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光
陈元光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篇、专利文献271563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统一论坛、台声、炎黄纵横等;
陈元光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涛、汤漳平、何池等。
陈元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1563篇
占比:99.92%
总计:271781篇
陈元光
-研究学者
- 刘涛
- 汤漳平
- 何池
- 谢重光
- 陈振炜
- 陈耀芳
- 林少敏
- 贝闻喜
- 孙炜
- 徐伯鸿
- 蒋炳钊
- 宋全忠
- 戎戒
- 李志坚
- 李林昌
- 杨际平
- 林星
- 林殿阁
- 梁丹
- 萧河
- 郑雅娟
- 郭上人
- 阮蔚蕉
- 陈忠志
- 陈桂炳
- 陈秋芳
- 黄新军
- 一鸣
- 丁身玮
- 何少川
- 何惠华
- 何振良
- 何敦铧
- 何绵山
- 何耐
- 俞兆鹏
- 刘军
- 刘喜元
- 卢继定
- 吉家友
- 吴宇轩
- 吴文文
- 周榜师
- 周贤成
- 唐秋桂
- 夏涛
- 姜永兴
- 宋昀澎
- 尹全海
- 廖同平
-
-
刘涛
-
-
摘要:
陈元光,河东人,武周时期岭南首领、右鹰扬将军,奏请设置漳州。陈元光之母吐万氏是代北鲜卑族后裔,其妻种氏也来自北方。《元和姓纂》、宋代漳州地方志、漳州府首部府志均能秉笔直书明确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直到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出现陈元光的祖先从河东迁居光州固始的记载,《闽书》、康熙《漳州府志》更直书其是光州固始人。陈元光是光州固始人的说法实则与明代卫所军户有关,漳州卫所军户为凝聚人心,采用宋代以来闽人祖溯光州固始的策略,导致《大明一统志》中出现陈政、陈元光是光州人的记载,从而为新时期河东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
-
刘涛
-
-
摘要:
本文围绕陈元光信仰源流,在罗列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重构了陈元光信仰的流变历程,还原了其历史地位,并揭示了信仰与族群互动的关系。陈元光信仰的产生与发展同族群关系密不可分。陈元光生前即存在岭南土著与汉人的互动,北宋大中祥符四年陈元光被塑造成奏请漳州的将领则是畲民互动的结果,陈元光信仰从淫祀走向正祀表明的也是与“山客畲”“畲客”族群互动的过程。
-
-
刘涛
-
-
摘要:
南宋名儒陈景肃后裔谱系始见《清漳志》,其祖先谱系始载万历元年《漳州府志》,为后世方志所沿用。其后裔仅其子陈縡、陈植可信,但事迹无考。其谱系建构始于明代中后期,历经清初重构,最终呈现出其远祖陈元光、祖父陈汤征、父陈文晦及其子陈宋一、陈宰,孙陈植、陈格、陈概,六世孙陈君用,七世孙陈汶辉。
-
-
吴宇轩
-
-
摘要:
南宋初期,朝廷面临着国家治理困境,福建地方社会也颇为动荡,而此时的神灵敕封制度进一步完善。在此历史背景下,唐初平乱建漳的将领陈元光,多次得到朝廷敕封,成为南宋最显赫的福建地方神灵之一。陈元光之所以能在福建众多地方神灵中脱颖而出,得到南宋朝廷的青睐,主要在于其生前平乱功绩累累,死后灵验神迹不断,以及漳州地方士绅对其形象的塑造,使其特别契合朝廷地方社会治理的需求。以陈元光为代表的神灵敕封,是宋廷借助地方神祇的威灵,解决地方治理问题、加强国家治理的措施,其本质是国家权力对地方秩序的构建与控制。
-
-
谢重光
-
-
摘要:
唐宋时期,活跃于九龙江流域的主要有中原南迁的汉人、百越后裔獠蛮及自湖南迁入的槃瓠蛮三种人群。三种人群接触、交流、斗争、融合,最后形成了汉族福佬民系的一支漳州人。陈元光是南迁汉人的代表,他“平蛮开漳”,首先推动了九龙江流域汉人与百越族后裔的民族融合,槃瓠蛮迁入此区后,又分别与汉人及百越族后裔融合。在民族融合进程中,区域经济社会也获得长足发展。
-
-
黄喜祖
-
-
摘要:
这里,曾经是风萧马嘶的古渡,记述着开漳圣祖陈元光,开疆拓土进军海岛的一段传奇;这里,也是见证“谷公”(谷文昌)移山填海造路那道历史,是将东山天堑变通途出入门户的唯一;这里,如今一道大桥飞架两岸犹如长虹,车水马龙,曰夜川流不息……它,就是国道357东泸线东山八尺门跨海战备大桥,一处被东山公路人万般呵护的东山岛路桥交通大动脉。
-
-
刘涛
-
-
摘要:
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云霄镇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时任漳州镇标游击陈祖训为之作序,首次合祀陈政、陈元光、陈鮱、陈酆、陈谟、陈咏、陈吁祖孙五代。陈祖训祖溯陈政、陈淳,其故里却流传陈邕祖先叙事。陈祖训谱系实则明代卫所军户的产物,从谱系建构产生的历史作用而言,无所谓"真伪"。陈祖训故里俊美陈氏大宗祠及其谱系建构对陈祖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陈祖训在清初粮户归宗运动中,改革云霄陈氏大宗祠。
-
-
郭钰婷
-
-
摘要:
区别于厦门的开放包容、泉州的拼搏上进,同样身处闽南的漳州,一直以来都显得安适从容。漳州人把这种略带缓慢的生活步调称为“不争”。这种性格,与其长达千年的农业历史有关。唐代建州之初,刺史陈元光即提出“劝农重本”的方针,招探流亡百姓,着力推广中原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
-
刘涛
-
-
摘要:
用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通过揭示清初名将陈祖训的《云霄建大宗祠序》的文本书写过程,考察陈祖训首创陈政及其子陈元光、孙陈珦、曾孙陈酆,玄孙陈谟、陈咏、陈訏五代合祀的祠祭形式,揭示陈祖训此举的历史情境,分析陈祖训倡议的原因及其目的,还原陈祖训应有的历史地位,为新时期地域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
-
刘涛
-
-
摘要:
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云霄镇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时任漳州镇标游击陈祖训为之作序,首次合祀陈政、陈元光、陈珦、陈酆、陈谟、陈咏、陈吁祖孙五代.陈祖训祖溯陈政、陈淳,其故里却流传陈邕祖先叙事.陈祖训谱系实则明代卫所军户的产物,从谱系建构产生的历史作用而言,无所谓"真伪".陈祖训故里俊美陈氏大宗祠及其谱系建构对陈祖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陈祖训在清初粮户归宗运动中,改革云霄陈氏大宗祠.
-
-
-
-
-
-
-
-
-
- 索尼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01-11-07
-
摘要:
一种光记录媒体,具有备有反射膜的信息层,该反射膜在基板上形成了承载信息的至少沿厚度方向或光轨道宽度方向两方向中的某一方向改变物理形状而构成的信息记录部,该反射膜3采用热记录方法,构成为当再生光的未记录状态的反射率为R0、记录状态的反射率为R1时,0.5[%]≤(|R0-R1|/R0)×100[%]≤17[%]。该光记录媒体能廉价地制造而且能进行追加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