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471201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九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2018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凤、丁伟、侯毅斌等。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71201篇
占比:100.00%
总计:2471313篇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研究学者
- 罗凤
- 丁伟
- 侯毅斌
- 周粟
- 孙磊
- 孙飞虎
- 徐平
- 杨柏帅
- 王卫东
- 王维涛
- 范晨
- 葛峰
- 袁敏
- 陈天佑
- 付仲霞
- 倪乐凤
- 党树伟
- 刘巍巍
- 刘明
- 吕强
- 吴剑辉
- 周奇
- 周荻
- 夏良平
- 孙兴伟
- 孙玉津
- 崔宏艳
- 张汀荣
- 张瑞
- 张进泓
- 徐爱萍
- 景婧
- 朱竹华
- 李丽
- 李晨晨
- 李清涛
- 栗东海
- 王丽英
- 王俊奕
- 王雷
- 缪长虹
- 肖宏起
- 胡明
- 蔡明
- 袁新华
- 褚珺
- 许敏菊
- 谢汝华
- 赵金璐
- 邱菊
-
-
陈晓静
-
-
摘要:
目的:探讨8 h定点冲封管对白血病化疗患儿管路、血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科采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连续输液的85例白血病化疗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冲管处理,观察组43例采用8 h定点冲封管处理。观察两组患儿输液管堵塞率、血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导管维护时长。结果:观察组输液封管堵塞率2.33%,低于对照组14.29%(P0.05);观察组导管维护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8 h定点冲封管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患儿中能有效降低输液导管堵塞率,缩短导管维护时长,对患儿血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与常规冲管处理无显著差异。
-
-
杨柏帅;
王俊奕;
陈天佑;
侯毅斌;
周粟;
李清涛;
袁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造影在经腋静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导引和术后并发症诊断、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并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的3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静脉造影导引穿刺成功率、置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的作用。结果 静脉造影导引下腋静脉穿刺成功率97.4%(76/78),所有患者TIVAP植入均获成功。误穿动脉3例,气胸1例。术前应用静脉造影预测夹闭综合征2例。术后应用静脉造影诊断导管阻塞3例,纤维蛋白鞘2例。随访确诊5例症状性静脉血栓,36例无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生率12%(41/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栓弹力图(TEG)、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史与静脉血栓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PICC植入史是静脉血栓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造影导引下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安全可行,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起重要作用。
-
-
李辉;
高阳旭;
王书磊;
姚红新
-
-
摘要:
目的:总结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在恶性肿瘤患儿中应用的手术经验,探讨其手术并发症的应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65例接受TIVAP植入术的恶性肿瘤患儿病例资料,记录并统计TIVAP植入的手术过程、并发症及并发症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患儿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颈外静脉切开组(n=27)和颈内静脉穿刺组(n=138),后者又分为超声引导穿刺组(n=95)和盲穿刺组(n=43)。颈外静脉切开组无穿刺并发症发生,其平均置管成功所用时间和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所用顺管次数均多于颈内静脉穿刺组[(9.26±1.85)min vs.(5.76±1.56)min,(1.93±0.87)次vs.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组平均置管成功所用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和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盲穿刺组[(5.36±1.12)min vs.(6.67±1.99)min,93.68%(89/95)vs.74.42%(32/43),(1.06±0.24)次vs.(1.29±0.55)次,2.11%(2/95)vs.11.6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2.12%(20/165),其中气胸1例,误穿动脉1例,局部血肿5例,输液港相关性感染4例(输液港局部感染2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港座表面皮下组织变菲薄2例,港座翻转1例,输液不畅4例(导管弯折1例、导管堵塞3例),皮下管路周围排异物聚集2例,未发生导管断裂、脱落和导管夹闭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TIVAP能为恶性肿瘤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颈外静脉切开和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是小儿TIVAP植入的可靠术式。手术医师应对TIVAP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正确处置已发生的并发症。
-
-
刘世蒙;
夏志远;
魏艳;
王丽英;
陈英耀
-
-
摘要:
中心静脉导管(CVC)、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以及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常用的3种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由于缺乏成熟、标准的临床应用指南,在选择静脉输液装置时,往往依赖于医师经验和患者偏好.近年来离散选择实验(DCE)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用于解决复杂的、多维度评价指标的选择行为与偏好研究.现通过对DCE在中心静脉输液装置选择偏好中的需求及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
-
罗咏梅;
袁惠红;
叶燕雪;
袁福娇;
杨燕平;
陈彩芹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60例TIVAP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TIVAP,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SPBS、CD?RISC、ESCA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基于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TIVAP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理弹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减少TIVAP并发症的发生.
-
-
周辉;
仲智勇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儿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尖端定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需放置输液港患儿50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定位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术后行胸部X线片,研究心电图定位达标效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一次性植入成功,2例无典型P波,3例置管引出早搏,退管后消失,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心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均到达上腔静脉与心房交接处,置管术后行胸部X线片,导管尖端定位平第5~7后肋,均到达合适位置.结论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是一种定位准确、便捷、安全的导管尖端定位技术.既可避免患儿X线损伤,又可减少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可以在儿童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中推广应用.
-
-
葛健
-
-
摘要:
目的:研究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儿童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75例血液肿瘤患儿为参考对象,采取就诊先后顺序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实施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分析全部患儿机械性静脉炎、局部血肿以及夹闭综合症等对比,研究组总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常规组总发生率为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肿瘤患儿治疗过程中,采取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法,帮助患儿缓解化疗的疼痛,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
-
吴燕燕;
孟小茜;
董伟华;
杨亚娟
-
-
摘要:
目的 探讨可吸收线皮内间断缝合联合组织胶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上海长征医院接受TIVAP植入的56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缝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可吸收线皮内间断缝合联合组织胶缝合切口,n=264)和对照组(传统间断丝线缝合切口,n=298).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切口瘢痕评分.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平均(35.6±5.2)min、(36.0±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7,P=0.334).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Z=-3.310,P=0.001)、切口瘢痕评分(4.9±0.4对4.1±0.8,t=-14.047,P<0.000 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可吸收线皮内间断缝合联合组织胶有利于TIVAP植入切口愈合,提高切口美观度,值得推广应用.
-
-
杨露宁
-
-
摘要: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完全VPA肺癌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试验组采用FCC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分.结果:试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VPA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实施FCC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自理能力.
-
-
樊赛娇;
石芸;
赵锐祎
-
-
摘要:
总结1例妊娠相关性乳腺癌患者输液港的护理经验.针对本例患者的病情及妊娠中期特殊的生理变化,在输液工具及输液港植入部位的选择上进行了综合评估和调整.为确保输液安全和减少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输液港置针、囊袋形态保护、预防堵管和产后回奶方面分别制订了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经过6个月的全程输液港护理管理,患者顺利完成了带孕化疗4疗程、自然分娩、左乳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巩固化疗4疗程.所有输液治疗均通过输液港,期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
-
赵莹
- 《2018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8年
-
摘要:
化疗是肿瘤患儿治疗常用手段,同时需要长期进行输液、肠外营养治疗,由于传统的外周静脉输液需反复将输液针头刺入患儿皮肤并且多数化疗药物以及肠外营养支持对外周血管均有一定程度的刺激,容易引起静脉炎以及血管壁的损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以及医务人员的护理难度,因此建立良好的静脉输液通道尤为重要.我院自2016年采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
黄芳芳;
邓牡红;
陈志杰;
邓芬;
杨亚会;
王瑞藏
- 《第九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DAMIC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63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前后对照设计,采用现况调查法,自行设计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调查表,对入选患者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对患者实施DAMIC模式健康教育后,再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判断DAMIC模式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 结果:实施DAMIC模式后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健康教育的达标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1.78%、87.29%)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分别为57.9%、68.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AMIC模式是可以运用于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