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吸收缝线

可吸收缝线

可吸收缝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9141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家健康(中旬版)、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暨2005年度专科工作会议、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等;可吸收缝线的相关文献由535位作者贡献,包括伍锦华、余超、刘容珍等。

可吸收缝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141 占比:99.64%

总计:59352篇

可吸收缝线—发文趋势图

可吸收缝线

-研究学者

  • 伍锦华
  • 余超
  • 刘容珍
  • 刘尚明
  • 刘文阁
  • 卢俊浩
  • 吴学业
  • 周军
  • 周建萍
  • 周水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兰; 李雪红; 张艳; 钟远科; 詹雨薇
    • 摘要: 目的:探讨可吸收缝线对输液港置入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笔者医院接受输液港置入术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缝线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64)使用传统丝线,观察组(n=68)使用可吸收缝线,同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最高体温及切口愈合情况,记录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切口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最高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切口美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缝线不增加输液港置入术后切口感染,可促进切口愈合,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手术切口美容满意度更高。另外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促进创面修复和愈合。
    • 邹彬; 阮传江; 韩玉虎; 徐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囊筋膜层和皮下脂肪层均采用连续缝合快速关闭切口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的7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57例,右膝36例,左膝36例;年龄51~83岁,平均(66.83±6.34)岁。均使用1-1号可吸收性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及深筋膜,使用1-0号可吸收性缝线连续缝合皮下脂肪层,皮钉缝合皮肤。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缝线使用根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Hollander wound evaluation score,HWE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患者平均切口缝合时间(11.42±1.85)min,手术时间(80.46±8.42)min,使用1-1号、1-0号可吸收性缝线各1根。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裂开等严重并发症,切口总并发症发生率9.7%,均为轻微并发症。患者均在术后即刻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4.70±2.13)分,优43例,良29例,优良率100%;HWES评分(5.86±14.22)分,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双层连续缝合能减少缝合时间与手术时间,减少缝线使用根数,缝合严实且不增加切口并发症,能早期功能锻炼,切口愈合美观。
    • 刘金海
    • 摘要: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与可吸收缝线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锁骨钩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2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60例,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喙锁韧带重建联合锁骨钩钢板)和对照组(单纯肩锁关节清理固定术),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喙锁间距(CCD)和肩锁间隙(ACD)。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与可吸收缝线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锁骨钩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尽早恢复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万蕾; 王晓; 叶锋; 朱少兵; 陈宏泽; 姚光校
    • 摘要: cqvip: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科采用可吸收缝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16例腱性锤状指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1~53岁。开放损伤2例,闭合损伤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 h~8 d。1.2治疗方法指根麻醉下手术。做└┐形切口,两侧弧度均大于90°(开放损伤首先彻底清创,根据创口灵活改良切口形状),暴露肌腱断端。3-0 Ethicon可吸收缝线采用Kessler缝合法缝合近侧断端,两侧预留足够长度,进针侧缝线尾端穿入圆针,2枚缝针紧贴末节指骨两侧向指尖穿出,同时将远侧指间关节背伸5°~10°调整,1枚克氏针纵行固定中、远指间关节,外露部分做∽形折弯,两侧缝线在预留克氏针尾端弯曲处打结固定,4-0 Ethicon可吸收缝线进行断端褥式缝合。术后无需外固定,开放损伤患者加强抗感染1周。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并剪断外露部分可吸收缝线,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 吴燕燕; 孟小茜; 董伟华; 杨亚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可吸收线皮内间断缝合联合组织胶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上海长征医院接受TIVAP植入的56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缝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可吸收线皮内间断缝合联合组织胶缝合切口,n=264)和对照组(传统间断丝线缝合切口,n=298).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切口瘢痕评分.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平均(35.6±5.2)min、(36.0±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7,P=0.334).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Z=-3.310,P=0.001)、切口瘢痕评分(4.9±0.4对4.1±0.8,t=-14.047,P<0.000 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可吸收线皮内间断缝合联合组织胶有利于TIVAP植入切口愈合,提高切口美观度,值得推广应用.
    • 李亚琴
    • 摘要: 目的:探究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5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缝线进行伤口缝合处置,实验组患者接受生物性可吸收缝合线伤口缝合处置.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和脂肪液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最更为显著,除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基础上,还能最大程度上缓解和降低患者疼痛感,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加以应用.
    • 陈劲松; 赵庆萍; 王清
    • 摘要: 目的:研究缝合剖宫产横切口期间采用两种缝线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观察组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处理,对照组应用普通缝线缝合处理.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切口疼痛评分明显更低、切口瘢痕明显更少、切口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切口缝合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缝合剖宫产横切口期间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处理,效果显著.
    • 景艳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腹部横切口应用扣线皮内缝合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均采取腹部横切口处理,对照组用可吸收缝线缝合,观察组则予以扣线皮内缝合处理.比较两组麻醉药物应用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随访1个月患者对切口美容满意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药物应用率、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随访1个月患者对切口美容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腹部横切口应用扣线皮内缝合处理,相比可吸收缝线缝合,可减少麻醉药物应用,降低切口感染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切口美容满意率,值得应用.
    • 邱国煌; 罗敏睿; 钟明成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肥胖患者腹部切口缝合方式不同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8.8-2020.7期间,我科150例肥胖患者(BMI≥28kg/m2)(实验组80例,对照组70例)开腹手术腹部切口不同缝合方式对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在肥胖患者中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切口其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传统缝合者,并且切口脂肪液化率、排异率、感染率明显下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肥胖患者中使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腹部切口较传统缝合切口甲级愈合率高,患者更受益.
    • 摘要: 为可吸收缝线,用作手术缝线或结扎线。提取自羊肠等哺乳动物的胶原蛋白,可被机体组织吸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