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流域
九龙江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51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炎黄纵横、南方文物、海峡科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福建省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地质分会)等;九龙江流域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珞平、洪华生、陈能汪等。
九龙江流域
-研究学者
- 张珞平
- 洪华生
- 陈能汪
- 黄金良
- 吴春明
- 杜鹏飞
- 刘红霞
- 张莉
- 李丰
- 瞿程凯
- 祁士华
- 黄焕芳
- 刘佳
- 刘建昌
- 刘志伟
- 吴波
- 周小成
- 孙飒梅
- 张宗华
- 杨家坦
- 江洪
- 汪小钦
- 王吉苹
- 黄秀琴
- Xie Haisheng
- 丁光敏
- 于鑫
- 余溪
- 傅朗
- 冯东鹭
- 刘振东
- 刘斌
- 刘永华
- 吴小刚
- 吴晨倩
- 周太明
- 周本智
- 唐蔚莼
- 喻志芳
- 姚士谋
- 尤相骏
- 庄翠蓉
- 康火南
- 张冉
- 张婷
- 张宁
- 张惟
- 张文明
- 张新
- 张精
-
-
郑舒琼;
张精;
林婕妤;
郑亦琅;
吴小刚
-
-
摘要:
以九龙江流域为例,估算了九龙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和总价值,并采用Geoda软件分析流域范围内各县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九龙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759.4981亿元.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最为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分异上起伏较大,但空间上表现较为稳定,并具有联动效应和聚类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单位面积价值高值区基本分布在上游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下游城市群.
-
-
-
-
摘要:
福建省:七市协同立法守护闽江近日,由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福州、南平、三明、宁德、泉州、龙岩、箭田7个设区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人员聚集一堂,共商闻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立法工作。这是福建省继九龙江流域保护协同立法后,第二次打破行政边界,开展区城协同立法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指导下,7市首次就这项协同立法工作开展面对面座谈。
-
-
-
-
摘要:
5月19日,由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福州、南平、三明、宁德、泉州、龙岩、莆田7个设区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人员聚集一堂,共商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立法工作。此次座谈会上,来自7个设区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负责人,围绕草案修改稿的内容畅所欲言。这也是福建省继九龙江流域保护协同立法后,第二次打破行政边界,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初次试水4市立法保护九龙江2021年1月21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分别批准了厦门、漳州、泉州、龙岩市(以下简称4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福建省开展协同立法工作的首次尝试,是一次用法治引领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益探索。
-
-
谢重光
-
-
摘要:
唐宋时期,活跃于九龙江流域的主要有中原南迁的汉人、百越后裔獠蛮及自湖南迁入的槃瓠蛮三种人群。三种人群接触、交流、斗争、融合,最后形成了汉族福佬民系的一支漳州人。陈元光是南迁汉人的代表,他“平蛮开漳”,首先推动了九龙江流域汉人与百越族后裔的民族融合,槃瓠蛮迁入此区后,又分别与汉人及百越族后裔融合。在民族融合进程中,区域经济社会也获得长足发展。
-
-
吴晨倩
-
-
摘要:
厦门环岛路从来不乏游客,海天一色的碧蓝背景下,气派的欧式建筑与典雅的海滨木栈道相互映衬,海滩上传来驻场歌手低沉温柔的歌声,时光静静流淌。很难想象,这座高颜值的"海上花园"城市也曾因为海域污染问题遭到诟病。每当暴雨时节,九龙江流域涌向厦金海域的大量海漂垃圾一度成为这座海滨城市的"黑点",不仅破坏了海域岸滩环境,也给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了困扰。
-
-
-
-
摘要:
龙岩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五届]第九号《龙岩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已于2020年11月23日经龙岩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21年1月21日经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
-
-
摘要:
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六届]第十七号《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已于2020年12月28日经漳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于2021年1月21日经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
-
-
摘要: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四十一号《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已于2020年12月11日经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于2021年1月21日经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
-
-
摘要:
泉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六届]第五号《泉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于2020年12月30日经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于2021年1月21日经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
-
-
-
-
熊萍;
陈伟琪;
王萱
-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在我国现有国情下,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市场化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新型投融资机制,有助于突破制约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资金瓶颈",有效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本文以我国福建省九龙江流域作为实例研究背景,在全面分析该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及其污染控制的投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污染源的投融资对策、区域生态效益补偿对策,以及与投融资相关的生态农业政策.
-
-
-
张舒婷;
于鑫
-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抗生素的滥用已经造成了抗生素抗性细菌(ARBs)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自然水体中的广泛传播。能够编码抗生素抗性的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染物,正在逐步成为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1]。抗生素抗性基因分为五大类:包括四环素抗性基因,大环内酯、氯霉素、万古霉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基因,磺胺类抗性基因和青霉素类抗性基因[1]。抗生素抗性基因还可以作为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指示物,来衡量水环境受到抗生素污染的程度[2]。
-
-
-
边归国;
杨建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对十年来中国湖北、云南、四川、三峡库湾和支流、广东和福建等地发生的甲藻水华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九龙江拟多甲藻水华暴发期间相关监测结果,拟定甲藻密度达到5×105个/L、叶绿素a含量> 15mg/m3、pH值>7、DO>8mg/L、高锰酸盐指数>2.0mg/L为临界状态,甲藻密度达到1 ×106个/L、叶绿素a含量> 40mg/m3、pH值接近8、DO>9mg/L、高锰酸盐指数>3.5mg/L为初步暴发状态,甲藻密度达到>1×107/L、叶绿素a含量>85mg/m3、pH值>8、DO>10mg/L、高锰酸盐指数>6.0mg/L为严重暴发状态.提出九龙江水系中封闭型水域可采取化学方法,支流水域可采用植物及化感技术和超声波方法,干流以围隔过滤和生态调水等方法应急处置拟多甲藻水华.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防治和应急处置拟多甲藻水华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具体措施进行初步研究.
-
-
边归国;
杨建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对十年来中国湖北、云南、四川、三峡库湾和支流、广东和福建等地发生的甲藻水华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九龙江拟多甲藻水华暴发期间相关监测结果,拟定甲藻密度达到5×105个/L、叶绿素a含量> 15mg/m3、pH值>7、DO>8mg/L、高锰酸盐指数>2.0mg/L为临界状态,甲藻密度达到1 ×106个/L、叶绿素a含量> 40mg/m3、pH值接近8、DO>9mg/L、高锰酸盐指数>3.5mg/L为初步暴发状态,甲藻密度达到>1×107/L、叶绿素a含量>85mg/m3、pH值>8、DO>10mg/L、高锰酸盐指数>6.0mg/L为严重暴发状态.提出九龙江水系中封闭型水域可采取化学方法,支流水域可采用植物及化感技术和超声波方法,干流以围隔过滤和生态调水等方法应急处置拟多甲藻水华.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防治和应急处置拟多甲藻水华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具体措施进行初步研究.
-
-
边归国;
杨建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对十年来中国湖北、云南、四川、三峡库湾和支流、广东和福建等地发生的甲藻水华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九龙江拟多甲藻水华暴发期间相关监测结果,拟定甲藻密度达到5×105个/L、叶绿素a含量> 15mg/m3、pH值>7、DO>8mg/L、高锰酸盐指数>2.0mg/L为临界状态,甲藻密度达到1 ×106个/L、叶绿素a含量> 40mg/m3、pH值接近8、DO>9mg/L、高锰酸盐指数>3.5mg/L为初步暴发状态,甲藻密度达到>1×107/L、叶绿素a含量>85mg/m3、pH值>8、DO>10mg/L、高锰酸盐指数>6.0mg/L为严重暴发状态.提出九龙江水系中封闭型水域可采取化学方法,支流水域可采用植物及化感技术和超声波方法,干流以围隔过滤和生态调水等方法应急处置拟多甲藻水华.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防治和应急处置拟多甲藻水华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具体措施进行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