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变存储器
阻变存储器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3年内共计93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544281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信息记录材料、物理实验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成都)研讨会、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2013‘全国半导体器件技术、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微纳电子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会等;阻变存储器的相关文献由13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明、黄如、刘琦等。
阻变存储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44281篇
占比:100.00%
总计:3544397篇
阻变存储器
-研究学者
- 刘明
- 黄如
- 刘琦
- 吕杭炳
- 蔡一茂
- 龙世兵
- 康晋锋
- 高滨
- 刘力锋
- 刘晓彦
- 王宗巍
- 吴华强
- 余牧溪
- 张楷亮
- 闫小兵
- 马国坤
- 张丽杰
- 张卫
- 方亦陈
- 潘越
- 赵金石
- 卢年端
- 钱鹤
- 王浩
- 刘业帆
- 王芳
- 李泠
- 李颖弢
- 赖云锋
- 陈冰
- 周晔
- 唐昱
- 屠海令
- 王明
- 蔡恒梅
- 赵鸿滨
- 韩素婷
- 何玉立
- 张锋
- 毛俊
- 许晓欣
- 周海芳
- 黄英龙
- 孙清清
- 林殷茵
- 魏凌
- 魏峰
- 孙鹏霄
- 左青云
- 王鹏飞
-
-
刘维祎;
孙亚男;
何卫锋
-
-
摘要:
在RRAM交叉阵列结构中实现逻辑运算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冯诺依曼架构中的存储墙问题。三值逻辑相比于传统的二值逻辑,具有更少的逻辑操作数目和更快的运算速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RRAM双交叉阵列结构的三值存内逻辑电路设计,其中三值逻辑电路的输入与输出均通过多值RRAM的阻值表示。该结构支持两种三值逻辑门和一种二值逻辑门以提升计算速度。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二值存内逻辑电路设计,三值存内逻辑电路加法器可以减少68.84%的操作步数。相比于传统的IMPLY逻辑电路设计,三值存内逻辑电路加法器可以降低33.05%的能耗。
-
-
周正;
黄鹏;
康晋锋
-
-
摘要:
通过在基本单元上集成存储和计算功能,存内计算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数据搬运规模,被广泛认为是突破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架构性能瓶颈的新型计算范式.非挥发存储器件兼具非易失特性和存算融合功能,是实现存内计算的良好功能器件.本文首先介绍了存内计算范式的基本概念,包括技术背景和技术特征.然后综述了用于实现存内计算的非挥发存储器件及其性能特征,包含传统闪存器件和新型阻变存储器;进一步介绍了基于非挥发存储器件的存内计算实现方法,包括存内模拟运算和存内数字运算.之后综述了非挥发存内计算系统在深度学习硬件加速、类脑计算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最后,对非挥发型存内计算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
王泽楠;
陶冶;
卞景垚
-
-
摘要:
阻变存储器的电阻转变稳定性和耐擦写次数是其商业化应用的重要指标.采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阻变存储器中间介质层,制备了Al/GO/ITO器件,分析了其阻变机制,该器件开启关闭电压、高低电阻值相对波动率较大.针对该问题,采用在GO中掺杂碳黑以及紫外光辐照的方法,在GO内部构筑局域化电场来控制材料内部的氧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阻变层GO中掺杂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黑能降低器件波动性,此外,随着碳黑掺杂质量分数的提高,器件运行状态由突变向缓变转变;紫外光热转化导致导电细丝易断裂,掺杂后加光辐照器件保留了一定的柔性特性.
-
-
朱茂聪;
邵雅洁;
周静;
陈文;
王志青;
田晶
-
-
摘要:
CuInS_(2)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具有宽尺寸调节范围(2—20 nm)、丰富的电子俘获位点、高光吸收系数、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可应用于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但其开关电压(-4.5/4.5 V)和阻变开关比(10^(3))还达不到实际使用要求.本文引入铌掺杂锆钛酸铅(Nb:Pb(Zr_(0.52)Ti_(0.48))O_(3),PNZT)制备CuInS_(2)QDs/PNZT复合薄膜,发现PNZT的引入可以明显改善QDs的阻变性能,开关电压降至-4.1/3.4 V,阻变开关比提升至10^(6),在10^(3)次的循环耐久性测试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切换PNZT薄膜的铁电极化方向可以改变CuInS_(2)QDs/PNZT复合薄膜界面势垒高度和耗尽区宽度,以此调控CuInS_(2)QDs/PNZT复合薄膜的阻变性能.
-
-
陈浩;
周海芳;
赖云锋
-
-
摘要:
采用磁控溅射和金属剥离工艺制备结构为P-Si/HfO_(2)/Ti和P-Si/HfO_(2)/Al_(2)O_(3)/Ti的阻变存储器,两器件均表现出双极性电阻转变特性.插入的Al_(2)O_(3)层使得高阻态导电机制从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导电向肖特基发射控制导电转变,器件高低阻态阻值比从约61倍提高到约2.15×10^(8)倍.通过限制set电流的方式实现多值存储,器件的4个阻态都能够非常稳定地在85°C高温下保持10^(4) s,有利于多值存储的实际应用.
-
-
陈晓婷;
张晓晗;
许嘉琪;
赵晓宁
-
-
摘要:
通过在前驱体中添加碳量子点(CQD),制备了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H_(3)NH_(3)PbI_(3)(MAPbI_(3))薄膜,并以金(Au)和氟掺氧化锡(FTO)为电极制备了具有Au/CQD-MAPbI_(3)/FTO结构的阻变器件.测试了CQD掺杂浓度对器件阻变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CQD掺杂质量浓度可以提升器件开关比,降低器件运行电压的波动.基于导电通道模型,器件阻变性能提升的可能原因为晶界主导的碘离子迁移随机性降低,导电通道结构简化.
-
-
王晓荃;
左石凯;
王尘;
罗跃东;
李伯阳;
陈铖颖
-
-
摘要:
为合理整合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的测试数据,提升半导体工程师对RRAM器件性能探知的效率,设计出一套适用于RRAM的测试自动化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B/S架构,使用基于Python的Django后端框架和Vue.js前端框架,建立前后端分离的RRAM测试数据分析的Web应用;系统包含用户模块和业务分析模块2大功能模块。测试结果表明,2个功能模块中所有子功能模块的功能测试结果正确,且响应时间均小于1 s;系统关键参数Forming、Set及Reset操作电压的算法判断正确率分别为99.05%、100.00%、92.59%,表明系统具备有效性和可行性。
-
-
官郭沁;
邹荣;
左青云;
田盼;
吕杭炳;
田志;
王奇伟;
曾敏;
杨志
-
-
摘要: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和等离子体氧化工艺制备氧化钽阻变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对阻变薄膜进行表征.系统研究等离子体氧化时间和阻挡层厚度对初始化电压的影响.研究表明,器件初始化电压随氧化时间增加而增大,同时增加阻挡层厚度可有效降低初始化电压.基于40 n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量产工艺平台,成功地在40 nm晶体管后段集成了阻变单元,制备了氧化钽阻变存储器,其初始化电压为3.3 V,置位/复位电压在1.8 V以内.
-
-
赵晓宁;
袁笑颖;
许嘉琪
-
-
摘要:
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了生物果胶薄膜,并作为缓冲层,制作了Ag/pectin/a-C/Pt阻变存储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薄膜表面的电流分布,探究了果胶薄膜的离子缓冲机理.分析了基于果胶薄膜的阻变存储器的阻变性能和阻变机制.结果表明:该缓冲层能够降低器件开关电压的波动性,提升高低阻态开关比.通过调控限制电流,在单一器件上实现了多阻态信息存储.
-
-
尹彬沣;
王永志;
万心华;
周腾
-
-
摘要:
为了改善阻变开关层在厚度小于10 nm下的氧化铪(HfO_x)基阻变存储器的电学性能,提高器件开关均匀性并增大器件开关比,在开关层中加入聚酰亚胺(polyimide, PI)薄层,采用光刻工艺制备Ti/AlO_(x)(PI)/HfO_(x)/Pt和Ti/HfO_(x)/Pt结构的阻变存储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分析器件的电极形貌,通过电学测试分析器件的I-V特性和稳定性,采用线性拟合和电场模拟的方法分析Ti/PI/HfO_x/Pt结构器件的阻变开关机理.结果显示,Ti/PI/HfO_(x)/Pt结构器件无需激活过程,其开关比高达2 000,且复位均匀性优越,数据保持时间高于10~3 s,充分展现了PI对HfO_(x)与Ti电极界面调控的优势.
-
-
S.G.Hu;
胡绍刚;
X.Y.Zhang;
张兴尧;
Y.Gu;
顾野
- 《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
| 2013年
-
摘要: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晶体管的尺寸不断缩小,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达到极限,传统的浮栅型存储器将会遭遇巨大的瓶颈.阻变存储器具有作为下一代存储器的巨大潜力.阻变存储器的一个重要运用是在空间射线环境下.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HfO2的阻变存储器的伽马辐照总剂量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良好的抗伽马辐照特性.总剂量为20Mrad(Si)的伽马辐照后,所研究的器件都能正常工作,但是擦除和编程电压降低,高阻态和低阻态的阻值增大.因为该器件是双极型的,擦除和编程电压稍微降低并不会对该器件应用造成影响.高阻态阻值的增大不仅不会使得存储的数据丢失,反而使得存储窗口增大.低阻态的增大有可能使得存储的数据丢失,然而阻变存储器拥有非常大的高低电阻比,辐照后低阻态的稍微增大还远不足以改变数据的存储状态.利用伽马射线引起的移位损伤和原子重排能够对该阻变存储器的伽马辐照效应进行了合理解释.
-
-
DONG Hua;
董华
- 《四川省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委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阻变存储器具有存储单元结构简单、擦写速度快、功耗低、有利于大规模集成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论述了RRA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RRAM阻态转换过程中的SET限制电流对低态电阻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实现多位存储的方法.对比了SET过程的最大电流与RESET过程的最大电流的关系以及RESET过程最大电流对高态电阻和器件性能的影响,RESET电流在5mA至20mA的范围内随SET过程的限制电流增大而增大,当限制电流超过20mA时,高态电阻发生退化.分析并研究了串联电阻对RRAM阻态转换过程的影响.
-
-
TIAN Xiao-peng;
田晓鹏;
LIN Yin-yin;
林殷茵
- 《第四届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信息科学与技术》
| 2012年
-
摘要:
针对当前阻变存储器(RRAM)面临的功耗和高密度存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降低功耗和形成多值存储能力的器件结构.相比单层结构的AlON RRAM,双层结构的WOx/AlON RRAM具有低至10 μA的复位(reset)电流,1 000次以上的转换特性(endurance),较低的操作电压,以及多值存储等性能.针对WOx/AlONRRAM,提出了WOx介质层的等效电路模型为固定电阻与二极管串联模型.在直流置位(DC set)过程中,电路中存在一个较大的过冲电流,使得无法通过控制限流来获得不同大小的低阻态.在增加WOx介质层后,在WOx层和AlON层间形成了界面肖特基势垒,因此有效地抵抗了过冲电流,提高了低阻态的可控性.
-
-
Feng Yulin;
冯玉林;
Ren Jun;
任君;
Wang Fang;
王芳;
Sun Kuo;
孙阔;
Yuan Yujie;
袁育杰;
Zhang Kailiang;
张楷亮
- 《2013年海峡两岸平坦化技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HfOx基阻变存储器(RRAM)是近期非挥发性存储器的研究热点之一,而HfOx的平坦化是形成器件结构单元的关键工艺.针对HfOx化学机械抛光(CMP)进行了抛光液的设计及优化,主要讨论了抛光液pH值和促进剂对去除速率(RR)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HfOx有较高的去除速率,同时表面粗糙度较小,尤其是pH=6时抛光速率可达101.7nm/min,表面RMS粗糙度为0.12nm,促进剂氟硼酸钠(NaBF4)用量的对比结果表明,在0.01~1wt%的范围内抛光速率呈先增大,后平缓的趋势,RMS粗糙度较小,但促进剂用量的增加会导致抛光液稳定性的下降,因此,优选NaBF4用量为0.1~0.2wt%.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