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镇静镇痛

镇静镇痛

镇静镇痛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5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554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东方药膳、基层医学论坛、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九届全军急诊医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儿科危重症研讨会、第十三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2008年西部麻醉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麻醉学术会议等;镇静镇痛的相关文献由101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春艳、丁月琴、何毅等。

镇静镇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0 占比:11.0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3554 占比:88.87%

总计:3999篇

镇静镇痛—发文趋势图

镇静镇痛

-研究学者

  • 王春艳
  • 丁月琴
  • 何毅
  • 刘军
  • 刘小军
  • 刘建凌
  • 卢慧雪
  • 周柳娇
  • 张鑫
  • 杨明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秀秀; 陈利海; 曹媛媛; 方兆晶; 斯妍娜; 赵倩
    • 摘要: 随着舒适化医疗的发展,门诊无痛胃镜患者检查率逐年上升。无插管镇静镇痛是无痛胃镜开展的关键技术,而反流误吸是无插管镇静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胃排空延迟可能是导致胃内容物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而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择期手术前常规采用禁食指南在降低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王璐璐; 高焕龙; 张永平; 魏晓琳; 李爱梅; 田海涛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小儿日间疝囊结扎术时应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滴鼻实施超前镇静镇痛对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探索小儿日间手术时临床适宜的DEX应用剂量。方法 选取斜疝患儿120例,男108例,女12例,年龄2-3岁,平均(2.5±0.4)岁,体重11-20Kg,平均(15.1±5.9)Kg,ASAⅠ-Ⅱ级。依据经鼻滴入DEX剂量的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将DEX 1μg/kg、2μg/kg和4μg/kg原液在七氟醚吸入诱导前25-30min通过2ml注射器按预定剂量给药。观察三组患儿术前镇静满意率、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体动次数、术后恶心呕吐、躁动情况及调查患儿家人和外科医生满意率等。结果 与A组比较,B、C两组诱导时间缩短、苏醒时间延长、体动次数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减少和躁动评分下降(P<0.05);与B组比较,C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术前镇静满意率提升、患儿家人和外科医生满意率增加(P<0.05)。结论 DEX实施超前镇静镇痛的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DEX 2μg/kg滴鼻在2-3岁小儿日间疝囊高位结扎术时,为观察到的较为适宜推荐剂量。
    • 张永鹏; 刘昱; 程娅楠
    • 摘要: 目的开发重症监护室可视化镇静镇痛评估工具,探讨其在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镇静镇痛护理管理小组,以智能移动设备为载体,形成基本信息评估、疼痛评估、镇静评估、谵妄评估及自动生成记录与提醒5大流程版块,从而实现镇静镇痛的可视化评估。2020年10月—12月正式在临床启用,与2019年同期镇静镇痛评估时长和及时率、评估流程准确率、结果正确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可视化静镇痛评估工具后,护士评估患者镇静镇痛程度用时由(2.46±0.29)min缩短至(1.49±1.17)min,评估及时率由85.0%提高至94.0%,评估流程准确率由71.5%上升至99.0%,结果正确率由90.0%提高至95.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镇静镇痛评估工具可以为ICU护理人员提供准确、客观的决策依据,能够减少评估用时,提高评估准确率及正确率,有助于提升ICU镇静镇痛护理质量。
    • 曹瑜
    • 摘要: 目的探析重症脑出血患者应用优质重症医学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安陆市普爱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医学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重症医学护理。比较2组护理风险事件、预后质量及镇痛镇静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事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性生理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PT、RA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重症医学护理应用于ICU脑出血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预后质量及护理风险事件,起到理想的镇静镇痛效果。
    • 张黎莉; 黄月; 张素兰
    • 摘要: 总结1例颈部鳞状细胞癌伴5-羟色胺综合征病人护理。护理要点包括5-羟色胺综合征的急救护理、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术后镇静镇痛的管理、深静脉血栓预防、个体化探视管理。3 d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良好,顺利转出重症监护室(ICU)。医护人员做好预见性的判断和对症处理,提高对5-羟色胺综合征的认知,尽早确诊,立即停用引起5-羟色胺综合征的药物,警惕5-羟色胺综合征的发生,危及病人生命。
    • 黄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以办理入院手续的先后时间为顺序,将前25例设为常规组,后25例设为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研究组丙泊酚、咪达唑仑应用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大大缩短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并发症率,提高生存率,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 王恒福; 万鹏飞; 鲁健; 王洪艳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机械通气结合镇静镇痛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控制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比性分析修文县人民医院2020年1-12月采取术后延迟麻醉复苏早期机械通气结合镇静镇痛治疗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和按相同标准收集的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采取术后立即常规麻醉复苏及治疗的72例患者(对照组),共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观察组低氧血症、收缩压≥180 mmHg、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预后满意率(97.78%)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以稳定呼吸循环功能为中心环节,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原发性疾病的治疗和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一个稳定的内环境或条件,将机械通气在术后立即应用,作为预防性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有益的。
    • 宋彩兰
    • 摘要: 危重症患者指的是一些病情极其严重的的患者,这类患者的生命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随时可能因为病情的反复,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高危并发症。危重症患者极容易出现病情急变,发病突然的情况,一些系统性、器官性疾病患者也因不稳定的病情属于危重症患者。临床上许多危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治疗和/或病情观察的需要,需要经常对患者施行各种有创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及机械通气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疼痛不适,加之患者对疾病预后转归的担心和对死亡的恐惧,非常容易出现躁动挣扎的表现,不利于患者的治疗,非常容易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限制危重症患者各种有创性监测、治疗手段的运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认为,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常需要安全、合理的镇痛镇静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危重症患者各种有创性操作所带来的损伤和各类并发症,缩短通气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虽然两者具有一定的镇痛镇静作用,但整体治疗效果并不满意。
    • 刘思扬; 牟雪琳; 白恒; 梁祎鑫; 杜工亮
    • 摘要: 不同于普通ICU重症患者,多发伤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其机体所受创伤较多,无疑增加了临床诊治的困难,机械通气目前被认为是挽救多发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实施适度镇静治疗十分必要。现阶段右美托咪啶已在多种ICU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尚未见学者开展将其用于多发伤患者的相关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多发伤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以及右美托咪啶的药理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内容,为后续开展右美托咪啶在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中镇静镇痛有效性、安全性的相关标准化研究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 万盼盼; 周闪闪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3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镇静镇痛护理。对比两组病情指标、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静药物停用后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7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POT评分较低(P<0.05);术后7 d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镇静镇痛护理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认知功能,促进预后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