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留置
长期留置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886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母婴世界、浙江临床医学、护理研究:下旬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等;长期留置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瑛华、刘红梅、庄丽等。
长期留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886篇
占比:99.11%
总计:11993篇
长期留置
-研究学者
- 冯瑛华
- 刘红梅
- 庄丽
- 张文婧
- 张玉娥
- 张菊贤
- 张青云
- 杨晓华
- 杨静
- 董风香
- 贾乐
- 赵洪霞
- 闫秀荣
- 丁亚平
- 乔弘宇
- 付健
- 伍庆
- 何巧玲
- 何秀清
- 何芳
- 余涓
- 侯云
- 冯炳富
- 刁玉刚
- 刘丽
- 刘彦玲
- 刘志军
- 刘晓虹
- 刘桂宏
- 刘海沛
- 刘纹君
- 刘芳
- 刘莎
- 刘萌萌
- 刘颖
- 卓晓雨
- 南锡浩
- 卢梅英
- 史美琴
- 叶玉霞
- 叶璐
- 吴丹宁
- 吴俊晓
- 吴华
- 吴玉婵
- 吴花明
- 周文明
- 周秀华
- 唐春艳
- 姚田庆
-
-
杜春燕
-
-
摘要: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上腔静脉,能够为中期到长期输液、静脉条件差及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毒性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疼痛轻的给药通路,这条通路也因此被称为“生命之路”。保证患者出院后PICC的安全及通畅,使其充分发挥长期留置的优越性,对患者术后康复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带管患者的居家护理呢?下面,笔者就给大家介绍有关PICC的那些事。
-
-
曹俊雄;
诸治栋;
曹杰;
金伟;
吴丹宁;
陈翔
-
-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最大危害是血栓脱落导致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风险较高的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预防PE的有效方法[1-2].临床上置入的腔静脉滤器多为临时的、可回收的滤器,待DVT治愈后,腔静脉滤器就应该取出,避免长期留置.然而,部分患者的滤器因置入位置不佳或置入后移位等原因会发生滤器倾斜,导致回收钩的头端靠近或紧贴下腔静脉管壁,这种情况下回收滤器的圈套器较难套住回收钩,常规的取滤器方法将无法将其取出[3].对于这部分因回收钩头端贴壁或靠近血管壁而导致无法通过配套回收装置回收的滤器,作者采用自制圈套器的方法,成功完成这些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现报道如下.
-
-
陈子明;
徐清清
-
-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医疗卫生和医学人文等领域的发展,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已成为国际上首选的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的体内静脉输液装置。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又名植入式给药装置,是一种完全埋置在体内并长期留置的输液系统,可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血管通道,用于持续或反复蛛网膜下腔输注药物。
-
-
常美;
陈芸;
曹国珍
-
-
摘要: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由于其安全性高且可长期留置,被广泛用于肿瘤患者手术及化疗,减轻了患者因被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和恐惧。但是有文献报道,导管异位率高达3.7%~4.0%[1],由于静脉选择不当导致置管失败的比例达58.3%[2]。由此,本病例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回顾性分析,让操作者精准识别变异静脉血管,并讨论失败的原因及对置管的影响。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66岁,无过敏史,主诉: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占位20 d。既往史:2019年7月跟骨内固定治疗,诊断:右肺上叶占位、跟骨骨折术后。
-
-
董文敏;
胡浩;
乔弘宇;
崔刚;
冯炳富
-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Allium尿管支架置入治疗输尿管狭窄长期留置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于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狭窄患者35例,均行内镜下Allium尿管支架置入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肾功能指标变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肾积水宽度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7例患者输尿管狭窄位于输尿管下段,11例患者位于输尿管中段,7例患者位于输尿管上段.术后随访6个月,置入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94.52±19.83)min,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血肌酐和尿素氮为(115.42±18.39)μmol/L、(8.98±1.54)mmol/L,均低于术前[(138.35±23.54)μmol/L和(12.12±1.8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肾积水宽度为(1.65±0.39)cm,低于术前[(2.74±0.4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为(67.94±8.42)、(65.24±7.23)、(70.12±8.49)、(68.42±6.63)分,高于术前[(43.24±7.58)、(47.38±6.52)、(41.32±5.94)和(38.94±5.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Allium尿管支架置入治疗输尿管狭窄长期留置安全性良好,且具有良好有效性.
-
-
卓晓雨;
苏庸春;
肖剑文
-
-
摘要: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是一种由钛制成的皮下植入端口,连接硅胶中央静脉导管,为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和液体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的进入血管系统的方法[1]。1982年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Niederhuber等首次提出并开展TIVAP,其长期留置、便于管理、低感染率等优势被临床接受。
-
-
-
王佳秋
-
-
摘要:
目的:分析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造成老年患者漏尿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需要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分析漏尿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控制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导尿管引流不畅、膀胱经管、生理退行性变化.护理干预后,漏尿率、尿道感染率、压疮率均有明显下降,护理后有效率(62.5)显著高于护理前(2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导尿管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漏尿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增强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
-
-
-
季琼娇
-
-
摘要:
目的:分析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导管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少和预防感染,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