贡献率最主要来源于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