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装置
输液装置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343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机械、仪表工业、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906534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中学科技、医疗卫生装备、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等;输液装置的相关文献由671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五星、于敬军、不公告发明人等。
输液装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906534篇
占比:100.00%
总计:9906650篇
输液装置
-研究学者
- 王五星
- 于敬军
- 不公告发明人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王博森
- 曾平
- 李科
- 易垒
- 李娜
- 王丽
- 王淑云
- 邓茂林
- 郭宏凯
- 陈柯志
- 高彦波
- 傅蓉
- 刘念
- 刘文军
- 吴小愚
- 周兵
- 张燕
- 张磊
- 徐桂
- 李耀强
- 王英
- 胡文溢
- 荣晓花
- 谭鸿波
- 赵斌
- 邱宇
- 郑运婷
- 刘思川
- 张敏
- 戴新春
- 李佳
- 李宁
- 李雪
- 李静
- 樊蓓莉
- 汪洋
- 王德忍
- 王静
- 罗成鑫
- 苏玲
- 葛均友
- 蔡飞
- 丹尼尔·霍金斯
- 傅向向
- 克利夫顿·A·阿尔费尼斯
- 刘明利
-
-
-
宋天一;
黄伦论;
孙文波;
宗景军;
刘同亭
-
-
摘要:
目的:探讨适用于寒区战地环境下输液装置的设计方案.方法:对寒区战地环境下输液场景进行分析,提出便携、加温、加压等需求,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结果:寒区战地快速输液装置应分别设计加压模块、加温模块、控制单元、电源单元等,并进行系统整合.结论:便携式加温加压装置可实现加温、加压、警示、关断等功能,适合在寒区战地环境下使用.
-
-
杨三东;
李乃杰;
马周;
唐涛;
李彤
-
-
摘要:
小型化是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包括仪器外形尺寸的小型化、分离材料粒径的小型化以及色谱柱内径的小型化.色谱柱内径的减小能够降低样品和流动相的消耗,具有更高的质量灵敏度,特别适合用于复杂样品体系的分离分析.纳升液相色谱一般是指使用内径小于100μm的毛细管色谱柱,流速范围在每分钟几十至几百纳升的色谱技术.由于流速很低,色谱柱体积很小,柱外效应显著,因此对色谱仪器系统各个模块的性能以及系统柱外效应的优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纳升液相色谱的输液装置需要能够准确稳定地输送纳升级流速,具有梯度输液模式,且拥有一定的耐压能力,以适应不同规格的色谱柱类型;进样装置需要能够进行准确重复的进样过程,进样体积及进样方式适合毛细管色谱柱,同时不产生明显的柱外效应;检测装置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具有较小的柱外扩散;管路与连接系统需要稳定、可靠、易操作,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柱外体积,适配纳升级流速.鉴于目前大多数纳升液相色谱系统与质谱检测器联用,因而本文主要从输液装置、进样装置、管路与连接3个方面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论文、技术专利以及仪器厂商的宣传文件等进行了检索与归纳,综述了这些模块的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展,同时简要介绍光学吸收型检测装置的优化思路与研究进展,并对部分商品化的纳升液相色谱系统进行了对比.
-
-
刘春丽;
李晓旭;
刘腊根;
茅昌敏;
孟爱凤
-
-
摘要:
总结分析5例腔内心电图(ECG)定位上臂输液港置入术中异常情况,其中2例术中ECG定位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术后胸部X线片示导管尖端非上腔静脉内异位,1例术中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置管过程中晕厥;2例上腔静脉解剖生理学异常(镜面人、永存左上腔静脉),经过及时有效识别和处理,顺利完成操作.
-
-
沈文炳
-
-
摘要:
一篇关于"输液装置"问题的论文中,液体出口速度的求解没有和学生原有认知相关联,又因没有考虑公式成立条件而导致水塔放水时间求解错误。通过再思考,发现用水塔放水类比求解"输液装置"中液体流出速度有利于学生理解输液问题的本质,用微积分求解水塔的放水时间更简单。
-
-
陈少斐;
黄志君;
黄丽秋;
石思梅
-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静脉治疗患者血管通路装置的现状,并探讨护理干预对输液患者选择静脉输液装置的影响。方法分析广州某三甲医院门诊输液患者3347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488例,干预组1879例。对照组患者行肿瘤科住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医生的决策、输液管道预期留置时间,患者对静脉输液装置了解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选择输液装置情况,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对照组输液人次1488人,选用外周静脉输液装置患者1435例(97%),选用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患者53例(3%),非计划性拔管11例(20.7%);干预组输液人次1879人,选用外周静脉输液装置患者1749例(93.1%),选用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患者130例(6.9%)。非计划性拔管8例(6.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输液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开展医护一体化医疗模式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应用循证护理规范静脉输液装置的维护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增加患者对输液装置的认识,从而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血管通路。
-
-
-
庞海燕;
石红英;
王兰英;
马翠玲
-
-
摘要:
目的 将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应用于患儿的输液过程中,旨在降低患儿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提高患儿舒适度.方法 自行设计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将其应用于患儿的输液过程中,选取2017年7月-12月收治的输液患儿120例作为试验组,2017年1月-6月收治的输液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装置输液,收集两组静脉通路建立时间、输液满意度、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静脉穿刺时间为(1.49±0.33) rmin,对照组静脉穿刺时问为(2.52±0.43)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输液外渗率分别为5.83%和24.16%,输液重注率分别为6.66%和2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112名家长认为非常满意,8名家长认为比较满意,对照组4名家长认为非常满意,39名认为比较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可有效缩短静脉穿刺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降低患儿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患儿输液安全.
-
-
-
-
Hai-yan pang;
庞海燕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究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输液患儿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输液装置,观察组给予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对比两组输液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液装置固定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输液舒适度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儿童输液外渗率、重注率,提高患儿输液安全性.
-
-
衡春妮;
赵小红;
李娜;
郭肖娟;
路径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特别是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危重症的抢救中,保证静脉输注胰岛素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极化液,静脉营养三升袋的配置等也加入了胰岛素,临床上有着非常广范的应用.但有学者认为,胰岛素在输注过程中会发生浓度的不稳定性,胰岛素浓度过高血糖下降迅速,甚至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脑组织受影响最大,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相反,胰岛素浓度不足常导致血糖升高,给患者的治疗带来负面影响.这主要与输液装置对胰岛素的吸附以及药物配伍等多种因素有关,故笔者将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指导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