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时空差异

时空差异

时空差异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82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5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11798篇;相关期刊470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华东经济管理、资源开发与市场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农牧区土地流转等;时空差异的相关文献由19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振、孙才志、李兆亮等。

时空差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5 占比:6.14%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11798 占比:93.50%

总计:12618篇

时空差异—发文趋势图

时空差异

-研究学者

  • 杨振
  • 孙才志
  • 李兆亮
  • 罗小锋
  • 谢磊
  • 任志远
  • 刘兆德
  • 周正柱
  • 方亮
  • 杨如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庆辉
    • 摘要: 金融资源是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基础要素,其配置效率的高低影响着西部地区的未来发展,并且影响着我国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利用DEA效率实证分析方法,以青海、甘肃等西部11个省区市为对象,研究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呈现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同时,各个省区市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有明显的不同,四川、云南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陕西、贵州、宁夏、广西、新疆以及内蒙古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 胡树林; 罗彩文
    •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畜牧业发展需转向循环低碳经济,测度畜牧业循环经济效率的三大地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使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所构建的矩阵网络DEA模型,对我国三大地带的畜牧业循环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收敛检验,从而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区际畜牧业循环经济效率提升的实施路径。研究表明:我国三大地带畜牧业循环经济效率差异较大,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带依次递减状态;收敛结果显示,整体系统及经济系统处于较平稳状态,社会系统呈发散趋势,生态系统呈先收敛后发散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禀赋结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财政支农水平以及科技水平对畜牧业循环经济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对畜牧业生态系统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 张卉
    • 摘要: 为合理制定渤海流域的污染防控策略,及时掌握该流域的环境污染状况,提出基于生态安舶污染等类型,分别从压力指数、状态指数与响应指数3个方面选取的渤海流域环境生态安全时空差异分析。渤海流域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污水、农田灌溉、船舶污染等。经过构建分析序列、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各指标权重,同时考虑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将景观面积、密度、形状与多样性等指数作为评价因子,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获取不同时期影响生态安全的景观格局因子,将各指标权重与景观格局因子相结合,采用生态安全综合分析指数表达式完成渤海流域环境生态安全时空差异分析。试验得出,该流域近年来的生态安全发展趋势正稳步上升,但山东、辽宁等地区依旧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情况,需加大治理力度。
    • 郑舒琼; 张精; 林婕妤; 郑亦琅; 吴小刚
    • 摘要: 以九龙江流域为例,估算了九龙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和总价值,并采用Geoda软件分析流域范围内各县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九龙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759.4981亿元.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最为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分异上起伏较大,但空间上表现较为稳定,并具有联动效应和聚类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单位面积价值高值区基本分布在上游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下游城市群.
    • 王健; 李敏杰
    • 摘要: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结合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物流业GTFP,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剖析物流业GTFP时空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7年中国物流业GTFP平均值为0.986,时序变化呈现波动中上升态势,空间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异特征。全国、中部与西部区域内的物流业GTFP相对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逐渐拉大。物流业质量与数量的一致性较差,没有省份属于质量“同步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物流业GTFP的主导驱动因素不同。全国物流业GTFP由经济发展驱动转为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东部地区由营商环境驱动转为集聚驱动,中部地区则由第二产业驱动转向集聚驱动与外商投资驱动,西部地区由政府驱动转向集聚与技术驱动。
    • 唐洁
    • 摘要: 通过从经济发展性、社会稳定性、生活便利性、环境适宜性四个维度构建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宜居水平,并且基于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莫兰指数和LISA聚类分析,探讨江苏省宜居度的空间差异和空间依赖性,同时还分析了江苏省宜居城市建设的联动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各地级市宜居度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宜居水平差异呈现“M”型波动下降;(2)宜居度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为“增强-减弱-增强”的集聚变化趋势,而局部空间依赖性则相对稳定;(3)江苏省及苏南、苏北宜居城市联动度均呈“N”型结构,苏中地区联动度波动下降趋势明显,而三大区域之间的宜居联动水平持续上升。因此可以通过都市圈宜居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内部城市的发展,同时保持苏南地区宜居水平较高的优势,并发挥徐州市对苏北地区其他城市的带动效应。
    • 吕爽; 谭军华; 刘帅; 吴旷
    • 摘要: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函数型熵权、函数型方差和函数型泰尔指数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动态演进与时空分异特征,检验总体差异和地域差异的源头。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中国创新创业活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总体保持“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成果产出—社会环境”影响力梯度递减分布格局。(2)中国创新创业活跃度的静态绝对水平具有区域异质性,呈“东—西—中”依次递减分布格局,但在动态提升势能上并无明显差距。(3)区域内差异对我国创新创业活跃度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高,经济发展和要素投入是区域内差异产生的主导因子。
    • 杨传明; 姚楠; 宋青; 陈骏宇
    • 摘要: 切实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此,文章构建基于经济运行、创新效率、协调发展、绿色生态、民生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结合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运行和创新效率表现突出,但协调性存在不足;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日趋减少;发展空间分布总体不均衡,并体现为四种空间集聚类型。
    • 汪巧敏; 陈英
    • 摘要: 了解农村居民物价压力的时空差异对缩小县域经济水平差异、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甘肃86个县区为研究单元,在定量测度甘肃县域农村居民物价压力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系数、标准差椭圆的方法,揭示甘肃省农村居民物价压力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2010—2019年甘肃省大部分县域物价压力指数总体不高,农村居民物价压力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逐渐下降。(2)2010—2019年物价压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西高东低态势,高压力区域主要位于兰州南部和陇南市,低压力区域主要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武威、金昌、定西、天水等零星分布。(3)甘肃省物价压力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域有兰州南部、庆阳市、陇南市,低低聚集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物价压力的空间分布重心轨迹经历了向东南—西南—东南方向的演化规律,物价压力的重心具有由西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结论:2010—2019年甘肃省各区县之间物价压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河西走廊中部物价压力较低,中西部和南部地区物价压力相对较高,县域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
    • 何雪莉; 李亚男; 石天宇; 周学文; 刘德新
    • 摘要: 太行山年降水量较少,周边人口密集用水量大,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球变暖影响太行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但现有研究并未涉及太行山脉两侧的降水变化的时空差异。本文基于1961—2018年太行山区10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连续复小波,探究太行山东西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太行山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西侧于1973年形成年降水量减少突变。东侧的小雨、暴雨、大暴雨及以上级别降水日数和西侧的小雨、中雨和暴雨日数呈减少趋势。(2)太行山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小雨日数的减少东西两侧基本持平,中雨日数的减少主要集中在西侧,暴雨、大暴雨及以上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集中在东侧。(3)太行山东西两侧年降水量的第一主周期均为28 a;东侧和西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及以上级别降水日数的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2 a、21 a、22 a、28 a、28 a和22 a、22 a、28 a、28 a、6 a。研究结果可为太行山区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