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
王审知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台声、寻根、炎黄纵横等;
王审知的相关文献由10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晓望、张振玉、王舒乙等。
王审知
-研究学者
- 徐晓望
- 张振玉
- 王舒乙
- 肖忠生
- 唐希
- 廖大珂
- 戴吉强
- 晓程(图)
- 李志坚
- 萧河
- 陈名实
- 黄天柱
- 黄洁琼
- 齐上志
- 何强
- 何绵山
- 刘冠成
- 刘冬
- 刘吉同
- 刘大可
- 刘敬扬
- 初空(文/图)
- 卢俊杰
- 卢华东
- 叶允丹
- 吴圣凤
- 吴少明
- 周定国
- 唐冈
- 唐颐
- 孙源智1
- 孙福枝
- 宓盈婷
- 少木森
- 巩固
- 廖天章
- 廖楚强
- 张兆浩
- 张克辉
- 张凯
- 张玉霖
- 徐杰舜
- 微忱
- 方海洋
- 施晓宇
- 曾四清
- 曾国富
- 曾意丹
- 朱雷
- 李大鸣
-
-
初空(文/图)
-
-
摘要:
福州闹市中庆城路的中段,是这座城市前世今生的时光交汇点。这里坐落着“开闽文化”第一人闽王王审知的故居。公元946年,改为闽王祠,迄今已一千多年。朱色门墙,飞檐厚壁,守门石狮虽沧桑却不失威严。大门上一碑:“奉旨祀典”,碑下一额:“忠懿闽王祠”。透过圆形拱门,可见一个碑亭,里面立有黑色的圭形石碑,底座是赑屃。这便是清郭柏苍所誉之“天下四大碑”(《竹间十日话》)之一者--闽王德政碑,记载了闽王王审知的治闽政绩,特别是航海通商的功绩。
-
-
-
陈超
-
-
摘要:
王审知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创始人。他在治理福建的数十年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闽地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鼎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开创了八闽大地的历史新纪元,为两宋时期福建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张兆浩
-
-
摘要:
我们来到黄家湾的头自然村。"头",意为小河流的源头,多好听的一个名字,可是它至今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可有谁知道它是畲族蓝氏入罗源而又出罗源的中转站啊,它本该在福建畲族发展史中崭露头角的。唐光启二年(886),畲家儿女随王潮、王审知经略闽南。而后却功成身退,360多人从漳浦赤岭,扬帆鼓棹,北上去寻找更理想的栖息地。风狂浪涌,四姓中的盘姓,不幸随风漂没。到连江马鼻,钟姓淹留。唯有蓝氏和雷氏继续北进。
-
-
陈毓文
-
-
摘要:
王审知治闽期间(893—925)是福州乃至福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闽国政治中心,当时福州聚集了大批北方士人和返乡的闽籍士人.他们对福州文坛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白居易、韩愈、贾岛、韩偓等中晚唐文人成为福州文人广泛学习效法的对象.在五代北方文风衰颓的大背景下,中晚唐文风在南方福建地区得到传承,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北宋初.
-
-
-
孙源智1
-
-
摘要:
一在中国,城墙是古代城市文明的典型标志,''城''这个汉字本身即包含了城墙与城市的双重含义。唐宋时期是闽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福州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正是这一时期,福州连续三次拓城,接纳了大量中原移民,从昔日的边陲远地,一跃成为文献名邦。中唐诗人刘长卿在为前往福州赴任的友人送行时.
-
-
蒋筱筱(文/图)
-
-
摘要:
1晋江王留从效,反复掂量之后,投入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所部。在五代王审知身后的福建动乱中,名义上隶属南唐,实为自治,采取息兵安民保土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和海运,使兴化、泉、漳三地在五代全国性的战乱中独得繁荣和发展,又能顺应全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拥护后周和北宋中央政权。从朱温灭唐(907)到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由统一走向分裂。
-
-
唐颐
-
-
摘要:
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古称十八盂。本世纪初,这里的万寿岩被国家考古队确定为华东地区第一个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历史提前了18万年。颇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是唐末王审知三兄弟的开闽第一站,王审知一统八闽后,在万寿岩设营。其子王延钧称帝,感念岩前为创建闽王朝有特殊贡献,视为发祥地,重兵守护。
-
-
齐上志
-
-
摘要:
福州别称''三山'',是因为城内多山的缘故。陈衍的《八闽通志》引用明代何乔远《闽书》的说法,称福州城中有九山,即民谚称''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屏山(越王山)、于山(九仙山)、乌山(乌石山)为最大,称''三山现''。其支脉冶山、灵山、芝山低矮,不经意则''看不见''。闽山、钟山、罗山稍高,仍隐而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